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一三一: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对皮肤表面上的脓头,可以用火罐拔掉,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 在过去的脓疡科,把针烧红了以后,刺进皮肤裹面,直接刺到脓头裹面,来发它的脓疡,北派的医生用白朮和附子,就是「朮附汤」,金匮里面还有一个「阳和汤」,都是能够让内部的脓疡发表发出来,不管是癌症、骨头烂掉的,都能让里面的浊物清出来,浮到皮肤表面上,应该要这样做才对。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医生用烧针来烫,让病人发汗,其实病人原本有伤寒,譬如有寒证,要从里面发出来比较好,用药去攻比较好,结果医生用烧针,例如温针,艾草放在针上面烧,一烧,寒一遇到热,寒就往里面走,而不是往外走;临床上看,发奔豚的时候,都是在右边的「天枢」开始发,其实奔豚是大肠里面本来有燥屎,干燥的大便在里面,平常不知道,有的时候大便鞕,或大便像羊屎一样,没注意它,实际临床上,此类病人都是惊发的,病人本身很胆小一扎针的时候本来就很怕了,又担心艾草掉下来会烫到,一直在惊,实际上奔豚证就是惊发,奔豚气从腹部一直上来,像手臂一样粗,一直冲上来,看起来像心脏病,痛得受不了,但又不会死,心脏本身好好的,因为人一受惊发。
肠子必会筋挛起来,大便的燥气因而跑到肠壁外面的三焦油网里面去了,进入三焦油网渗入血管里面,大便的废气如果跑到脑里面,就会捻衣摸床、谵语、发狂奔走。
如果透过血管跑回肝脏,由肝脏就会影响到心脏跑到血管里面,顺沿着血脉流回心脏,流回心脏以后,就会有发奔豚的现象,因为血里面不受气,大肠的燥气流到心脏去了,就发奔豚,所以张仲景看这人原本没有便秘,肠胃功能可能比较差一点,处方开桂枝加桂汤,本身用桂枝汤和解营卫,因为是肠子的问题,肠子的浊气从静脉血管跑到心脏里面去了,桂枝加桂汤,这桂就是肉桂,平常肉桂加五分八分一点点就够了,加肉桂让心脏喷射力量很强,浊气一进到心脏以后,马上从动脉喷走,硬把浊气逼回肠子里去,然后桂枝汤去和解营卫,让肠胃蠕动很好,同时因为他还有伤寒表证;临床上,看到发奔豚的时候,知道是大肠气在发,要把肠气逼回到血管里面去, 加桂汤。
所以第一个处理奔豚的汤方就是桂枝加桂汤。
另一种奔豚的症状,是本来有宿便的人,受到惊吓以后,燥屎的沼气透过肝脏与大肠的血管进入肝脏,所以肝脏送给心脏的血中就会有沼气,心脏就想把沼气往外推,于是就动悸的很厉害,就发奔豚。
方中行曰:「奔豚」肾之积名也。
「肾从少腹上冲心」,「奔豚」证发作之状也;盖人之素有肾积者,因针穴处寒得入之,其积逐发,则气自少腹上逆而冲心,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故曰「奔豚」。
实际上就是大肠里面的燥屎,其浊气进入肠壁里面,进入血管冲到心脏里面,才会有这种现象。
还有一种乃针孔发生炎肿或成「破伤风症」也;看起来像奔豚,实际上是破伤风症,病毒侵入身体里面去了,这时候要加强心脏力量,把免疫系统带出来的时候。
也是靠桂枝加桂汤,然后可以配合针灸课程中提过的灸法,用隔姜灸;临床上桂枝加桂汤,如果用桂枝,就是桂枝汤里面原本桂枝是三钱,白芍三钱,现在桂枝用六钱,这样力量不好,所以要同样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等量,但是加桂是加肉桂,桂枝肉桂是同样的东西,肉桂是桂树的心,桂枝是桂树的皮:肉桂很油很香很浓,肉桂喷发的力量才够,有时候重用桂枝三四剂下去,病人还是奔豚,加肉桂下去一剂就去掉了,二者差很多。
桂枝加桂汤方: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这汤剂争议很多,有的赞成桂枝,有的赞成肉桂,但临床上看,肉桂极有效,用桂枝汤加肉桂,肉桂用五分,严重的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钱,因为会太辣了。
