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开办农民夜校教学计划

乡镇开办农民夜校教学计划

乡镇开办农民夜校教学计划(篇一)
根据中共射洪县委组织部、中共射洪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
印发<射洪县开办“农民夜校”工作方案>的通知》(射组通〔20xx〕
115号)精神,结合全乡工作实际,决定在全乡所有行政村、农村社
区开办“农民夜校”。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在全乡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开办“农
民夜校”,通过开办“农民夜校”,进一步丰富全乡农民群众文化生
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的新型农民,为建设幸福美丽新万林、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凝聚强大合
力。
二、工作要求
“农民夜校”建设由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各村、社区具体组
织实施。所有农民夜校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启动建设,12月底前全
面开班授课。
(一)建设标准。“农民夜校”要坚持有教学场地、有学校标识、
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师资配备、有教学教材、有运行机制、
有学习活动“八有”建设标准。各村社区结合村级活动场所、远程教
育设备、村文化室、图书室等资源,按照“有一个不少于90平方米
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转正常的远程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
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的要
求进行建设。
(二)硬件配置。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村级学校、
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居民院落等场地资源,在合理功能化布局
的基础上,全力保障“农民夜校”教育教学活动场地。同时,充分利
用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设施、乡村广播,有条件的村、社区可
配备高清电视机、投影仪、LED显示屏等设备,创优“农民夜校”教
学条件。
(三)机构设置。“农民夜校”管理机构由1名负责人、2名具体
管理人员组成。3个贫困村“农民夜校”由驻村工作组组长或第一书
记为负责人,其余村(社区)“农民夜校”由村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
各村(社区)从现有干部中确定1名日常管理人员,从村级后备干部、
优秀党员中确定1名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农民夜校”日常管理和教
育教学工作。
(四)师资配备。乡党委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等方面
选配3名兼职教师,各村(社区)从本村致富能人中选聘3名兼职教师,
确保“农民夜校”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全乡建立
“农民夜校”师资库,对热门课程和急需紧缺教师实行联聘联用,统
筹聘用,打捆使用。各党支部书记、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村帮扶
工作组干部和第一书记要带头上讲台,并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送教下
基层,多渠道满足“农民夜校”师资需要。
(五)教材设置。坚持“系列化立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协作”
教材开发机制,围绕道德法治、基层治理、文明新风、感恩教育等公
共科目,重点抓好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
教材建设。用好县级教材资源库纸质教材,统筹乡村图书室资源建立
乡村两级教材资源库,形成资源共享。县级教材资源库纸质教材不少
于50种,音像教材不少于20小时;乡村级教材资源库纸质教材不少
于20种。重点围绕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集合
本村发展规划、脱贫规划和群众实际需要,优先配好脱贫攻坚专门师
资,大力开发脱贫攻坚专用教材,切实满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
(六)教学方式。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施教、注重实效”原则,
每年对农村群众进行全覆盖培训,贫困村夜校要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
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
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民族民俗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
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
度较低的群众采取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办法,不断提高
群众参学率和满意度。贫困村“农民夜校”要更加注重学用结合,采
取体验教学、实践锻炼、先学带后学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学以致用,
引导大家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发家致富上。
(七)管理机制。立足“因材施教、务求实效”原则,建立健全培
训需求调研、培训信息预告、培训学时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制度,
原则上各村(社区)“农民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中学习2至3次,每
次不少于2小时。建立健全“农民夜校”学校建设、教学培训、活动
开展、日常管理等工作台账,不断提高“农民夜校”教学管理规范化
和制度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切实履行“农民夜校”建设职
责,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向乡党委、政府上报建设情况,乡
党政办、农业中心定期督促检查通报。各村社区要大力宣传开办“农
民夜校”的重大意义、工作措施和学用成果,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
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乡党委将农民夜校开办工作纳入党建
重点工作,每季度与党建常规工作一起检查考核,适时开展现场观摩
交流和示范夜校评选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特别要注重总结宣传
利用夜校服务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推动“农民夜校”建
设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统筹结合。各村、社区要把“农民夜校”建设与“四好
村”建设统筹结合,农民夜校举办工作是评选“四好村”的必备条件,
要注重与科技、教育、文化、卫计、党校等单位结对共建,用好外部
资源;全体乡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要“走基层”活动和脱贫帮扶,做
好“农民夜校”调研指导、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民夜校”办学水
平。
(三)加强经费保障。将“农民夜校”建设经费纳入村级日常运行
维护费用保障,在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农
民夜校”日常开支。有条件的村社区,可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农
民夜校”阵地建设。乡政府统筹农业技术、乡村旅游、劳务开发、农
村电商等培训项目和师资力量向“农民夜校”倾斜,统筹抓好农业、
畜牧、林业、水产等专用教材建设,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农民脱贫致富。
(四)加强督查检查。乡党委、政府将“农民夜校”工作纳入20xx
年度乡对村社区目标考核内容,在特色工作中申报加分,在目标考核
总分值中扣分。贫困村“农民夜校”工作同时纳入乡“五个一”帮扶
力量考核内容。乡党委每季度对“农民夜校”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如发现工作推进不力、建设进度迟缓等情形,将从严追究问责。农民
夜校日常建设和考核工作由乡党政办牵头负责,夜校培训和教学资源
组织由乡农业中心负责,其余乡直部门和各学校配合做好教学工作。
涉及乡党委、政府管理的干部作为农民夜校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完
成情况纳入乡机关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外聘教师和联系帮扶单位选聘
教师工作情况由乡党委定期向派出单位通报。

乡镇开办农民夜校教学计划(篇二)
、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会议
精神,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分类
指导,逐步推进,实现“农民夜校”村级全覆盖。以提高农民整体素
质为出发点,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
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建设标准
1.建设场地。各村(社区)“农民夜校”场地建设要坚持“四个一”
和“八有”标准,即一个不低于9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
转正常的远程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
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有教学场地、有学校标识、
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师资配备、有教学教材、有运行机制、
有学习活动。各村除在村集中建设1个农民夜校外,在群众相对集中
的地方要建有教学点方便群众。
2.教学设施。以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为基础,发挥整体功能作用,
统筹整合农家书屋、文化院坝、居民院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
乡村广播等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设施设备,发挥最大功能作用。
3.机构设置。各村都要成立机构明确具体的工作领导小组,“农
民夜校”的管理,原则上由1名负责人和1—2名具体管理人员组成,
贫困村的“农民夜校”负责人为第一书记,非贫困村的“农民夜校”
负责人为党支部书记,管理人员要坚持组织放心、党员认可、群众满
意的标准,重点从村三职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党员中选取。
4.教学师资。乡上将建立专门的师资库,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
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站、文化站、卫生院、天仙法庭、司法所、法律
服务中心、国土所、学校等部门中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为每个村相应
匹配至少6名可以长期授课的“农民夜校”教师。各级党组织书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