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XX镇XX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XX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X月XX市XX区XX镇XX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审定:审核:项目总负责:参加人员:XX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X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编制依据及范围11.3.设计原则21.4.村庄概况31.5.存在问题41.6.项目建设必要性51.7.项目建设场地概况6第二章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案72.1.排水现状72.2.设计内容72.3.排水体制72.4.污水收集系统设计原则82.5.雨水管道设计方案82.6.污水管道设计方案9第三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133.1.污水量预测133.2.设计进、出水水质143.3.技术选择依据153.4.污水处理技术概述及比较153.5.工艺选择21第四章建筑结构设计274.1. 结构设计274.2. 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27第五章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材料285.1.主要构筑物285.2.主要设备、材料29第六章环境保护316.1.施工噪声的控制316.2.施工现场废物的处理316.3.倡导文明施工316.4.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31第七章工程投资概算327.1.工程概算327.2.编制内容327.3.编制依据327.4.概算编制原则327.5.工程项目投资概算33第八章成本分析348.1.电耗348.2. 成本分析34第九章工程效益359.1.环境效益359.2.经济效益359.3.社会效益35第十章工程总承包施工方案3710.1.工程建设及调试方案3710.2.工程建设重点分析3710.3.建设期管理组织结构概述3810.4.项目管理组织机构3810.5.建设期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的保证4010.6.工艺调试方案4010.7.时间安排4010.8.运营管理方案41第十一章结论42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市XX区XX镇XX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2.建设单位XX市XX区环保局1.1.3.编制单位XX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1.4.项目地点XX市XX区XX镇XX村1.2.编制依据及范围1.2.1.设计依据(1)《XX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引》(2)XX区XX镇XX村地形测绘图资料(3)XX区XX镇XX村村委对污水处理设施用地的要求1.2.2.相关规范及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4)《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范》CJJ60-94(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7)《城市杂用水质标准》GB/T18920-200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6-87(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1984(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94-94(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DB50108-2001(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2.3.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XX镇XX村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比选论证,污水处理技术方案设计,以及项目投资概算等。
1.3.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相关方针政策农村污水处理和收集工程设计,应符合XX市的方针、政策,落实《XX 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引》的各项指标,做到污水处理和投资效益及改善和保护环境相结合。
(2)依据农村实际情况,采取自然生态的处理技术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少、水质单一及管理水平薄弱的特点,采用微动力,管理简单的自然生态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等处理技术等。
(3)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可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沟渠作为污水的收集设施,利用现有低洼地或池塘作为污水处理的设施。
(4)经济适用、操作简便的原则农村污水的收集及处理设施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和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尽量做到管理方便,操作简单,能耗小等,减轻污水处理对村民带来的经济压力。
1.4.村庄概况XX村位于XX区XX镇南面,南临流溪河,广清高速公路贯穿南北。
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公顷。
辖有三元岗、XX2个自然村,13个经济合作社。
常住人口约6700人,包括流动人口高峰时达到1万人左右。
该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由于该村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农业为主要方向。
特别是种植业及养殖业,种植业方面以蔬菜种植为主;养殖业方面,该村拥有1300多亩的鱼塘,水产养殖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该村目前尚无独立的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及雨水采用合流的形式,基本上通过村里的明沟或混凝土管排到附近的池塘,池塘的水满后自然溢流至附近河涌或灌溉渠,最后流入流溪河。
部分靠近流溪河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流溪河。
大量的生活污水排至池塘,使池塘受到严重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状态,有些并伴有恶臭气味产生,对村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
村内大多数路面已实现硬化。