一三三;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不一样,救逆汤是非常紧急的时候大剂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一般性的,前面的是烫伤、鹭狂不得卧,这个只是烦躁而已,火逆烧针,还有流汗。
桂枝甘草汤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这二三一条也是发汗过多的明证,从桂枝甘草汤变证而来的,用到龙骨牡蛎的时候,病人一定有浮阳在上,浮阳在上最简单的辨症就是头部一直在流汗,身体不流汗,整个肠胃的阳气都跑到上头去了,肠胃蠕动都减缓。
像烧针造成的烦躁,都是水的系统不是很好,因为烧针造成气化的系统改变了,使水停在中焦,所以要加茯苓把水排掉,如此可以补充新的水到心脏,所以可以生津除烦;这汤剂临床上在用「甲状腺亢进」最多,西医的名词,西医用「放射性碘」来治疗,就是甲状腺大脖子一直手抖、心颤、盗汗、心悸、很紧张,放射性碘一吃下去。
甲状腺干掉了,但是同时子宫也干掉了,会终身不孕,此病中医叫「蟹眼证」,就是眼睛像螃蟹一样突出来,它的症状有第一心悸,心脏跳动的非常快,第二手抖、第三嘴巴口燥,嘴巴里面非常的燥渴,第四盗汗得非常严重,牡蛎常常用在攻坚,所以有硬块的时候,牡蛎用一两三两都没有关系。
牡蛎是蚵的壳,所有身体里面的脑瘤、淋巴瘤都可以用,所以牡蛎用于攻硬块时一定比龙骨重用。
平常用桂枝加牡蛎龙骨就好了,桂枝汤可以和解营卫,气血就会旺,免疫系统很好,肠胃就好,固表能力很强,这时候再加牡蛎龙骨,精子的生化过程就会很好,当男人的精子太淡时,太大不容易怀孕,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让精成熟得非常好,所以这是用在男人身上的从血里面再回三焦,再回肠子里面去,就是靠心脏喷出来进入动脉血管的力量,所以是靠桂枝。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牡蛎一两,龙骨二两,茯苓四两;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像一般发烦、悸、伯金森氏病,都会用到「桂枝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像心悸、动悸、手抖心颤、盗汗,都要想到腺体的问题,但是不要和小柴胡汤证弄错了,小柴胡汤药一定有恶心,呕,什么症状都没有,只要有恶心就是小柴胡汤证,上吐就用小柴胡汤,下泻就加一些止泻的药在里面,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现象比较明显。
晚上燥热得很厉害,因为血太旺了,血里面的热太高了,津液没了,因为津液一直丧失,血里面的水越来越少,血的温度就越来越高,所以大脖子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盖被子就会很热,这是身体体能一直在丧失的现象。
临床上最主要的是津液,技巧就在剂量的加减。
一二三:「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人身上皮肤表面有一定的温度,皮肤表面有一层水气在上面, 叫太阳表水,还有一个太阳的表热,两个不一样,这两个混在一起就是体温;当热没有了,只剩水就会感觉冷,如果水没了,病人流虚汗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热;当伤到寒以后,皮肤表面的水会很多,加温针的时候,水就会逆流进去,水逆流回胸就会动悸,病人像受到惊吓一样,惊惶就是水逆流的现象,所以永远禁用温针去取汗,或三温暖去取汗。
以上讲的是太阳证中篇。
中药的辨症论治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取法都自「伤寒」和「金匮要略」两书。
赵情初说: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
祖国医学的可贵处就是统一整体观念的。
