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3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3


是迁移的意思,“曲突(烟囱)徙薪”指把烟囱改建成弯的,
把灶旁的柴草搬开。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例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他16岁就离家,这一走就沓如黄鹤,不久前他的家人才 收到他从台湾寄回来的信,喜极而泣。
B.早在春运前几个月,交通部门就未雨绸谬,大量调配人
手加强管理,使得春运期间的交通井然有序。 C.他的发言提纲契领,言简意赅,获得群众的一致认可。 D.侯耀文能够成功摆脱父亲侯宝林的相声模式,风格另树 一帜,足以看出他对相声的独到领悟。
第二节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常用规范汉字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 规范书写形式。主要表现在区分形近字、音近字,不写错
字、别字、繁体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等方面,这是汉语书面运用最基本的能力。古代汉语用字、 非常用字和繁体字不在考查之列。
粟—票、崇—祟,等等。 2.分析笔画,辨清微差
有些形近字只是相差一笔,甚至只是笔画长短不同,所以解
题时要仔细区分。
3.借助形旁,以义辨形 有些形似字差别在其形旁上,可以抓住形旁,以义辨形,如 “燥”与“躁”。
经典例题
【例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祥和 B.雕琢 C.倜傥 D.耷拉 烹饪 函授 资讯 稗官 震耳欲聋 浑然天成 王候将相 讳疾忌医 病入膏盲 惴惴不安 自欺欺人 曲突徒薪
壮盛,后引申为气势蓬勃、旺盛。“游仞有余”应写做
“游刃有余”,见于《庄子· 养生主》,
指刀刃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没有阻碍,比喻做事熟练, 轻而易举。D.中“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尚 书》中记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 只差一筐土(篑,盛土的筐子)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一件大
直”,所以写成“痉孪”就是错误的,写成“痉挛”才是
正确的。再如“(裨、稗)官野史”,“裨”是“益处”的 意思,“稗”是“微小的、琐碎的”的意思,所以写成
“裨官野史”就是错误的,写成“稗官野史”才是正确的。
2.形旁辨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许多音、形相近的字,都有 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 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
)
一暴十寒 历久弥新 夙兴夜寐
D.殒石
答案:D
韬光养晦
端倪
磬竹难书
解析:A.“遐”应为“暇”。“遐”是远的意思,如遐想、 遐观、闻名遐迩(迩,近);“暇”指空闲时间。“席不暇 暖”指连座位也来不及坐暖,形容事务繁忙。B.“慰籍” 应为“慰藉”。“籍”读jí ,从竹。因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所以“籍”多与书、簿册有关,如书籍、典籍、籍贯、户
委屈求全
勉励
雏形
挑肥捡瘦
利令智昏
答案:B
解析:A.“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这个词语是固定的写法,“山”与“水”对应,“清”与 “秀”对应,故不能想当然写做“山青水秀”。C.“挑肥 捡瘦”应写做“挑肥拣瘦”。虽然“拣”与“捡”都有
“拾取”这个义项,但表示“挑选”的意思时只能写做
籍。“藉”是个多音字,读jí ,如狼藉,又读jiè,如慰藉。 C.没有错别字。D.“殒”应为“陨”。“殒”字从“歹”,
与死亡有关,如殒命、殒身;“陨”是落的意思,如陨落、
陨石、陨星。“磬”应为“罄”。“磬”是古代一种打击 乐器,而“罄”是“尽、空”的意思。竹,竹简。“罄竹 难书”,“把竹子全做成简用完了都写不尽,专用于比喻 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出奇致胜(“致”应为“制”)、闲情逸志(“志”应为
“致”)、攻城掠地(“掠”应为“略”)、积毁消骨(“消” 应为“销”)等就极具迷惑性。
解题指津
1.据义定形法 音、形、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应从 三者关系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如“痉(孪、挛)”, “孪”义为“一胎双生的”,“挛”义为“蜷曲不能伸
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而不能成功。
高考试题中都要求辨识具体语境中字形的正误,或要求辨识 词语中有无错别字,或要求辨识句子中有无错别字,且以 上考点往往会在一题中同时涉及,考生应能灵活运用以上 方法,多方考量,以保答题准确。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烽火 B.慰籍 C.真谛 席不遐暖 既往不咎 亦庄亦谐 奏效 腹胀 小憩
)
C.跻身
D.精湛 答案:D
艺苑
安排
如雷灌耳
一劳永逸
不可或缺
兴高采烈

解析:A.“毛骨耸然”的“耸”应该写做“悚”。“毛骨悚 然”形容异常惊恐,“悚然”是害怕的样子。“耸”有两 个含义:一是耸立;二是引人注意,使人吃惊,如“危言 耸听”。B.“变换莫测”应为“变幻莫测”。“变换”是
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是指不
)
答案:B
