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职中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五棵《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第一节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人从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位置、编排意图及作用 ,本课时属职中德育课《经
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走进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本课是全书的核心,本节的内容,是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
使学生懂得市场配置资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些
内容地位十分重要,理论也比较丰富,教材着眼于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时的
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市场配置资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特征,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
公有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
生树立生产力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和
创新精神。
【明确目标、素质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识记:
(1)市场和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特征和缺陷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
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
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
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
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
家有能力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学
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教
学重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
的宏观调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重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因
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应
把握两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
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具有重要意。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论上,
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由公有制决定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
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在实践上,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的运行也经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某些情
况可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严重。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又实
实在在地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这就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
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说教法及依据

1、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
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同时采取实例分
析,图片分析 ,数据分析及指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学
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 主要教法是: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
学法。四字(读、讲、议、练)三段(学生阅读、师生讲议、小
结反馈、巩固提高)教学法。
2、依据:①设计教法要从学生出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课内活动多,思维密度大。
②是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要求。确实采用四字三段教学法能
紧扣目标,以训练为主线,使主要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三次成象。
(读、讲、议、小结)以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思政思维能力,
从而当堂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当堂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当堂实现
德育的渗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手段上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学法及依据

1、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事例分析理
论,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依据:从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
①阅读教材、材料--紧扣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并能根
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阅读能
力。
②口头回答--通过对讲议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培养表达
能力。
③讨论--培养分析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家人或亲戚
中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探究实践: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
讲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这样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并能加深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也有助于他们
养成关心家乡,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的良好习惯。
2.新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按着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讲
授。
(1)教师设疑,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思考,然后教师作
适当点拨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2)教师选择恰当的辅助资料。例如课件、图片、录像和数
据等,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加以分析说明,这样做能使比较抽
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如对必由之路问题,向学生展
示特区、深圳、文革服装等画面。
(3)设置讨论题,有人说:文革时,没有收入差距,才象社
会主义。你认为呢?有人认为,只要市场经济必然两极分化,社
会主义也不例外。你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能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吗?如何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化理
解。
(4)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归纳和强调,同时渗透德育功能。
以上教学也就是通过设疑――阅读――启发――归纳的方法教
授所学内容。
(5)归纳总结:首先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由学生进行总结,然后教师用投影打出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
表。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握知识
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6)反馈练习:训练题要精心选取,力争体现教学重点和难
点,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主要巩固本
节课的理论基础,检测学生的识记能力,简答题培养学生联系实
际的能力,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7)本节课要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构
建学生学习主体为主要教学目标取向,自觉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
排较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具体设计如下:教师通过课件、图片、
录像等材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接受知识创设新情景,
并通过设疑、阅读、引导、归纳分析等 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
与,通过设置思考题,讨论题启动学生思维。设计意图:这样做
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的
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 、表达等能力。
(8)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显示录像、图
片、课件,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
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理性知识感性化,
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9)训练题的功能:训练题以夯实基础为前提,以培养能
力为核心,主要针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
行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力求清晰,结构清楚,使学生通过板书能
总结并回忆起本节的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