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抗 A血清试剂、 B血清试剂在 6 m n内均应大于或等于 18 抗 0 i 2 倍。 53 特异性 .
在 6 mn内, 0 i 特异性应符合表 1 要求。

GA 71 2 0 4 - 04
表 1 抗 A 抗 B血清抗体特异性凝集反应 、
抗血清 A 型红 细胞 B型 红 细胞 0 型 红 细胞
肉眼观察 。
9 检测规则
9 1 试剂以一次相同批号的出货量为一批, . 出厂时, 每批产品均应按 G / 22. 03 B T 81 0 中的检查水 8 -2 平( ) S2接收质量限( Q ) 15 ( 为 -, I L A L 为 . 的方案进行抽样检验。符合各项质量要求, 即为合格产品, 检 测项 目中有一项不合格, 判断单位产品不合格。 92 抽样检测时出现不合格产品, . 应通知生产厂家一起进行复查, 若仍不合格, 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4 试荆分类
4 1 按制荆类型分类 . 4 11 冻干试剂。 .. 4 12 液体试剂。 .. 42 按试剂来源分类 .
42 1 人源抗 A、 B血清试剂. .. 抗
422 免疫抗 A、 B血清试剂。 .. 抗
5 质 量要 求
5 1 外观特性 .
511 加人指示剂后, A血清试剂为蓝色透明液体, B血清试剂为黄色或红色透明液体。 .. 抗 抗 5 12 加人指示剂后, .. 冻干抗 A血清试剂为蓝色疏松体, B血清试剂为黄色或红色疏松体, 抗 加人标 量溶解液后应在 2 mn内完全溶解为蓝色和黄色或红色透明液体。 i 52 凝集效价 .
计划(S 2 5-:99I T IO 9119 , ) 8 D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和定义 。
抗 A 抗 B血清试剂 s u pouto atA atB t oi 、 e m dc f i ,ni a i d s r r s n - - nb e 一种检测人血液( 、 斑)体液( 、 斑)毛发、 骨骼等生物样品 A O血型的试剂。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同 B 一检材, 可初步判定其 A O血型是 A型、 B B型, B型或 O型。 A
6 病原微生物检测 产品应无艾滋病、 梅毒 、 乙型肝炎等污染 。
7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71 标志 .
包装应有以下标志: a 试剂名称; )
b 效价 ; )
c 特异性; ) d 试剂剂量; ) e 生产 期、 日 有效期、 ) 批号; f 保存条件; )
A B型红细胞
+ - +
抗 A血清试剂 抗 B血清试剂
54 不含冷凝集抗体和不规则抗体 . 55 亲和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抗 A血清与 A 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时间: 5 ) , <1 s ; b 抗 A血清与 A 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时间: 0 ) : 簇3 s ; c 抗 A血清与 A B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时间: 5 ) 2 毛4 s ; d 抗 B血清与 B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时间: 5 ) 镇1 s ; e 3 ) mn内凝集块必须达到 1 , i m 以上。 m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医生物样品检验所用抗 A、 B血清试剂的质量要求、 抗 检测方法及检测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法医生物样品 A O血型鉴定专用的抗 A、 B血清试剂的生产、 B 抗 检验和贸易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853 结果判定 .. 应符合 5 要求。 5 .
86 病原徽生物检验 . 86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 .. 用卫生部批准生产并推荐的试剂盒, 检验结果为阴性。
862 梅毒检测 .. 用卫生部批准生产并推荐的梅毒检验试剂盒, 检验结果为阴性。 863 艾滋病( I ) .. H V 病毒检测 用卫生部批准生产并推荐的抗 H V检验试剂盒, I 检验结果为阴性。 87 标志、 . 包装、 运输、 贮存
GA 7 - 2 0 4 1 04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 温佩忠、 程薇薇、 谢群、 张春环、 张海兵、 李兆隆、 张英兰、 蒯应松。
GA 7 - 2 0 4 1 04
抗 A 抗 B血清试剂 、
5 %红细胞牛血清白 悬液按上法做二排, 蛋白 分别置于10-20, 0, h 8 C 5 3 C 2 C 7 后观察结果。
84 3 结果判定 . . 全部试管均无凝集反应, 无溶血, 无钱串样细85 亲和力测定 . 85 1 材料 .. 8511 待检抗血清试剂。 ... 85 12 凹玻板、 ... 吸管、 微量加样器。 8513 例以上 A型或 B型同型红细胞混合后, ... 3 用生理盐水洗涤 3 然后用生理盐水配成 1Y 次, 0 O (/ ) V V A型和 B型红细胞悬液。 852 测定 .. 将待检抗血清 10 0t A L加至玻片上或凹玻板的凹中, 加等体积的相应指示红细胞, 并立即混匀, 记录 时间, 肉眼观察凝集情况, 并记录出现凝集的时间及 3 n m 时凝集块的大小。 i
红细胞
抗血清
A型 凹 B型 凹 0 型凹
AB型 凹
十 十 十
抗 A血清 抗 B血清 生 理盐水

