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校设计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在高校的设计教育中只有做到观念、教学和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观念;教学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上世纪发展到现在,已走过30个年头,如今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
但是,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到现在依然没有成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目前,在高校改革中,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下面笔者从教学各要素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设计教育的观念创新
我国的艺术设计来源于美术设计,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将艺术设计简简单单地理解成美术的设计。
实际上,艺术设计是将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相关的知识,因此,要想具有良好的设计创造性,前提要保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
但目前文化素质的缺陷,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整体下滑,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设计师。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严格把控生源素质,要求学生不仅喜欢艺术,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次,要控制好招生的人数,实行小班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做好宣传工作,尽量转变人们头脑中关于艺术设计的错误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艺术设计。
二、关于设计教育的教学创新
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首先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使设计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并能体现其教育创新。
1.多元性的艺术设计教育
(1)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法的课程,而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掉以轻心。
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技法课程占了大部分的学分,二只开设了很少的几节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学校不重视,学生也就不重视,这就造成了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学素质的不足,甚至有些学生连篇最基本的论文都写不出来。
所以,在对设计专业的教育创新中一定要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
(2)学习多种学科知识。
现代的设计师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万花筒”,其不但要学习人文哲学类的知识,还应该学习一定的自然学科的知识。
所以,艺术院校在注重本专业的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开设更多的其他学科课程。
(3)加深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其更应该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特色和本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来。
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应该安排一些美术、书法等传统科目,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只注重造型教育,而忽视了其他与设计
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包括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技术统筹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就造成了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的美观性要远远大于它的实用性,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例如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建项目、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世人看好,认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可是由于刚毕业的学生既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没有设计的实践经验,因为并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
所以,除了重视设计教育教学的多样性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创新
1.打造专业化的艺术设计教育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合理的专业布局,适应不了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我国,有一部分学校单单认为设计教育专业是学校获得利益最高的专业,因而不重视教学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学校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地区特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学科。
例如,国家教育部已取消“家具设计”专业,并将它并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木材学技术专业与工业设计专业中,这样家居设计的专业性就模糊了,自然而然地削弱了家居设计的专业性。
最近几年,家具行业在全球来说发展得非常快,但却得不到对口的设计人才。
而闻名全世界的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等把家居设计从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中抽离出来,形成专门的家居设计系,促进了设计的创新性教育,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2.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对于许多院校来说,设计专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师资。
设计对其本专业一线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理论修养要扎实、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样的人很少会留在学校教书。
而留在学校教书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有硕士、博士的文凭,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
所以,高校一定要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让年轻的教师多参加一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遵循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在科学和艺术的边缘,融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本科阶段的艺术教学模式往往与美术的教学模式一样,个性化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此,授课方式要采用小班授课(人数少则5人左右,多则不超过25人)、教师的讲授、演示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这种单元式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敏感性。
目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专业依然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
但是,在我国,由于高考的扩招,高考人数的增加,再加上教学资源的短缺,使得我们不能够采取小班授课。
所以,艺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要改善这种状况,遵循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管理体系。
四、结语
改革高校设计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教育,我们只有做到艺术
设计教育中的观念、教学和管理三方面的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装饰,2003(3).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3).
作者简介:
王莉莉,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