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古代神话只是说“月中有桂”,而没有“将桂花作为月光的代称”)2.D(从原文可知,作者从花期不符的角度否定了“实景”说)3.D(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关于“如今终于有了各方都能认可的结论”的信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器:才能。

)5.B(“乃”均为副词,“于是”;A.定语后置标志/表判断;C.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原因;D.副词,于是,就/动词,接着)6.B(齐映并没有被马匹踢伤)7.(1)如果我放开缰绳,也许会伤害到皇上,/即使我死一万次,用什么能弥补这个过失呢?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或”(也许,或许)、“虽”(即使,纵然)、“何以”(用什么,怎么)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张延赏)多次谋划时事让齐映实行,/ 并替亲近的人求取官职,齐映大多没有答应。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数”(屡次,多次)、“画”(谋划,筹划)、“所”(……的人)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第二联写孤雁带着书信,远飞陇外,任重道远,表现了孤雁对前途难测的畏怯..;它身单力孤,难以摆成雁阵,表现了孤雁的无奈..。

第三联写孤雁飞出层云,呼唤伙伴,表现了它急切..)。

[6分;..的心情;月残光暗,连孤雁的身影都不能照全,表现了孤雁处境的孤独..(凄凉每联3分,分号前后答出一点(含“境况”和“心理”两方面)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9.本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借物喻人”等)的表现手法。

(2分)尾联借宁愿独宿苇丛,夜夜凄寒也绝不与其他水禽同宿的孤傲的大雁形象,表现了诗人孤标傲...世.(孤傲....的思想感情。

[3分;其中“句意解说”1分,“思想感情”(答出“孤..)、洁身自爱标傲世”或“洁身自爱”任意一个词语或其近义词即可)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25分)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B项对小说内容理解不当,第⑨段的描写是为了突出农民工在城市中无处可去,无人理会,卑微渺小;C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城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港湾’”无中生有;D项“一样需要提升精神文明素质”分析不准确)(2)①照应题目,表现下雨之多;②表现人物居住环境恶劣;③烘托人物烦躁的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为人物想离开宿舍出去走走做铺垫。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3)①吃苦耐劳。

为了多挣些钱远离家乡,在简陋的宿舍居住,长年累月辛苦劳作。

②朴实,也有粗俗一面。

边工作边唱歌怒吼,自我发泄,有时也随口骂人。

③内心迷茫困惑。

除了工作不知道能干什么,为自己不知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而迷茫。

(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特点”概括和简要“分析”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只有“特点”或只有“分析”,最多给3分)(4)①身处繁华现代的都市,但生活环境却简陋脏乱不堪;②家在乡下,却常年在城市生活工作;③建设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卑微渺小,生活单调,是城市生活的局外人;④身为乡下人,思维方式却逐渐城市化。

(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以上给8分,适当分析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四、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25分)12.(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浮躁风气的否定”不当;C项“端午节,挂艾草”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D项“以空间转换为线索”不准确,应为“以时空转换为线索”)(2)这两段描写立春后节气的推移和大地回春焕然一新的面貌,烘托..了明丽清新、生机盎然的氛围......(2分),为下..(2分),流露..、喜悦之情..了作者对春天到来、艾草萌发的期盼文.写艾草发芽、外婆采艾叶包青团做.了铺垫..(2分)。

(3)①比喻。

如“他把青团放在我手上,像是将春天送给了我”,这句话将“青团”比喻为“春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青团色泽青翠、清香滑润、富有春意的特点。

②拟人。

如艾草“被春雷惊醒,就率先张扬起嫩芽”“贪婪地沐浴着春风、春雨”,赋予“艾草”人的动作性情,传神地表现了艾草萌发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

③排比。

如“湿了土地,淋了蓑衣,涨了溪水,透了心绪,绿了艾草,染青了我手中的一团糯米”,突出了春雨润泽万物的力量,使文章气势通贯,音韵和谐。

④对比。

文章以江南的“青团”与北方“面团”相对比,突出了大江南北特色鲜明、各有千秋的文化风俗。

⑤引用。

文章引用古代遗训和诗句,印证了艾草除了包青团外,还有驱虫避邪的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6分;答出一种给3分,其中手法1分,举例正确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任意两种修辞手法即可)(4)观点一:文章以“艾草青团”为题合适。

理由:①从结构..上说,“艾草青团”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文章先写春天艾草发芽引出“青团”,再写“青团”的味道和制作,又由“青团”联想到“艾草”的其他功用及北方的习俗。

②从内容..上说,“艾草青团”是文章表现的主要内容。

文章虽以较多笔墨写了北方“包面团”的习俗,但目的是为了与“艾草青团”形成对比。

③从手法..上说,“艾草青团”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它象征了春天的气息、温馨的乡情、江南的习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观点一:文章以“艾草青团”为题不合适。

