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活动方案设计整理版

最新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活动方案设计整理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活动方案 适用年级:三至六年级 活动背景:

1、开展本次活动的必要性:三至六年级是小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阶 段。从三年级开始,他们的心理、课程都和一二年级有很大的差别。如果 不能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学生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再者现代社会 进步进步很快, 科技发展迅速, 电脑和手机等也很快进入他们的生活, 虽 然他们比起一二年级年龄稍微大了一点, 但是自制力还是不够。 所以,合 理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就显得势在必行。 2、开展本次活动的重要性:课余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不再局限于写作业、 打游戏 等。但如今有些家长太过溺爱孩子, 或者有一些年轻父母外出打工, 留下 了一些留守儿童,让年迈的爷爷奶奶来照顾,不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开展本次活动很重 要。 活动目标: 1、了解三至六年级学生的爱好和不良习惯。

2、鼓励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课余计划, 参加有意义的课 余生活,不仅强身健体,更要丰富精神领域。 3、用合适的方法使他们摒弃不良习惯,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 目标:提出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 1. 学生自主搜集有关课余生活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课余生活存在 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对“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 从课余生活的时间、 进行课余生活调查的条件、 预期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 考虑,确立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成立活动小组。 4. 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活动主题, 对所了解的课余生活进行调查, 并对搜集 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查找出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课余生活。 对优秀的课余活 动学校要加以宣传和推广。 实施要点: 1、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可详细一点。

2、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家长配合、监督,并保留学 生课余活动时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3、每周各班组织一次课外活动班会,以班级为单位对上周的课余生活进 行讨论,每人写一篇小结,比较各种不同的课余生活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4、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或视频。 5、月底对所有的班级资料进行汇总,选择优秀的活动进行展览。 6、学期中组织一部分家长作为志愿者,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三至六年级 学生的优秀课余活动资料,进行评比,选拔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余活动, 在校园内推广7、学期末进行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课余生活评比,选拔出适合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的活动,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目标: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实施要点:

1. 指导学生整理写出课余生活的小结。 (按文字、 图片等分类整理) 2. 教师根据本次的活动情况,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确定课余生活交流的方式, 筛选之后对优秀的 课余生活进行推广。《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课时安排

第一课 .......................................... 主题生成课 第二课 .......................................... 活动指导课 第三课 .......................................... 中期反馈课 第四课 .......................................... 展示交流课 第一课时 主题生成课

活动目标: 1. 会围绕“课余生活”这个主题提出 1-2 个有意义的问题,并确定调 查方向。 2. 在各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活动,通过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 活动任务和活动步骤。 3. 通过本节学习交流活动形问题意识、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难点: 学会分析、归纳、提炼有意义的小组活动主题。 活动准备 教师:有关了解到的学生课余生活资料(图片、视频)。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自己课余生活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1. 播放学生课余生活资料。、 师: 看完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2. 师:听过刚才同学们的话, 我发现你们对自身课余生活了解详细, 但对 他人的课余生活缺乏了解, 也很少能辨别出课余生活优劣。 今天,我们就 来探讨一下,怎样来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二、交流话题,确定活动主题 1. 在组内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你最想知道哪些课余生活的方式? 发放调查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相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全员参与,轻声交流 2. 展示交流,归纳问题 ( 1)学生交流,出示最想知道的问题: 例如:我们都有哪些课余生活? 我们的课余生活好不好? (2)指导大家把课题上升到理论层面。 3. 确定活动主题 师: 通过讨论交流, 发现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怎样安排课余生活才是 合理的,所以,我们的活动主题就确定为“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三、确定小组研究的课题 1.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课余生活的问题。我们先来筛选一 下这些问题的要点。 问题一:合理的课余生活有哪些。 问题二:怎样看待这些安排方式。 2、在小组范围内研究这些课题 四、制定小组研究方案。 1. 帮助学生在组内制定研究方案 2. 展示、交流研究方案 重点指导: 活动目的叙述是否明确; 活动步骤是否具体; 任务分配是否合 理;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得当。 3. 根据以上交流小组修改活动方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接下来打算怎样实施? 六、作业:课下由组长带领下修改完善小组活动方案。第二课 方法指导——学会调查 活动目标: 1. 学会设计调查提纲,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模拟调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合作意 识、分析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 学会设计调查提纲。 2. 掌握采访调查。 活动准备: 一个调查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围绕《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得出两个问题: 合理的课余生活有哪些;怎样看待这些安排方式。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一学怎样调查。(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明确方法 1. 出示调查表格 师:出示调查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调查的技巧在哪里。 师:调查要有目的性、针对性。首先确定调查对象,确定他的典型性,其 次,确定调查问题的设置,使之具有代表性。 2. 生自主设计“调查表格”: 师:现在就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学习的“调查表格”设计方法,结合自 己组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份“调查表格”吧! (学生自己设计调查表格) 3. 讨论交流“调查表格”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设计“调查表格”,到底哪一组的调查 表格更符合实际? 小组 1: 调查对象:班级优秀生 调查问题:你课余时间除了学习都做什么? 调查时间:周六上午 小组 2: 调查结果:做家务;浇花;踏青 调查对象:班级中等生 你还想到做什么? 调查问题:你课余时间学习吗?除了学习, 调查结果:抽出一部分时间学习,然后做 家务,和同学一起练跆拳道 小组 3: 调查对象:班级差等生 调查问题:你课余时间首先要去做什么? 调查结果:首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去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实施, 如画画、打球等 老师总结:问题设计要合理,有明确的目的性 4. 调查的技巧: 师:好了,各组“调查问题”都设计好了,在调查中,你认为还要注意什 么呢? (说话要有礼貌,举止大方得体;记清每一个问题和想得到的结果; 提问时简洁扼要。) 三、实地调查,完善表格 四、评价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请同学们在课后的实践中按照设计的调查 问题进行调查,祝大家成功。下课。 第三课时 中期反馈课

活动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分享与交流,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实践活动过程 中的经验与不足,获取解决困难的方法; 2. 通过本节活动,学会借鉴和分享,形成团结合作意识。 活动重难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 教师: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 学生:前期活动记录、体会。 活动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这一阶段大家根据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 我知道有些小 组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也有小组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节课,我们一起 汇报交流一下各组的经验。 二、 展示交流 1. 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然后汇报研究过程 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为集中交流打基础。使得学生在交流时 有话可说。) 2. 小组分别展示汇报。 预设(一):不会选取资料 出示两份资料: 资料一:幼嫩名优绿茶可用玻璃杯冲泡,既可品尝茶汤的甘醇,又可欣 赏茶芽在水中伸展的优美姿态。冲泡水温 90摄氏度左右。 资料二:绿茶的种类繁多,包括: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午 子仙毫、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峨眉竹叶青…… 对比以上两份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结合自己的研究问题, 就会得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预设(二)缺少实践体验 出示:品毛尖茶记 2g/100cc ,玻璃盖碗,矿泉水煮沸凉置到微烫手,下投,不盖。干 茶,细圆墨绿,清香馥郁,披毫湿茶香显,汤绿稍浊。 1 水,清香,稍滑,回甘浅,后有轻涩。2水,清醇回甘带甜,口 内“沙”感,欠爽。3水,略同上。4水,略同上。5水,茶味减,仍水 醇。 听说华北除了信阳,均不产茶。一喝就能感到和江南的茶不一样。 记得一人兄讲过:这茶有咸味,以及荤素之谈。第二次品此茶似有感悟。 讨论交流:看了这篇“茶记”,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提出建 议)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的茶记。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我们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体会冲泡茶叶、品茶的乐趣。只有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