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堤工程施工方案

河堤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1.1、编制说明1.1.1、本工程施工方案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结合现场实际条件,严格按照工程合同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策划后编制的。

本工程主要由道路和排水两部分组成。

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下、根据质量要求、进度安排、安全文明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

1.1.2、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负责,对安全文明施工的强化管理的精神。

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原则进行编制。

1.2、编制依据1.2.1、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华台酒业(改扩建工程)的合同文件及图纸会审等有关资料。

1.2.2、贵州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施工图。

1.2.3、国家和行业现行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河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省市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1.2.4、我单位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第二篇工程概况2、工程概述2.1、本工程位于仁怀市白酒工业园区,三合镇,卢荣坝村,春光组。

2.2、本工程为新建排洪工程;全长 m,高为绝对标高470.00m,起点坐标为(X: Y: )终点坐标为( X: Y: )。

2.3、本工程为两山之间,由于常年作为排洪河道导致地质多为河沙、强风化岩石。

河道两边经常有边坡滑坡;泥石流等现象,且地表水渗透严重,给施工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2.4、本工程由俯斜式挡土墙和衡重式挡土墙组成(详细参数见河堤工程施工图)。

第三篇主体施工方案3.1、施工前期准备3.1.1、施工机械准备注:(上为进场基本机械量及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机械种类及数量)3.1.2、施工人员准备由于工期紧、要求高,我单位将组织施工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好技术力量强,长期在市政工程中专业的工人队伍在第一线工作。

保证工程在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保质量、重安全、高效率运转下进行。

施工人员根据“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原则进行编制:施工人员准备分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

施工管理人员为:项目经理(1名)——项目技术人(1名)——建筑五大员(施工员(3名)、安全员(1名)、资料员(1名)、质检员(1名)、造价员(1名))——后勤保障人员(根据现场需求设置)。

施工操作人员为:各班主——代班(2-3名)——现场操作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情况下可增减)。

3.1.3、临时设施配置临时施工用电:根据所在城镇电路主线道,距离施工现场最近且不影响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前提下,在绝对标高为488.46处设置变压器,用于施工用电及临时生活用电。

临时生活用水:在国务酒厂的生活用水主管上搭接分支作为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原河流中清澈、玩锈质的河水,用水泵抽至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用引流和安装临时管道排水,尽量不破坏原生态地貌。

临时施工便道:从现场地貌、地形及其他后续工程施工条件考虑:本工程采用半幅施工,先施工右半幅,以左半幅为临时施工便道。

3.2、主体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半幅施工,因地形条件有限,为了不影响临时施工便道的通行,首先施工右半幅,并从河流下游开始施工。

考虑到便于临时排水,用挖渠结合临时管道()排水。

每标段为15m,并设置沉降缝。

施工流程:平均→放线→基坑开挖→人工清基→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混凝土养护→成品养护。

当基础浇筑完成并已高于原河床时,每层混凝土浇筑不得高于1 m。

(因基础毛石混凝土的每个段面的方量过大,考虑到模板的承受力及横板的加因系数)。

整个右半幅施工完成后,施工左半幅。

因原临时施工便道位于左半幅基础上。

故因河流上游迂回施工至下游。

临时排水设置在右边幅外侧(即回填写区域,采用PVC 管)。

当左半幅施工完成并达到原河床高度时,分段在新建河道中回填石渣,并用压路机分层碾压。

每层回填石渣厚度<500mm,辗压密实度≥0.90(即压路机来回碾压6—7次)。

混凝土浇筑与石渣回填相互逐层长高至设计标高。

在完成毛石混凝土的标段时,浆砌片石的石匠开始砌筑毛石挡墙壁。

各种工世做法及质量要求详细分解如下:3.2.1、施工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按甲方及设计部门提供的基准点为依据进行测量放线。

总体控制,分级管理。

进场时首先做好总体控制的布点布网工作。

使用全站仪按三级控制导线布点,引桩要注意保护,不得扰动。

开工前做好控制点,水准点的复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作好原始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每次投测均应进行闭合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线型、高程、距离的误差,及时纠偏。

使用专用测量记录本,工程竣工后统一存档。

3.2.2、基础开挖前应做好场地的清理、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及杂草排水等工作,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开挖前,应由测量人员放出开挖的轮廓线,并测量出开挖高度的控制线和控制点。

土方开挖前应由技术人员根据基础设计断面画出各种典型断面图,并按要求每隔15m画出各个断面图,并对现场指挥人员和挖掘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人员必须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基础土石方开挖工程应将测量放样资料及开挖计划和工程断面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进行开挖。

由于该工程的地质以强风化岩石和沙土为,故采用挖机等大型机械开挖基础(以1:0.5放坡开挖),开挖断面图附后。

若有存在滑坡隐患的,采用钢管护坡,做法如下图:使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边坡上不得留有松石、危石;边坡上每级碎落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以保岩体稳定,基坑清理完毕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批准下一道工序。

3.2.3、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并批准下一道工序后;安装模板:首先应组织工人熟悉图纸,在组合配模后,应进行编号堆放,支模时按编号进行铺设。

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及刚度,保证砼脱模后的整体效果。

采用定型化、整体化、工具化的模板,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由木工翻样人员进行模板翻样,完成模板布板图并提交模板(钢管、木枋)周材需用计划表,周材需用计划表经过项目部材料供应负责人审核。

由项目部按各单位工程进度分批次进场,统一调配。

现场建立严格的周材进场管理制度,并制定节约措施,降低材料损耗。

模板工程在施工完后,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待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严格做好“三检”工作,并尽量避免出现立体交叉作业对成品、半成品的破坏,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模板的拼缝采用夹塑料泡漠条的方法,支撑加固应有专职质检员负责检查,严禁出现漏浆、跑模现象。

3.2.4、混凝土浇注:本工程河堤基础采用自拌C15毛石混凝土(毛石比例为30%)。

混凝土采用自拌,自拌砼所需的沙、碎石、水泥均有厂家出示的合格证及各项性能试验资料,并抽样送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用这些材料,且每段混凝土要做塔落度确保能满足C15标号的配比正确,施工准备:毛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洁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毛石尺寸不应大于所浇部位最小宽度的1/3,且不得大于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锈,应用水冲洗干净。

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400毫米。

浇筑时,应先铺一层8~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铺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约一半后,再灌混凝土,填满所有空隙,再逐层铺砌毛石和浇筑混凝土,直至基础顶面,保持毛石顶部有不少于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盖层。

所掺加毛石数量应控制不超过基础体积的30%。

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间距一般不小于10厘米,离开模板或槽壁距离不小于15厘米。

必须用振动棒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在浇筑完成后,12h 以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在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3.2.5、混凝土折模及养护: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作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拆除高度在5m以上的模板时,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模板支撑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

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

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

拆模必须拆除干净彻底,不得保留有悬空模板。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高处拆下的模板及支撑应用垂直升降设备运至地面,不得乱抛乱扔。

3.2.6、拆模时、临时脚手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

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以防踏空坠落。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采用洒水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在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3.3浆砌石施工3.3.1、石料的选用砌石体的石料应选用材质坚实,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染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

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国家施工规范要求。

3.3.2、浆砌石体砌筑3.3.2.1、石砌体所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

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待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石砌体的灰逢厚度;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c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cm.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坐浆砌筑。

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外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每个楼层(包括基础)砌体的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