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统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是广大统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人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做好统计工作,必须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
统计工作综合性很强,它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反映经济社会现象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和国情国力。
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
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领导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都应该能够了如指掌。
其次,要有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府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要密切注视经济形势,紧密跟踪,加强分析,以方便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实施宏观调控。
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就必须要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把握宏观经济走势、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上,更要高于一般水平。
二是要有超前的预测能力。
实现统计的超前服务,增强对问题研究的前瞻性、预见性,更好地发挥统计的监测预警功能,就要有超前的预测能力。
三是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政府统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特别是各项普查、调查工作,更是千头万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
因此,搞好组织协调对于统计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做好统计工作,必须注重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统计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
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和统计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计职能的发挥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构建和谐社会对统计工作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种新形势下,干好统计工作必须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干好统计工作就必须要树立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变事后服务为事前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提高统计分析研究水平,打造统计分析精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是提升统计服务质量的突破口。
二是着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统计工作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统计外延,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的步伐。
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各项统计制度,研究建立社会事业指标体系、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等统计体系框架。
三是着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必须要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用法律这把利剑,捍卫统计的尊严和权威。
加强统计法律建设,首先,要重点抓好领导干
部、统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抓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县级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石,严把数据源头。
再次,要抓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
严格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力抓典型,认真查处,做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做好统计工作,应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
一是解决好统计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问题。
目前国家在统计方法制度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正在进行,统计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重经济指标,轻社会人文指标,重速度指标,轻效益指标,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重总量指标,轻人均指标,重平均指标,轻差异指标。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统计的职能作用,尽快健全统计方法制度和工作机制,使统计更好地当好经济社会的“晴雨表”和“监测器”。
二是解决好政府统计职能定位与统计效能发挥相适应的问题。
作为政府统计部门,其职能应该定位在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图大发展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搞好服务,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但当前的县级政府统计工作主要着重于各项调查、普查、常规业务统计,业务工作面广量大,对综合资料的开发、深层次问题的调查研究等方面投入不足,时间偏少,特别是在统计品牌的培育上,创新力度不大。
三是解决好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问题。
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得不到加强,统计任务就不能圆满完成。
目前,县乡统计
机构和队伍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力量不足,业务经费偏少,工作完成欠佳等问题,这是阻碍统计工作发展的主要“瓶颈”。
加强基层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人员力量,确保业务经费充足,才能确保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榆县统计局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