仲景的学说就是最可贵的辨症论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一三四:「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关」讲的是脾胃的脉、胃气的脉,关的脉很细很数,摸到病人的脉很细, 就代表身体很虚,数代表热,就代表病人虚热了。
何谓虚,虚就是无物,没有东西堵到,张仲景特别讲关上,讲的就是胃,胃里面虚就是胃里面已经没东西了,胃气在上面,空在那边并没有消化,从这一点知道张仲景说,「以医吐之过也」,前面医生可能开了吐药给他,或是病人有伤寒表证,来不及吃桂枝汤却吃了壤东西,一吐,结果把肠胃里面的东西都吐光了;中医里面有汗法、下法、吐法,都是中医治病的方法,通常采汗法、下法,吐法很少用,病人吐的时候,可以把脏东西吐出来,所以有时候会采吐法,过去有医师专门用吐法,他们的观念是,一吐掉后胃里面没有东西了,胃的元气会起来,就是免疫系统会起来,抵抗力的来源都靠胃里面一直消化食物,一直在吸收营养,结果一得到感冒,胃不吸收营养了,这时候医生又不敢攻下,攻下怕引起其它的变证,干脆把胃里面腐败的食物吐出去,肠胃的津液马上就成为固表的抵抗力;吐可以,但是张仲景说吐太过了,如果一二日吐之者,如果刚开始吐,只吐一两天,腹中饥,口不能食,病人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嘴巴吃不下东西,就是胃的津液伤到了,但是脾脏的功能还很好,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腹中饥,口不能食」就是如此,就是胃的津液都吐掉了,脾脏的功能正常,脾胃是相表里的,想吃东西,感觉到肚子饿就是脾脏的功能恢复了,脾脏的功能没有恢复的时候,病人不会想吃东西的,所以小孩子一得到感冒的时候,第一就是没有胃口了,桂枝汤一下去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胃口恢复了,小建中汤一下去,为什么胃口会恢复,当胃的功能受到损害,口不能吃东西,吃东西吃下去,胃不能吸收,可是肚子又很饿;吐了三四天之后,不但胃伤到了,脾脏也伤到了,脾脏也伤到的状况下,胃里面整个冷了、没有胃阳,因为吐光了,冷掉以后稀饭也吃不下去了,此时要吃冷的东西比较舒服,因为胃里面很冷,没有功能没有蠕动,热的下不去了,但是吃了冷的东西,下去到胃里面又「朝食暮吐」,所谓的寒,就是没有蠕动了,一吃食物就停在胃里面,也没有磨碎就停在里面,吃完就感觉胀胀的,从早上吃的东西都不消化,到了黄昏的时候,就吐出来了,就是冷太过了,脾胃都伤到了。
如果腹中饥,口不能食,就是吐伤到胃液了,这是虚证,处方有大半夏汤,大半夏汤的方子里面,有半夏来止呕开胃,有人参把胃的津液补足,所以小柴胡汤有呕,小柴胡汤里面也有人参,所以只有这两味药,一个止呕,一个增加胃液,摆明的就是胃液伤到了,让这药停在胃里面,还加了白蜜,就是蜂蜜,蜂蜜生用会加强药的效果,像芒硝滚一滚就停了,不可以滚六碗水到两碗水的时间,有的时候烫一下就好了。
如果吃到朝食暮吐,就是西医的胃下垂、胃酸反逆、火烧心,朝食暮吐就是吴茱萸汤里面有四味药,人参、生姜、红枣,这几味都是健胃整脾的,把胃液补足的,再加吴茱萸,这药很热,让脾脏功能马上恢复,让胃马上热起来,生姜可以换成干姜,温中的力量比较强。
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菜萸汤更强,吴茱萸汤是进入脾脏的,平常小孩子如果吃壤肚子,吐的太过了,就给他大半夏汤,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花代赭石汤。
怎么知道胃下垂了?「朝食暮吐」就是了,摸脉也可以摸到,一般心脉没了,即左手的寸脉没了,右手的关脉很大,心脏摸不到就代表胸阳没了,右手的关脉就是脾胃脉,脉大就表示停在那边没有功能,结果脉会胀大,因为胃阳没有往上升变成胸阳,上焦整个冷的。
在美国,看到很多胃病的例子,都是因为吃过多的精制过的糖所做的甜食所造成,开药方给病人的时候,必须同时叫病人甜食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可乐不能喝、咖啡不能喝了;喝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