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政治常识》行为主体确定及答案组织
做政治学,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关键是要分清行为主体,其次是看清每一个字,要细心,做主观题时要看清什么角度,再根据材料有选择性地组织答案,不一定要把下面所罗列的要点都答上,只答材料所体现的相关内容。
1、国家(政府)为主体问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2)政府(国家机构)性质决定(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3)是国家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服务、三种对外职能)的内在要求;
(4)是国家贯彻某种原则(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的需要。
(5)国家机构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6)再加上材料强调的其他知识。
国家(政府)为主体问怎样做某一件事?
(1)要履行国家职能(一定具体到某一职能的具体内容——如何履行某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服务、三种对外职能)
(2)要坚持原则(一定具体到某一原则的具体内容——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
(3)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贯彻三个代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法律监督体系等
加上国家(政府)做了某件事的意义(时政观点)
2、以党、党中央、党组织、党员为主体问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性质(两个先锋队)决定的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3)党的地位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3)党的作用决定的(三个只有才)P80
(4)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6个: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防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需要
(5)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科)的需要
以党、党中央、党组织、党员为主体问怎样做某一件事?
(1)要加强党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2)加强党的三种领导(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3)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4)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6个: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防腐倡廉,制度建设)
(5)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宗旨、践行“三个代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以党、党中央、党组织、党员为主体问在干什么
(1)在对国家经济生活实行什么领导(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2)在对党内进行什么建设(6个: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防腐倡廉,制度建设)
(3)在进行什么样的执政(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4)体现怎样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
3、公民为主体问为什么及怎样做某一件事?
(1)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因为公民享有三项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项政治自由;监督权);(3)因为公民要履行三项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因为公民要坚持三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表明了什么(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表明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珍惜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表明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进一步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表明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国精神的进一步增强。
)
4、以全国人大做主语问为什么及怎样做某一件事?
(1)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
(2)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是我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是中央国家机关权力的直接来源
(6)表明了其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5、人大代表为什么以及怎样做一件事?
(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联系群众;接受
监督。
)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6、处理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
(1)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3)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5)国家的支持
(6)民族地方自身的能力
(7)发达地区的支援
(8)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边疆的稳定和安全、国防的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注意:民族团结的意义及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7、分析我国的对外行为或对外关系
①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B、国家间的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C、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也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我国的外交政策(四个基本点: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根
本原则、首要原则分别是什么P163)
④遵守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
⑤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⑥作为主权国家应该享受相应权利和履行相应义务
⑦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
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注意:遇到政治常识有关我国对外关系的问题时有选择的运用以上知识来作答)
时政语言总结:
经济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政治类:
“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外交新理念”、“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软实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结构形式、政体、国家元首和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