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群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第一章电视制作概述第一节电视系统构成一个电视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传播系统和接受系统。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节电视制作手段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录像制作手段又可分为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ESP(电子演播室制作)3种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它应当是对一整套使用于“野外”(电视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这套系统包括3台以上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四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第二阶段:现场录制后期制作流程:第三阶段:编辑第四阶段:合成(课后重点总结:通常的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第二章电视技术基本原理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选择题)第二节电视扫描原理进行扫描的时候,必须做到发送、接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一致,这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频率相同,这叫作同频;二是两端画面的每一行、每一幅的起始时刻相同这叫做同相。
既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同步扫描。
实现了同步扫描,收端才可以重现发端图像。
当收端、发端的频率与相位不同时,图像将无法正确重现。
水平扫描也叫行扫描,垂直扫描也叫帧扫描(逐行扫描中)或场扫描(隔行扫描中)。
在逐行扫描中,是逐行逐帧地不断扫描,反复地分解、综合图像;在隔行扫描中,是按相间行一场场地扫描图像。
水平扫描(行扫描)参数包括行正程时间,行逆程时间、行周期、行逆程系数和行扫描频率(简称行频)。
垂直扫描参数也包括正程时间、逆程时间、周期、逆称系数和扫描频率。
第四节黑白电视图像质量指标能反映出电视系统客观质量的关键参数有5个,它们是:分解力、灰度级、几何畸变、扫描非线性、信噪比。
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重现的程度。
清晰度是一个主观感觉量,但它与电视系统的分解力有关。
分解力是指电视系统分解、综合图像细节的能力,是个客观物理量。
第五节色温与三基色原理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称为彩色三要素。
目前世界上彩色广播电视制式最主要的有ZTSC制、PAL制、SECAM制。
第三章数字视频技术基础第一节数字电视信号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需要三个步骤:取样、量化和编码。
在数字分量演播室中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及取样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分别是:4:4:4取样格式、4:2:2子取样格式、4:1:1子取样格式、4:2:0子取样格式。
(主要是选择题,记住规律,比如第一个都是4,第二个数字有4、2、1,第三个数字有4、2、1、0)。
第二节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编码根据压缩编码前后,图像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无损压缩编码和有损压缩编码。
无损压缩编码: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或称还原,解压缩),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
又称为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保持编码。
有损压缩编码: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不会让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成误解。
又称为不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非保持编码。
许多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如JPEG、H.261、H.263、H.264、MPEG-1、MPEG-2 、MPEG-4等。
(主要是选择题)第三节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目前的HDTV有3中显示分辨率格式,分别是:720P(1280x720,逐行)、1080i(1920x1080,隔行)和1080P(1920x1080,逐行),其中P代表英文单词Progressive(逐行),而i则是Interlaced (隔行)的意思。
(重点记住P和i的意思。
)宽高比转换,SD上变换常用的3种变换模式有:拉伸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HD 下变换有三种常用的变换模式:压缩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
记住73页的图,注意区分上变换与下变换,重要的是压缩模式与拉伸模式的不同。
第四章电视摄像机技术广播电视用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
第二节摄像机的功能与调节光学镜头能把景物空间中一定范围的物体在像平面上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个范围所对应的纵深距离称之为景深。
从聚焦点A到最近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前景深,从聚焦点A到最远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二者之间合称为全景深。
景深范围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与光圈的大小有关;与物距长短有关。
(主要记住这三个因素,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有所了解)变焦倍数即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
光圈调整有如下3种方法:自动光圈调节法;手动光圈调节法;暂时自动调节法。
法兰焦距的调整法兰焦距(Flange focal length)是从镜头法兰沿光学轴线到图像平面的距离。
也就是从镜头卡口法兰盘到焦平面的距离,也叫后焦距,用F.f表示。
当第一次安装镜头或更换镜头之后,或者发现镜头在变焦操作时,镜头的长焦端和广角端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时,需要调节法兰焦距。