解析:A.“病入膏盲”应写做“病入膏肓”,“肓”读 huāng,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 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膏肓”指病 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或比喻事情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C.“王候”应写做“王侯”,“侯”读作hóu,是指爵位
或达官贵人,如封侯、侯门、公侯;“候”读作hòu,指 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D.“徒”应为“徙”。“徙”
燥”“燥热”;形旁为“足”,就有“烦躁”“急躁”;
形旁为“水”,就有“洗澡”“澡盆”;形旁为“口”, 就有“噪音”“鼓噪”。再如“笼”“拢”,形旁为
“竹”,就有“笼络”“笼罩”;形旁为“手”,就有
“拉拢”。
经典例题
【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忤逆 B.置喙 临摹 明星 毛骨耸然 变换莫测 拭目以待 扬帆招魂
生造词语,如“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仗义执
言”写成“仗义直言”,“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 “随声附和”写成“随声附合”,“真知灼见”写成“真 知卓见”,“趋之若鹜”写成“趋之若骛”,“鸠占鹊巢” 写成“鸠占雀巢”,“曲意逢迎”写成“屈意逢迎”, “要言不烦”写成“要言不繁”,“拾人牙慧”写成“拾 人牙惠”等。对考生来说,同音字的误记是做题失分的一 个重要原因,平时应重视。
考点梳理
本考点主要考查辨识错别字的能力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前者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后者则主要在默写和作文中考 查。考查的重点是易因音同或音近而写错的字,易因形近 而写错的字。
考点一音同或音近字 同音字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同音字可以 分为以下几类:
1.音同形异字 如“法制”与“法治”、“抱负”与“报复”、“富有” 与“赋有”、“供品”与“贡品”等,由于读音相同,极 易张冠李戴。另外,由于读音相同,极容易出现事实上的
“望”相对,都指有名望的。)
(2)奴颜卑(婢)膝(“奴”与“婢”对应。奴颜:奴才的脸,满 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 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2.来源结合法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古代寓 言、历史故事、文史典籍等。不了解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 涵,容易望文生义,导致误写。所以要识记典故及文化常
即形状相近,而读音不同的字。这类字形状十分相似,平时
不注意辨别,书写时不细心,都容易误记,所以成为高考 命题人选材的热点。如“纷至沓来”的“沓”与“杳无音 信”的“杳”,“罄竹难书”的“罄”与“坚若磐石”的 “磐”。
2.形近音同字 即形状相近,而读音相同的字。这类字与上面谈到的音同形 近字有交叉现象,上面主要是说音同,此处侧重讲形近。 如把“寒暄”误写成“寒喧”,将“恻隐”误写成“侧
D.中“带”应为“戴”,词语中“星”与“月”相应,
“戴”与“披”相应。 答案:C
【例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黄梁美梦 B.瓜田李下 C.真才实学 功成身退 足不出户 如火如茶 左右逢源 视若无睹 游仞有余 名存实亡 虎背熊腰 所向披靡
)
D.斤斤计较
答案:B
指桑骂槐
惊涛骇浪
功亏一匮
解析:A项中“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黄粱”是 小米,《枕中记》记载有位卢生住宿在邯郸旅店,梦中享 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黄粱饭还没有熟,后用来比喻想要 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一枕黄粱”。C项中“茶”
应写做“荼”,“荼”指茅草上的白花。“如火如荼”源
出《国语》(万人的方阵白衣白甲白旗,“望之如荼”, 万人的方阵红衣红甲红旗,“望之如火”),原比喻军容
总绳)挈领”,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
要领,简明扼要。
考点三熟语中的易错字 字形考查题中一般会涉及熟语(特别是成语)。这些词语在源 头上都有固定的写法、固定的意思,不能随意改动。所以 一定要了解该词的含义,才能正确辨析、书写。
解题指津
1.结构分析法 即根据词语结构,借助词语中相关汉字的对应关系来判断书 写是否正确。例如: (1)名门旺(望)族(“门”与“族”对应,指家族。“名”与
答案:D
解析:A.“沓”应写做“杳”。“沓”读做tà,多而重复的 意思,如杂沓、纷至沓来;“杳”读做yǎo,指远得不见 踪影,如杳然、杳如黄鹤、杳无音信。B.“未雨绸谬”中 “谬”(读做miù)应写为“缪”(在这里读móu)。“绸
缪”,缠绵,引申为修补。“未雨绸缪”源出《诗经· 鸱
鸮》,说鸱鸮下雨前就啄剥桑树皮,修补窝巢,比喻事先 预防。C.“契”应为“挈”,“挈”指提起。“提纲(网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行尸走肉 B.滔天大罪 C.争先恐后 D.朝秦暮楚 答案:B 心驰神往 受益匪浅 如获至宝 挺而走险 不径而走 缚鸡之力 沤心沥血 擢发难数
) 五体投地 一脉相承 乳臭未干 惨无人道
解析:A.“径”应为“胫”。“胫”指小腿;“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会跑,形容消息传布迅速。C.“沤”应为“呕”。 “沤”读ōu(水泡)或òu(长时间浸泡),“呕”才有“吐” 的意思,“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D.“挺”应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