理由:①从内容..上看,文章不仅写了“艾草青团”,还以较多笔墨写了“艾草”的功用和北方“包面团”的习俗,以“艾草青团”为题不能涵盖全文内容。

②从结构..上看,文章结尾以“青团、面团,江南、中原,都是我的牵挂”收束全文,以“艾草青团”为题无法很好与结尾呼应。

③从主旨..上看,文章表达了对江南中原不同习俗的赞美,对中华大地多元文化能相互包容的热爱,而“艾草青团”只是南方的习俗,以此为题,与文章主旨不吻合。

(8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三点给8分;如有其它理由,能结合文本且言之成理亦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D[误用褒贬,“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14.B (A.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C.语序不当,应为“不仅会对欧元的金融地位造成严重冲击,而且会对世界金融秩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D.句式杂糅,应为“有很多市民选择了全家出动的‘近郊游’”或“全家出动的‘近郊游’尤其火爆”)15.B(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16.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或“超过”)城镇。

[5分;..(或“再次”)快于其中“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或“再次”)”“快于(或“超过”)城镇”五个要点,少一个扣1分]17.(6分;每句3分,其中“语意前后连贯”2分,“构成排比句”1分)[示例]①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作品风格)②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苏东坡的旷达超脱(思想内涵)补充:1.①句如果学生另答“庄周”的其他“作品风格”,②句如果学生另答“陶渊明”作品表现的其他“思想内涵”,只要言之成理也可;2.①句如果学生没按“作品风格”答,②句如果学生没按“思想内涵”答,每句“语意前后连贯”扣1分。

六、写作(60分)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从警方的角度:①政府不作为,警方推卸责任;②应倡导善行。

从社会的角度: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

从客观效果的角度:善意未必带来善果。

[评分细则](1)分类打分:一类(51—60分),二类(41—50分),三类(31—40分),四类(21—30分),五类(20分以下)。

(2)注意事项:二类中(45分)入手。

表达好的升一类,表达差的降一类。

(3)扣分:①标题:缺标题扣2分。

②字数:400字以上800字以下,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在五类内打分。

③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酌情扣分,最高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映,是瀛洲高阳人。

齐映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

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召他做掌书记,齐映多次升迁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令狐彰病重,齐映起草遗表,趁机与令狐彰谋划后事。

齐映劝说令狐彰让他上奏章请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让儿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听从了,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齐映。

令狐彰死后军队作乱,齐映脱身回到东都。

建中初年,卢杞担任宰相,推荐齐映,升迁他做了刑部员外郎。

适逢张镒出京镇守凤翔,上奏推荐齐映担任判官。

齐映口才好,经历过很多军队事务,多次凭评论上奏合乎皇帝意旨,不久调任行军司马。

唐德宗在奉天,乱贼朱泚逼近凤翔。

张镒懦弱拖延不懂得军事,有个叫李楚琳的部将,慓悍残暴,军中士兵都害怕他,李楚琳打算趁机叛乱。

先前几天,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到他的阴谋,于是就告诉了张镒,请求张镒早做谋划。

张镒没有采纳齐映的意见,却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召来李楚琳对他说:“我想让你到城外出使。

”李楚琳害怕了,当夜叛乱,于是杀死张镒来响应朱泚。

军中很多士兵都替齐映指路,齐映因此得以免祸。

于是齐映赶赴奉天皇帝所在之处,被授予御史中丞。

兴元初年,齐映跟从皇帝巡视梁州,每当经过危险的地方,齐映常常用手拉着马缰绳。

恰遇皇帝所乘的马突然受惊,奔跑跳跃非常猛烈,皇帝担心伤害到齐映,让齐映放开缰绳,齐映坚持拉着缰绳很久。

皇帝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齐映说:“马奔跑踩踏,不过会伤到了我;如果我放开缰绳,也许会伤害到皇上,即使我死一万次,用什么能弥补这个过失呢?”皇上嘉奖不止。

贞元二年,凭原本职位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共同担任平章事。

当时吐蕃多次入境侵略,人心动摇,并且有人说皇帝打算离京出行躲避戎狄。

齐映上奏说:“戎狄扰乱中原,是臣子的罪过。

如今人心恐惧,说陛下正整理行装准备干粮,我听说国家的好运终止了,陛下为什么不与臣子们仔细商议一下这件事呢?”于是伏地流泪,皇帝也因此感动。

齐映在东都考中进士时,张延赏担任河南尹、东都留守,曾优厚地对待他。

等到齐映担任宰相时,张延赏罢相担任左仆射,多次谋划时事让齐映实行,并替近亲的人求取官职,齐映大多没有答应。

张延赏恼怒,说齐映没有宰相的才能。

贞元三年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

贞观七年,授予齐映御史中丞之职,又改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

贞元十一年齐映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被追封为礼部尚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