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品德与社会]沙县城关第三小学陈依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送教下乡就我自己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为此,今天我就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题,将自己近年来在品社学科的课题研究(也就是今天汇报的课题)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分为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作个汇报,恳请指教。
第一部分是想汇报一下为什么会想到作这么一个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作为专职的品社教师,刚上这门课程时觉得很难上,没内容上,上得不生动,基本上吸引不住学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那么难在哪里呢?一是《品德与社会》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
是一门百科全书似的课程。
理论上说这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家长、学生对这门“副科”课程不够了解,导致不够重视。
二是在品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常常是听,是说教,是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的编写相对简约,几副图、几行字,教学内容单薄;有的内容一听就懂,没有进一步动手、探究的余地;有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较难领会;有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专业性,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有的内容还很抽象,学生较难产生共鸣,学习自然没有兴趣。
有时一堂课上热热闹闹,学生有所收获,可是由于缺乏课后的有效跟进与评价,这一点收获和感悟也就慢慢消失了,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延伸和内化。
三是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极度的物质贫乏,又经历改革开放后极度的精神贫乏,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最具吸引力、最核心的价值观。
人们的是非观念淡薄了,教师对有些观点、现象也较难作出有说服务力的解释。
专职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拿什么内容来教学,拿什么道理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这就逼得教师不得不去联系、寻求、补充教材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学生爱听的、能听懂的、有趣味性与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汇报的是品社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是2011年版的学科课标,课标在前言部分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这样表述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理论依据二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一是生活即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应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并与之结合,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是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
”学校教育的范围不仅仅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品社学科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所需求的。
陶行知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学做合一”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品社课堂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有了生活的这一“源头活水”品社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想任何学科的教学基本上也是这样。
第三部分汇报的是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实例。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话题, 通常将教材与以下三方面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一是结合学校生活,来进行教育教学。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拥有好心情》第2个话题:走出烦恼。
P10图文介绍的是李萌同学在大扫除的时候,去大队部取报纸了,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她很生气。
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读文观图,说说自己的想法,是同学们错了,还是李萌错了。
然后,我就把同学们在品社课堂上的表现联系起来,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在品社课堂上,有的在偷偷地做作业、折纸头、玩玩具、说悄悄话。
在其它场合老师同样发现同学们存在类似的问题,与李萌同学的表现相比,有区别吗?很自然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二是结合家庭生活,来进行教育教学。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品社学科的教学必须与家庭生活结合,充分发挥家庭生活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源于学生家庭生活的、真实的教育活动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拥有好心情》第2个话题:走出烦恼。
P11页“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这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同学们该如何处理呢?先让同学们想想说说,老师再引导:一种是旁观者,麻木冷漠,任父母无休止地争吵下去;一种是争当开心果、缓冲剂,可以很认真对地对爸爸、妈妈说:“请不要吵了,我要学习了。
”等,主动采取一些办法,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来劝解家庭纷争,培养学生家庭主人翁的意识。
三是结合社会(家乡、祖国、世界)生活,来进行教育教学。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进行适当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
一般而言,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教学准备活动和课后探究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教学这一单元时,假如就教材内容不作任何联系、拓展,可能是平淡、苍白地教学;假如教学能结合教材适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诸如:三鹿奶粉、金华火腿、地沟油、瘦肉精、双汇食品、近年来的塌桥事件(2011年11月通车的阳明滩大桥)、618年修建的赵州桥、1189年建造的卢沟桥、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无人菜市”见证百年诚信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好许多。
最后举个1课时的完整课例,课题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请你相信我》第1个话题:什么样的人信得过。
这一课时我确定了两项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自己信得过的人及原因;2.让学生反思自己是个诚信的人吗?愿意做诚信的人吗?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课堂学习活动预设了3个环节:1.游戏导入新课。
新课前先让学生做个游戏。
(请同学拿纸和笔)规则是闭上眼睛在纸上画个圈,画好之后,睁开眼看看画得怎么样,但是不能再动笔修改,你能按照游戏规则去做吗?……做后教师巡查、小结:这是一道心理学家用来测试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测验题。
如果你真的闭上眼睛,通常不可能将圆圈画圆的,你做得怎样?(揭题、板书:什么样的人信得过)2.学习新课。
活动一:什么样的人信得过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信任的人是谁?原因是什么?说一说,填一填(填第一行)。
⑵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讲个故事《母爱是一道不会做错的选择题》,之后请同学们做这道选择题。
……这就是母爱,天底下最纯真、最无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但也是让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让我们熟视无睹,不懂得珍惜的爱。
不管怎样,请记住:父亲、母亲是你永远信得过的人。
(填第二行)⑶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故事《我与老师的零分约定》,读后说说你的体会。
……不管怎样,请记住:老师是同学们慈祥、智慧的引路人,也是你永远信得过的人。
(填第三行)活动二:信不过的教育下面再请同学们做一道判断题,请你判断爸爸说得对,还是妈妈说得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可以同座交流讨论。
当警察的爸爸说:“我们预防、制止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等,没有我们的日夜辛劳,就没有大家的安定生活。
所以,警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当教师的妈妈说:“我们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没有我们的辛勤付出,社会就不会进步,所以,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之后老师小结:爸爸、妈妈都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那么我们该信谁呢?只要在叙述中稍加修改,爸爸、妈妈说的都是正确的。
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生活经历的不断累积,生理与心理的不断成熟,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随着增强,你们就会越来越相信自己,越来越懂得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知世界,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世界,到那时你们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老师,但不迷信爸爸、妈妈,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别人,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们就真正的长大了。
现在你们还是小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成熟,还是要多听大人的意见。
由于有了教材之外的补充,教学就不会只停留在书本上,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提升。
活动三:你是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吗?不管是或者不是,请你在表格的最后一行(自己增加一行)写上你自己的姓名,是写上是的原因,不是写上不是的原因,有时是、有时不是也写上原因。
指名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原因是什么?以后该怎么做?3.小结: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诚信”。
齐读P3对诚信的注解。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言来赞美它吧!这一课时的教学,也是五年级新学年开始的第一节品社课,借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顺带向学生表明父母、老师对同学们的态度和期望,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后面的顺利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生活素材的收集要靠平时用心去积累,把筛选出的作为教学素材的生活内容分年级分册建立起教学素材资源包和剪贴记录本,不断地增减完善,教学时就不至于无米之炊了,课也会上得自信一些。
我的汇报已完成,谢谢大家,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