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第一、二课)【知识整合】【考点解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考点1:国家的根本属性(A)1.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注意: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A)1.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2.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注意:本质不是公民当家作主)3.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注意: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易混辨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人民实行民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注意: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B)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政治权利和自由:即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核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选举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力,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脱离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3)监督权(即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2.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注意:公民的义务不同于政治性义务。
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平等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2)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3)指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要求: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关系: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2)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考点6: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B)1.为什么要有序的政治参与: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②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有利于不断改善公共管理,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公民应如何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生活: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前面+是否)2.我国公民应当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三个基本原则﹢四个有序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考点7:民主选举的方式(A)2.我国当前实行的选举方式及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1)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同时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考点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及方式(B)1.意义:①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②从公民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考点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A)1.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是重要的基层民主形式。
2.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是重要的基层民主形式。
★注意: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权组织。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
③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考点10: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B)(1)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2)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有利于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养。
考点1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A)12考点12.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B )1.要求:(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体:政府)(第三、四课)【知识整合】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考点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1.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职能:考点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1.是什么: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为什么:是由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决定的。
▲注意: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考点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①开设热线电话(公开市长、区长等专线电话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政府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③发展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网站提供网上办事项目,随时接收市民通过网络传来信息);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考点4:我国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B)(1)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2)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为减少决策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考点5: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监督;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⑤司法机关的监督。
2.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的监督。
★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考点6: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A)(1)含义: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区别政府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六、七课)【知识整合】【考点解析】2014年6月版教材变动情况:P61增加“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
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P74“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改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A)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全国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