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思维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科学思维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科学思维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把握方法、科学、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科学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科学思维方法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特点。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方法(2) 科学与科学思维(3)科学思维方法(4)古代思维方法2、理解:(1)近代科学思维方法(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简单应用:(1)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2)科学思维方法的主观性特征第二章科学问题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把握科学问题的本质和特征、科学问题的结构体系和建立的基本原则以及科学问题的辨析和演化等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科学问题的本质和特征是本章重点,科学问题的辨析是本章难点。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科学问题的定义(2)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3)科学问题辨析的理论依据(4)科学问题的本质2、理解:(1)科学问题的特征(2)构成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因素(3)科学问题宏观结构体系的要素3、简单应用:(1)建构科学问题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2)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4)科学问题辨析的意义(5)科学问题的演化方式第三章课题选择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把握课题及课题的类型和来源,课题选择的意义、基本原则和程序。

(二)重点和难点课题的选择、论证与评估。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课题(2) 研究方向2、理解:(1)课题选择的意义(2)课题的类型3、简单应用:(1)课题的来源(2)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说明课题论证和评估的必要性和形式。

第四章比较与分类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掌握比较法和分类法的含义、类型及其使用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比较法和分类法的含义及类型。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比较(2)分类2、理解:(1)比较的类型(2)分类的类型3、简单应用(1)比较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2)分类法的意义4、综合应用运用比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五章类比、转换和外推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掌握类比、转换、外推思维方法的内容和特点,深刻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类比法的类型和作用、转换法的模式、外推法的内容和特点。

难点为:概念-机制类比、结构-功能类比、数学类比。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类比(2)概念-机制类比(3)结构-功能类比(4)数学类比(5) 转换法(6) 外推法2、理解:(1)类比的条件(2)类比法的类型(3)转换的模式(4)转换方法的特点(5) 外推法的特点3、简单应用(1)类比法的作用(2)转换法应用中的有效条件(3)外推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4、综合应用综述类比方法的类型、条件和作用。

第六章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分析方法的概念、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方法的类型、运用分析方法必须注意的问题;综合方法的概念、综合方法的特点、综合方法的类型、运用综合方法必须注意的问题;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方法的概念、分析方法的类型、综合方法的概念、综合方法的类型、运用综合方法必须注意的问题、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分析方法(2)定性分析(3)定量分析(4)综合方法(5)直观模型的综合2、理解:(1)分析方法的特点(2)分析的类型(3)综合方法的特点(4)综合的类型3、简单应用(1)运用综合方法应注意的问题(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3)分析——综合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4、综合应用试论分析——综合法在科学认识中的重大作用。

第七章归纳——演绎思维方法( 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归纳法的定义、特点、作用、类型,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的定义、特点;演绎法的定义、特点、类型以及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归纳——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归纳法的定义、特点、类型,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的特点;演绎法的定义、特点、类型以及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归纳——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归纳法(2)演绎法(3)科学归纳法2、理解:(1)归纳法的特点(2)归纳法的类型(3)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4)演绎法的特点(5)演绎法的类型3、简单应用(1)演绎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2)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第八章概括与猜想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概括的定义和特点、概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猜想的定义和特点、猜想的类型、猜想的评价和检验、猜想对科学进步的重大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概括的定义和特点、概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猜想的定义和特点、猜想的类型、猜想的检验、猜想对科学进步的重大作用。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概括(2)猜想2、理解:(1)概括的特点(2)猜想的特点(3)猜想的类型3、简单应用(1)科学猜想与非科学猜想的区别。

(2)概括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4、综合应用(1)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2)科学猜想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

第九章溯因与预见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熟悉溯因与预见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了解科学事实和解释、预见的模式以及解释的特征。

(二)重点和难点解释与预见的特征及意义。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科学事实(2)溯因(3)解释(4)预见(5)科学预见2、理解:(1)解释的模式(2)解释的程序(3)预见的模式3、简单应用(1)预见的类型(2)解释的特征4、综合应用预见的特点和意义第十章模型化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熟悉模型的定义和特点、模型的分类;理解模型化方法的特点、建立模型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模型化方法的功能和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模型化方法的特点以及建立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1、识记:(1)模型(2)理想模型(3)模型化方法2、理解:(1)模型的特点(2)模型的类型(3)理想模型的的类型(4)理想模型的的特点(5)模拟实验的特征3、简单应用(1)建立模型应注意的问题(2)模型化方法的特点(3)模型化方法的类型4、综合应用(1)模型化方法的功能和意义(2)建立模型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一章抽象和具体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抽象方法的定义和特点、抽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具体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具体的类型,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内涵、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逻辑起点、中介和终点,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抽象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具体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具体的类型,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内涵、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逻辑起点、中介和终点。

1、识记:(1)科学抽象(2)具体(3)从抽象到具体(4)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逻辑起点、中介和终点2、理解:(1) 科学抽象方法的特点(2)具体方法的特点(3)具体的类型3、简单应用:(1)感性具体和理性具体的关系(2)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作用和意义第十二章逻辑和历史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逻辑方法的定义和特点、逻辑方法的历史发展、逻辑方法的作用,历史方法的定义和特点,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内涵、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应用、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逻辑方法的定义和特点、逻辑方法的历史发展、逻辑方法的作用,历史方法的定义和特点,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内涵、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应用、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意义。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逻辑方法(2)历史方法(3)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2、理解:(1)逻辑方法的特点(2)逻辑方法的历史发展(3)历史方法的特点3、简单应用:(1)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应用(2)逻辑方法的作用第十三章创造性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特征、作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类型及各自的定义和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素,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特征、作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类型及各自的定义和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素,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创造性思维方法(2)联想和想象(3)直觉与灵感(4)逆向思维(5)悖论思维方法2、理解:(1)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和激发因素(2)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类型(3)逆向思维方法的特征(4)悖论思维的特征(5)意志的的特征(6)兴趣的特征3、简单应用:(1)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作用(2)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正确途径4、综合应用如何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第十四章公理化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熟悉公理化思维方法的含义和实质、公理系统的发展阶段、公理化方法的作用;了解公理、公理系统、符号化方法;理解公理系统的类型、现代公理系统的建构方法和要求、运用公理化方法建构演绎理论体系时应包括的要点、建构现代公理系统的形式化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化方法对现代逻辑学的作用等。

(二)重点和难点现代公理系统的建构方法和要求。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公理化方法(2)公理系统(3)形式化方法(4)符号化方法2、理解:(1)公理化方法的实质(2)公理系统的分类(3)公理系统形成的程序3、简单应用:(1)现代公理系统的构建方法(2)现代公理系统构建的基本要求(3)现代公理系统的基本特征(4)形式化方法的作用、体表现、运用它的一般程序第十五章数学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熟悉数学思维方法的定义、根据和特征,了解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的影响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数学思维方法的一般程序;数学思维方法的作用。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数学思维方法学和数学思维方法的环节-2、理解:(1)数学的源泉(2)数学的发展(3)数学思维方法的特征3、简单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有那些影响4、综合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第十六章系统思维方法(一)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系统、系统思维方法,系统分析法、系统决策法、系统规划法;熟悉系统论的形成、系统思维方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系统、系统思维方法的特点。

(三)考核目标和要求1、识记:(1)系统(2)系统思维方法2、理解(1)系统的特点(2)系统论的形成(3系统思维方法的程序3、简单应用:(1)系统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2系统思维方法的类型第十七章信息思维方法(一) 基本要求熟悉信息、信息思维方法、信息论等概念,了解信息论的发展历程,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思维方法的内涵、信息思维方法的特点、信息思维方法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