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一)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一)

万元,以第五年的收益额作为第六年以后的永续年金收益,折现率和本金化率选用10%,按分段法计算其收益现值。

解:第一段收益现值=60⨯0.9091+50⨯0.8265+40⨯0.7513+50⨯0.6880+20⨯0.6209=172.741(万元)
第二段在第六年初的本金化值=20/0.1=200(万元)
第二段本金现值=200⨯ 0.6209=124.18(万元)
预期收益现值总额=172.741+124.18=296.921(万元)
▪4、被评估设备购建于1985年,原始价值20000元,1990年和1993年进行两次更新改造,主要是添置一些自动化控制装置,当年投资分别为3000元和2000元,1995年对该资产进行评估,假设从1985年至1995年每年的价值上升率为12%,该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经检测和鉴定为6年,求取该设备的更新成本、加权更新成本、加权投资年限及成新率。

解:
▪解:
▪(1)调整计算现行成本(即更新成本)
▪投资日期原始投资额价值变动系数现行成本
▪1985年20000 3.11 62200元
▪1990年3000 1.76 5280元
▪1993年2000 1.25 2500元
▪合计25000 __ 69980元
▪(2)计算加权更新成本
▪投资日期现行成本投资年限加权更新成本
▪1985年62200元10 622000元
▪1990年5280元 5 26400元
▪1993年2500元 2 5000元
▪合计69980元—653400元
▪(3)计算加权投资年限
▪加权投资年限=653400/69980=9.3(年)
▪(4)计算成新率
▪成新率=6/(9.3+6)×100%=39.2%
▪5、被评估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吨,评估时,由于受政策调整因素影响,产品销售市场不景气,(1)如不降价销售产品,企业必须减产至年产7000吨;或(2)每吨降价100元以保持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

政策调整期预计会持续3年,该企业正常投资报酬率为10%,
房地产价格=563050/10%=5630500(元)
(5)计算建筑物纯收益:
15年的折旧额=4420000÷80×15=828750(元)
现值=4420000-828750=3591250(元)
纯收益=3591250×7%=251387.5(元)
(6)计算土地纯收益:
土地纯收益=房地产纯收益-建筑物纯收益
=563050-251387.5
=311662.5(元)
(7)计算土地单价:
土地总价=311662.5÷6%=5194375(元)
土地单价=5194375÷360=14428.82(元/平方米)
2、运用路线价法估测某宗地价格。

该宗地座落在某路线价区段,标准深度为16—18米,路线价为2000元/m2,待估宗地临街宽度为10米,临街深度为18米,待估宗地所在路线价区段深度指数如下:
k1=130%, k2=125%, k3=120%, k4=110%, k5=100%
待估宗地各段面积如下:
m1=m2=m3=m4=40m2, m5=20m2
根据资料,试估算待估宗地公平市场价值。

解:
待估宗地公平市场价值P=A.
()∑
=

n
i
i
i
M
K
1
P=2000×(1.3×40+1.25×40+1.2×40+1.1×40+1× 20)
=2000× 214=428000(元)
3、待估建筑物账面原值100万元,竣工于1990年底,假定199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从1991年到1995年
的价格指数每年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分别为11.7%、17%、30.5%、6.9%和4.8%,试求1995年底待估建筑
1、某企业库存生产用原料,具体为:原料A经盘点有10吨,近期市价每吨8000元,每吨运杂费800元,分装入库费50元;原料B经盘点库存有13吨,近期市价每吨10000元,每吨运杂费100元,无需分装。

据评估人员查实,A、B原料系目前生产所需,不存在质量问题。

试确定A、B原料的评估值。

解:
A材料评估值=10×(8000+800+50)
=88500(元)
B材料评估值=13×(10000+100)
=131300(元)
2、某企业在评估时点的一个月前购进原材料300吨,单价为150元/吨,运杂费为1500元;3个月前购进生产配套件200件,单价为120元/件,运杂费为150元。

资产评估时经核实测定,尚有库存原材料100吨,配套件80件,没有发现各种损耗。

原材料近期涨价5%,配套件跌价3%。

试计算该企业原材料和配套件的评估值。

解:
原材料评估值=100× [150×(1+5%)+1500/300]
=16250(元)
配套件评估值=80× [120×(1-3%)+150/200]
=9372(元)
3、某评估事务所对某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经核查,该企业产成品实有数量为12000件,根据该企业的成本资料,结合同行业成本耗用资料分析,合理材料工艺定额为500公斤/件,合理工时定额为20小时。

评估时,由于生产该产成品的材料价格上涨,由原来的60元/公斤涨至62元/公斤,单位小时合理工时工资、费用不变,仍为15元/小时。

根据资料,确定该企业产成品评估值。

解:
产成品评估值=12000 ×(500 ×62+20 ×15)
=375600000(元)
4、某企业产成品实有数量60台,每台实际成本58元,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生产该产品的材料费用与工资、其他费用的比例为60:40,根据目前价格变动情况和其他相关资料,确定材料综合调整系数为1.15,工资、费用综合调整系数为1.02。

试计算该产成品的评估值。

解:
产成品评估值=60 ×58 ×(60% ×1.15+40% ×1.02)
=3821.04(元)
5、某厂有库存A产品1000件,入库时均为一等品,通过盘点核实数量和质量鉴定,A产成品中有200件是三等品,三等品的销售价格是一等品售价的70%,A产品现行市价每件100元,确定A产品的评估值。

解:
A产品的评估值=800×100+200×100×0.7
=94000(元)
1、某企业评估基准日1995年12月31日账面待摊费用余额223000元,其中1995年1月31日预付未来一年的保险金132000元,已摊销100000元,余32000元;1995年7月1日预付未来一年的房租180000元,已摊销100000元,余80000元;以前年度应摊销但因成本高而未摊销、结转的待摊费用111000元。

确定待摊费用的评估值。

解:
每月应分摊的保险金额=132000÷12=11000(元)
待摊保险金评估值=132000—(11×11000)
=11000(元)
每月应摊房租=180000÷12=15000(元)
1995年7—12月应摊销房租=15000×6=90000(元)
待摊预付房租评估值=180000-90000=90000(元)
待摊费用评估值=11000+90000+0=101000(元)
2、某企业1993年外购的一项无形资产账面值为80万元,1995年进行评估。

此项无形资产购置时物价指数和评估时物价指数分别为120%和150%。

试用物价指数调整法评估该项无形资产的重置全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