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五)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
社会制度分为3个层次:第一,
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 总体社会制度,或称社会形态,如
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 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
化。
二,一个社会中不同领域里的制度,
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第三,
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
勤制度、审批制度等。我们所说的
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
响,主要指前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制
度。而对科学、技术、工程产生直
接影响的是一个社会的科技制度或
体制,因为它是组织、实施和评价
科学、技术和工程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 制度
科学 技术
第一,当科学、技 术和工程的发展与统治 阶级的利益和需要相一 致时,就会得到其支持。 例如,与封建社会的统 治阶级和社会制度相比, 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 度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 发展,因为先进的科学 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能够为资本家和社会带 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获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一、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
生
思
人
经
活
维
社
的
济
方
方
会
全
发
式
式
进
面展改变步 Nhomakorabea发
善
革
展
科技 科技
经济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第一,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 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才能变成现实的 生产力;
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当科学、技术和 工程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利 益和需要不一致时,统治阶 级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 科技制度或体制的设置)来 制约其发展。例如,中世纪 欧洲教会给科学研究设置禁 区,甚至用暴力手段对科学 研究横加干涉和镇压,造成 了对科技事业的严重破坏和 社会的倒退。而中国近代科 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社会制 度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
4.社会公正:社 会是公平的还是 不公平的?
5.社会关系:人 与人之间兄弟般 相处还是变成了 社会虚空
进步不受金钱和文化的障 碍,降临到一切人身上
微电脑价格不断降低,国 家财政对远距离通信的拨款 ,电脑使用自然语言,在学 校就开始成为学徒
在获取经济信息 和文化信息时存在 着严重的不平等 (信息科学,微电 脑通信)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 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 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 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 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的总和。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示意图
(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教育是 培养知识生 产者的基地 。
教育可以使科学 技术在社会中得到普 及,为最广大的公民 所掌握,提高公民的 科学素养。
二、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经济
政治
科
教育
学 技
术
文化
社会制度
(一)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
经
济
的
技术
需
求 工程
例如,近代科学16、17世纪在欧洲兴起,就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 需要。而在当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富裕国家,对健康医疗有着强烈的 社会需求,所以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突出的相对优势;中国对 发展工业有着很强的社会需求,所以在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应用科研领 域表现出相对优势。恩格斯认为:“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 引起的。” 今天我们尽管不能说技术的发展是由于缺乏劳动力,但提高劳动 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因。
第二,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 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
第三,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
科技
生活方式 科技
交往方式 学习方式 消费方式 娱乐方式 休闲方式
科技
古代自然经济
思维方式
狭隘落后的思维方式
近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
趋势
空间上的自主权(有了手提式微电 脑);废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电子 通信);无所不在性
为个人的创造赢得了时间 个人命运可以选择,少数派有了表 达自己意见的自由(通过广播和电视 )
对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掌握(巨大 的电脑、数据库);技术文化
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使人达到越来 越高的复杂水平,更多的聪明孩子走 向电脑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信息通信技术使万
(网络)。邻里之间的密切 人空巷;荧屏间景象
关系重新恢复(通过影像和 地方信息通信网,社区电视)
整个区域的非中心化(乡
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 对面的交流。
信息科学对那些独 自在电视机前消磨时
村生活中也装备了远程通信 光的无理性的工人造
网络)
成压制。
满足了人们的一切欲望:
一定程度上的伦理价值观混乱
影片表达的是人们关于 现代通讯手段是“手机” 还是“手雷”的困惑。
20世纪末,生命科 学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 重大进展:基因重组工 程获得重大突破(80年 代)、人体基因关联图 谱被绘出(1996),克 隆羊的成功(1997)等 等。而当这些科技还末 用于人类之时,就已经 产生了许多社会伦理问 题。
案例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其前景和利害关系的想象性展望
“进步”的七种利害
人们希望和期望的奇迹
引起的恐惧与令人担心的 恶果
1.克服局限性的 力量:人变自由 了还是被奴役?
2.知识:人变聪 明了还是缺少文 化?
痛苦的、卑下的、重复的劳动的结 束;无产者(出现了没有工人的工厂) 的消失
令人厌烦的家务劳动的消除(电子 控制住房,智能机器人)
经济对工程的影响更是突 出。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许多工 程项目,过去不是说人们对它 们不需要,而是缺少工程建设 的经费。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所需资 金量极大,没有社会一定的经 济发展程度是无法开展的。如 我国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整 个工程的建设就需要数千亿人 民币的资金。
(二)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方向
学
技
术
与
社
作用
会
影响
互
动
的
特
征 作用
程度
双向性或多向性 多面性 复杂性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
马克思主义从所有制的性质出发,进而从生产方式的角度 来划分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个基本 阶段或五种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
(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6.充分享受: 最福利国家还是 危机四伏的国家?
成本和花费减少,造成了需 求和欲望的增加。消除污染 和节能工业的建立。文化工 业走出危机,新的种植区的
失业状况恶化, 欧洲衰落,价值系 统危机。
出现。
7.全球大团结: 是发展?还是对 第三世界的蹂躏?
不发达国家可以走技术的捷 径,赶上西方国家
技术战壕。扩大 了国际劳工的分裂。 电脑化摧毁了文化 多元化。
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机制
科学技术社会化
科学、技术 和工程越来越摆 脱“纯粹”的技 术特征,与社会 其它方面的联结 越来越广、越来 越紧密。
社会的科学化、 技术化
社会的科学 化、技术化。即 人们越来越按照 科学、技术的运 行模式和操作方 式来从事社会性 的活动。
作用
科
教育是 知识生产的 基地。
科学
教育
技术
(四)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 在内的复合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相关联的。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 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 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 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文化 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 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 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 技术和工程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文化或文化的物化成果。但如 果把一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区别开来,我们可以发现 其它文化现象对科学、技术和工程有着特殊的影响。
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许多技 术成就和工程都是在大量消耗自然 资源基础上取得的。科学技术和工 程的“进步”是以生产更多产品为 目的、以高效率为手段,因此,更 多的产品制造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 ,这无疑加大了对环境和资源的压 力,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 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几乎与一切 技术进展相伴的都有其消极的副产 品。化学工业的出现带来了化学污 染,核工业带来了核污染,电子工 业带来了电子污染和电磁污染。
不同学者的社会“阶段”论
学
在一定条件下
技
术
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大
一定程度上的价值伦理观混乱
“异化”分析
产生
主体
客体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化现象
支配
宗教 异化
金钱 异化
权力 异化
技术 异化
“去技术”化分析
技术本身的发展,例如智能化提高,会造成劳动者 的去技术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 技术装备本身具有“高技术”特征,承担着越来越复杂 的工作,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人只能是服从 高技术设备的服务者和附庸,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个被 动执行者。机器越来越智能,人却越来越愚蠢。而这对 人们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生产的发展并不需要更 多的人力,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许多人将无法就业。 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具有 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 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 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