调节方法如下:(1)将光圈选择器设在M(手动)位置。
(2)将光圈环调到f/1.8(完全打开)。
这是为了获得尽可能浅的景深,方便观察聚焦情况。
(3)将所提供的法兰焦距调节测试卡置于大约3米处,然后调节照明,以便能获得在光圈f/1.8时合适的视频输出水平。
(4)松开F.f固定螺钉。
(5)将ZOOM(变焦)选择器设在MANU(手动)位置。
(6)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长焦位置。
(7)转动聚焦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
(8)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广角位置。
(9)转动F.f调节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
此时切勿移动聚焦环。
(10)重复步骤(6)至步骤(9)的操作,直至无需调节F.f调节环时,测试卡图像在长焦位置和广角位置都能清晰成像。
也就是在广角和长焦之间变焦的过程中,焦点不发生改变。
(11)调节完成后,拧紧F.f固定螺钉。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偏色的白色卡片调整白平衡,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将会偏色,它必然偏向此偏色白卡片颜色的补色。
比如,如果希望拍摄偏红的暖色调画面,可以在调白平衡的白卡片上调入少许的补色,也就是青色。
如果想得到一个偏蓝的冷色调画面,可以使用偏黄的白卡片调白平衡。
目前CCD摄像机中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3种类型:行间转移式(IT)CCD、帧行间转移式(FTT)CCD、帧转移式(FT)CCD。
(中英文名字都要记住。
)对于摄像机来说,彩色摄像机的灵敏度是指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光圈大小的F值。
通常取照度2000Lux,色温3200K,拍摄白反射系数89.9%的景物,视频信号输出为700毫伏。
此时使用光圈越小,表示摄像机灵敏度越高。
电子快门的作用:用来拍摄快速运动物体。
清晰扫描功能可用于不带水平频带(黑白中的任何一种)顺向显示器的计算机显示器的拍摄。
(即用于拍摄计算器显示屏幕。
)当拍摄场景是较暗的景物时,需要使用增益功能。
运用增益,图像上的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现雪花干扰,所以应尽量提高被拍摄体的照度。
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增益。
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在照明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
第三节摄像机的实际应用拍摄注意事项第一,暂停状态不宜过长。
第二,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秒—10秒。
第三,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
第四,摄像师应注意,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第五,应当拍摄一些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
第六,拍摄时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做场记,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起始,也可以段落性记录,有利于后期编辑。
第七,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
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1/3左右。
第八,尽量采用顺光或侧顺光拍摄,以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看,只有亮度适中,色彩才最饱和。
具体情况应根据编导的意图、现场条件而定。
第九,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亮点。
这时画面反差较大,效果不好,有过亮或过暗现象,CCD会出现垂直拖尾现象。
第十,摄像机使用前必须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小时—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因为色温在不断变化。
第十一,正确使用蓄电池。
(考试时写上几个就行了,重要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条)第五章磁带录像机磁带录像机是利用磁带与磁头间的相对运动,在磁带上记录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磁性记录设备。
第一节录像机概述磁带录像机种类很多,以磁带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
第二节录像机的基本原理磁头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磁头线圈、磁芯和工作缝隙。
磁带录像机由4大部分组成:视频信号系统、音频信号系统、机械与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难点)第三节常见录像机格式简介常见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D-1格式、D-2格式、D-3格式、D-5格式、D-Betacam格式、DV格式、DVCPRO格式、Digital-S格式、DV-CAM格式、Betacam-SX格式、MPEGIMX 格式。
用于记录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HACAM格式、DVCPROHD 格式和HDD5格式。
(课后重点只有DV、DVCPRO、DIGITAL、BETACAM、MPEGIMX、DIGITAL-S等,主要是选择题,有印象即可)第六章视频切换与特技第一节概述特技的类别:光学特技、机械特技、模拟特技、数字特技。
第二节特技切换一、普通特技直接切换(Cut),简称“切”,是指一个画面瞬间变换成为另一个画面的过渡方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最多的切换方式。
它是通过视频开关实现的。
淡出淡入(Fade),是指一个画面逐渐消失之后,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
淡出淡入是节目进行段落过渡的常用手段,可以连贯使用。
淡出给人以前面一段剧情或层次已结束,将开始另一个段落的感觉。
淡入给人以节目或层次的开始,常常是字幕出现的一种手段。
溶出溶入(Dissolve),是指前一个画面逐渐消失的同时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也称慢转换、叠化。
溶出溶入体现了动作、情节、过程的省略,使画面过渡柔和、自然。
常常用于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节目。
由于两个画面会出现重叠,因此,适于表现“幻想”、“梦境”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