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素养的培养研究
摘 要: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西方
化的交融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
会成员的学校、学生,多多少少受到这种变革的影响。当下小学生人
素养情况堪忧,提高小学生人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语;人素养;培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化的国家,传统化更是博大精
深。如何将这些传统化传播下去,是值得每个语教学工作者深思的事
情。小学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化素养的责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生态度是语教学的重
要内容。语教学是基础性、工具性、人性的学科。《义务教育语程标
准》将语学科的基本特点规定为“人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那么什么是
人素养呢?所谓人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态度,能很好地处理人
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能较好地处理人自身的理性、
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人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
可一蹴而就。那么如何在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人素养呢?
一、发挥语学科的教学优势
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素养方面的巨大作用。在语
教学中寓于思想教育,是语的一个特点。而且语包含丰富的人内涵,
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要重视语对学生人素养培养
的作用。小学语教材由一篇篇组成,这些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
下至地理,可谓包罗万象。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充满了对
人生、社会、自然等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学生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积累。特别是对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引导学生深入人物
的内心世界,赞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在
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
记于心,中的人、情、景、物等跃然纸上,了然于胸。例如,描写自
然风光的《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雅鲁藏
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等,通过对这些的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
祖国水的思想感情,还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生活是个大堂,生活对我们的教育远远比学生从书本上得到的深
刻。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的就是知行合一。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将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那么达到的效果肯定比单纯
ɹf教大得多。
例如,在学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
业:这篇很感人,讲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同时赞扬了母爱的
伟大。你对你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请你回家为妈妈刷一次碗,并将刷
碗的过程记下第二天与同学们分享。通过学生第二天在堂上的讲述,
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些学生讲述了为妈妈洗碗的过
程,表现了家庭的和谐;有些学生心疼妈妈,觉得妈妈太辛苦了;有
些学生讲了妈妈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
实际,不仅帮助学生及时消化了堂所学的内容,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三、提倡学生增加外阅读,丰富学生人学识
适当增加学生外阅读是必要的,因为堂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
我国传统化中蕴含丰富的人素养。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幼儿启蒙
读物,例如,《幼学琼林》《朱子家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颜氏家训》《千家诗》《增广贤》等,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
传统化和古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华化博大精深的化精髓,它们行流畅,
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天、地
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知识。这些经典有利于陶冶学
生性情,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四、提高教师人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尤其是语教师更担任着塑造学生心灵
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人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缺少人素养的教师不能
理解人格的差异,不能理解人性的光辉,凡事只会呵斥学生,而不能
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的教师
不会用爱的理念去教育学生,更缺乏教育的智慧;这样的教师没有对
教育的执着追求,没有爱人之心。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素养,必须要
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给学生半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碗水。
此外,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因此,家长要在家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并时刻注意自
己的言行,警惕不良行为给孩子带的恶劣影响。
小学生人素养的培养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但
是可以从小培养,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入手,相信情况肯
定会有所改善。
http://xzbu/9/vie-836284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