编号XD-JL-大中里-XZ-1101 建筑测量工程监理细则编制:审核: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静安区40号、46号地块(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监理组编制日期:2011 年10 月监理细则审批和内部交底记录监理细则交底记录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项目章)目录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专业工程的特点4、监理工作流程5、监理控制要点和目标值6、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7、附表:测量复核记录表1、工程概况建设单位:上海盈丰、冠丰、沛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 上海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工程名称:上海市静安区40 号、46 号街坊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2、工程建设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以南,威海路以北,石门一路以东,青海路以西。
3、工程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486,740 平方米(包括地下室)。
4、工程计划工期:1750 天,开工日期2011年11月,具体日期以业主发出的通知为准。
5、监理服务期:从签订施工监理合同至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档案资料归档结束。
5、设计概算:约RMB480,000 万元。
6、工程说明:工程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以南,威海路以北,石门一路以东,青海路以西。
本工程包括三座酒店、两座办公室、综合商业购物中心等,具体单体信息如下本工程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其中40 号地块T1 办公楼:桩径850 ㎜,桩长;T2 办公楼:桩径850 ㎜,桩长;T3 酒店:桩径850 ㎜,桩长;T5 酒店:桩径850 ㎜,桩长;T6 酒店:桩径850 ㎜,桩长;40 号地块裙楼工程桩:桩径600 ㎜,桩长。
46 号地块桩径850 ㎜,桩长70m.基坑开挖深度范围:40 号地块为号地块为.本工程T1、T2 办公楼紧邻轨道交通13 号线南京西路车站,T1 办公楼基础边距车站边约,T2 办公楼基础边距车站边约。
大中里项目底下好似与南京西路站厅层连通,车站外墙(地连墙)与本项目地下室外墙净距1m.拟建46 号地块位于轨道交通2 号线上方。
地基基础等级为二级,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准期未50年。
场地类别为Ⅳ类。
本工程±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2、编制依据1)本工程经批准的监理规划2)本工程的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纪要3)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4) JGJ/T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5) GB50300-20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6)依法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国家和上海市颁发的有关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等3、专业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单体较多,面积大,尤其是46#地块位于轨道交通二号线的正上方,因此对测量放样的要求较高。
另外,40号地块T1/T2裙房与在建的地铁十三号线相接,同样对测量放线的要求较高。
4、监理工作流程测量工程施工监理控制流程5、监理控制要点和目标值、监理控制目标值:场区控制网目标值GPS网场区GPS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等级边长(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300~500≤5≤5≤1/40000二级100~300≤1/20000导线网场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 )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角相对中误差侧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级仪器6〃级仪器一级100~30051/300003-10√n≤1/15000二级100~20081/140002416√n≤1/10000注:n为测站数建筑物施工控制网目标值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一级≤1/300007〃√n二 级 ≤1/15000 15〃√n注:n 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表4)〃 〃 〃 〃 〃1〃级仪器 4 3 2 - - 2〃级仪器 6 5 4 3 1 6〃级仪器---43高程控制目标值(表5)测角中误差仪 器精 度 等级沉降观测控制目标值(表6)建筑物施工放样控制目标值(表7)各构筑物和附属构筑物安装测量偏差的目标控制值(表8)、监理控制要点事前控制:1)施工测量前,应收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
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测量方案,审查专职测量人员的上岗证和测量仪器是否在有效期内。
事中控制:1)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
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2的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2) 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并应埋设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
标石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
3)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
当采用布网法时,宜增测方格网的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应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
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 5″。
4)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节点网。
5)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6)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的中心线方向上。
7)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
8)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cm;两建筑物间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lc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9)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10)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11)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
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浇筑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
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12)建筑物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
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
b.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
水准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
c.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可直接利用。
13) 测设各工序间的中心线,宜符合下列规定:a.中心线端点,应根据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中相邻的距离指标桩,以内分法测定。
B.中心线投点,测角仪器的视线应根据中心线两端点决定;当无可靠校核条件时,不得采用测设直角的方法进行投点。
14)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或轴线控制桩。
线板应注记中心线编号,并测设标高。
线板和轴线控制桩应注意保存。
必要时,可将控制轴线标示在结构的外表面上。
(15)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符合符合下列要求:a.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偏差,不应超过上述表格的规定。
b.施工层标高的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
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民用建筑,宜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
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c.施工层的轴线投测,宜使用2″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进行。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在结构平面上按闭合图形对投测轴线进行校核。
合格后,才能进行本施工层上的其他测设工作;否则,应重新进行投测。
d.施工的垂直度测量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现场观测条件和垂直度测量设备等综合分析确定,但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
e.大型设备基础浇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
当发现位置及标高与施工要求不符时,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及时处理。
(16) 结构安装测量的精度,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a.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上述表格的规定。
b.构件预装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上述表格的规定。
c.附属构筑物安装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上述表格的规定。
(17)设备安装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设备基础竣工中心线必须进行复测,两次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5mm。
b.对于埋设有中心标板的重要设备基础,其小心线应由竣工中心线引测,同一中心标点的偏差不应超过±lmm。
纵横中心线应进行正交度的检查,并调整横向中心线。
同一设备基准中心线的平行偏差或同一生产系统的中心线的直线度应在±1mm以内。
c. 每组设备基础,均应设立临时标高控制点。
标高控制点的精度,对于一般的设备基础,其标高偏差,应在±2mm以内;对于与传动装置有联系的设备基础,其相邻两标高控制点的标高偏差,应在±lmm以内。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的下列部位: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
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
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
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b.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面)~为宜。
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
c.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
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
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事后控制1)根据测量复核结果,若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当以督促施工单位重新测量,并再次复核,直至合格为止。
2)核查测量复核资料和施工测量资料,并归档。
6、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监理工作方法测量是一项基础工作,对整个工程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测量工程具有内业数据繁多、计算量大、传递长和坐标系统多等,外业受环境、天气、时间、地理位置以及测量人员自身情况制约等原因,是一项非常容易出错的工作,往往会发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情况。
故测量工作不但要确保仪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必须百分百地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每项测量工作完成后,必有使用独立的点进行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