84 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侧定 . 84 1 材料 ..
8411 待检抗血清试剂。 .. .
B 12 试管、 A. . 吸管、 微量加样器‘ 8 13 指示红细胞配制: A. . 新鲜 1 例 O型红细胞, 例 B型红细胞( 0 3 检测抗 A用) 3 A型红细胞 和 例 ( 检恻抗 B用) 。红细胞处理同 83 13 ... 项、用生理盐水配成 2 %红细胞悬液, 2 %牛血清白蛋白生 用 0 理盐水配成 5 V V) %( / 细胞悬液。 8 2 测定 A. 将试管排三排, 1 支, 每排 3 各加待检抗血清。Z L 每排前三管分别加人相应 3 %红细胞悬液 .m , 例2 。1 ( m 检测抗 A血清加 2 L %B型红细胞, 检测抗 B血清加 2 %A型红细胞)每排后 1 管分别加入 1 , 0 0 例 O型红细胞悬液 01 , . L 三排分别置于 4 10-20 30 2 m ` 8 C, C 5 7 C, C, h 后分别于 4 ℃和室温观察结果。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 22. 0 81 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BT 8 -2 部分: 按接受质量限( Q ) A 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83 1 材料 . .
8311 待检抗血清试剂。 .., 8312 凹玻板、 ... 吸管、 微量加样器。 831 新鲜 A型, O型, B型红细胞各 3 .. . 3 B型, A 例分别混合, 先用生理盐水洗涤 3 再用生理盐水 次,
分别配成 5 编的 A型, B型, O型, B型红细胞悬液。 A 832 测定 .. 将凹玻板每四凹为一排, 共放三排。第一、 三排的每凹内分别加待检抗 A血清、 B血清及生 二、 抗 理盐水 10 , 0 p 每排第一、 三、 L 二、 四凹内依次分别加 S p 5 O %的 A型, L B型, O型及 A B型红细胞悬 液, 在室温中摇动。观察 6 mn内凝集情况。 0 i 833 结果判定 .. 判定结果应符合表 2 要求。 表 2 抗 A 抗 B血清杭体特异性扭集反应检测结果 、

GA 7 - 2 0 4 1 04
的 A型和 B型红细胞悬液。 82 2 测定 ..
将两块凹玻板分别标上抗 A和抗 B字样, 然后每凹加人10 0p L生理盐水, 在标有抗 A的凹玻板的 第一凹中加人待检抗 A血清试剂 10 , 0 t 混匀后移人第二凹中 10 , L L 0 i 以此类推, L 进行倍比稀释, 最后 一凹多余 10 0K L弃去。在标有抗 B的凹玻板的第一凹中加人 10 抗 B血清试剂, 0K L 用以上方法进行 倍比稀释。然后分别在两块板的每一凹中分别加人 5 p 0 L相应的指示红细胞, 同时做红细胞悬液对照, 摇动观察细胞凝集情况。 823 结果判定 .. 肉眼观察, 0 在 6 mn内, i 凝集发生的最大稀释倍数的倒数即为被检血清试剂的凝集效价。 83 特异性测定( . 采用玻板法)
9 生产厂家; )
h 试剂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
7 2 包装 .
密封包装。 73 运输 .
保温(0 0 运输。 -8 ) 4 C C
7 4 贮存 .
液体试剂:0 4 -8 冻干试剂 : , C 0 C, 镇8 c.
8 检 测方法
8 1 外观特性 . 肉眼观察。 82 凝集效价测定( . 采用玻板法) 82 1 材料 .. 82 11 待检抗血清试剂。 ... 82 12 0 ... 1 凹凹玻板两块、 吸管、 微量加样器。 82 13 . . . A型, B型指示红细胞 新鲜 A型, B型红细胞各 3 人份, 分别混合后, 用生理盐水洗涤 3 再用生理盐水配成 5 V V 次,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