图1-1 村内小巷现状图1-2 村内水渠一角1.5.存在问题1.5.1.排污现状经对XX区XX镇XX村排污现状现场勘察,其排污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部分新建房屋和旧房卫生设施在改造过程中,虽然建有化粪池,但却没有排放设施,造成蚊蝇孳生,污水四溢,臭气逸散,导致周边环境恶化。
(2)居民区排污系统的排放方式主要采用雨污合流的方式,每个巷子都设有排水明渠或暗渠,通过村内的排污渠旱季时收集污水,雨季时同时收集雨水,然后排至池塘内,池塘水位高时,自然溢流至附近河涌或灌溉渠,最后到达流溪河。
一到晴天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生活环境。
(3)污水未经处理排入灌溉渠,对农业灌溉水造成了污染。
(4)村内大小明暗渠道无数,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卫生条件较差,村中污水排至池塘及河涌,对池塘和河涌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尽快加以整治,将污水收集从沟渠明流改为管道暗流,引至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将雨水通过原有沟渠收集后排至池塘,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横流、恶臭扑鼻、污染严重的现状。
图1-3 村内排水渠现状图1-4 村内纳污池塘1.5.2.地势地貌XX区XX镇XX村由于东部和西部各有一小山丘,整体地势呈现高低起伏,最大高差为20m。
居民居住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纳污范围大,污水管道工程量大。
1.6.项目建设必要性(1)实施本项目,是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根据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小,污染问题已显突出的情况,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确保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此,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农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2)实施本项目,是改善XX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根据XX村的现状,将建设结合污水处理及生态景观于一体的设施工程。
在解决XX村水污染问题的同时,利用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美化村容村貌。
1.7.项目建设场地概况XX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建设场地拟充分利用村公共用地,其中部分管道工程需占用村里的内街小巷,污水处理站拟利用村口现有的一片空地作为建设用地,该处为村内公共闲置用地,地势较低,满足污水收集管道的敷设条件,占地面积约1000m2。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在公路、铁路沿线的安全保护范围以外,非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如图1-5。
图1-5污水处理站选址现状第二章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案2.1.排水现状XX区XX镇XX村居民区排污系统的排放方式主要采用雨污合流的方式,每个巷子都设有排水明渠或暗渠,通过村内的排污渠旱季时收集污水,雨季时同时收集雨水,然后排至池塘内,池塘水位高时,自然溢流至附近河涌或灌溉渠,最后到达流溪河。
部分靠近流溪河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流溪河。
另外,村内大小明暗渠道无数,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卫生条件较差,村中污水排至池塘及河涌,加上村内的内街小巷比较狭窄,给管道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2.2.设计内容(1)雨水根据XX村的地形特点及村内道路基本上已硬化的现状,村里的雨水排放系统拟利用现有的排水沟渠作为排出设施排至池塘,并对其进行清掏和修复,部分未做雨水沟渠的地方采用地面漫流的形式排放至池塘或由村里自行修建。
本设计不包含雨水的收集系统的新建或改建工程。
(2)污水污水收集将新建污水管道收集系统,主要收集各住户的生活污水,如化粪池出水、厨房出水及洗涤池出水等,污水收集采用管道连接至各家各户方式。
2.3.排水体制设计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2.4.污水收集系统设计原则(1)根据村庄建设情况,该村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2)污水管道设计应结合的污水处理站的地理位置,以就近接入、减少投资为原则。
(3)宜近远期结合,力求做到近期可行,远期合理。
(4)污水管网布置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可能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
(5)根据污水管道现状及敷设条件,合理控制污水截污管的埋深。
(6)依据村内实际排水总量,选择合适的截污管径。
2.5.雨水管道设计方案目前,村内采用合流制的排水方式,通过巷子里的排水渠排出污水和雨水,到达池塘后再溢流至附近河涌或灌溉渠。
现拟将原有的排水渠改作雨水渠排至池塘,然后在每条内街小巷内新建一排污管道,收集各家各户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将污水集中收集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图2-1 南岗村排水体制规划2.6.污水管道设计方案2.6.1.新建污水管道设计方案村内污水排水管道分为主管和支管两大部分,其中主管将沿村内的主要道路铺设,管径为DN300~DN400,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及《XX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引》的规定,埋深约为1米,坡度根据实际地形确定,平坦段不小于2‰;支管主要在内街小巷内铺设,管径一般采用DN150~DN200,埋深一般为0.5m,坡度沿现有内街向主管道放坡。
当巷道内有位置敷设污水管道时,将污水管紧挨现状雨水排水沟建设,并且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埋设深度。
当巷道内没有位置敷设污水管道时,将原有合流沟渠改造为污水收集渠,雨水采用地表漫流的方式排放。
由于XX村城镇化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良好,土地资源较为紧张,村无法提供更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用地,只能提供村口一面积约1000m2的空地作为处理设施的建设用地,根据村内实际的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和排水现状,拟建一个污水处理站,收集该村新1社、唐1社、2~5社、11社及新村共7个社的农村生活污水,服务人口约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