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神经生理学》教学大纲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医学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教务处印制2013年9月15日一、课程简介二、学时分配表三、内容视觉神经生理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宗旨是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特殊现象和熟悉视觉的形成机制。
内容包括视觉的二元学说、色觉、视觉的空间和时间分辨、视知觉的研究方法、视野学、视网膜结构、视觉的视网膜机制和视觉的中枢机制、临床视觉电生理等。
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理论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2. 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3. 视知觉常用的研究方法。
熟悉:1. 视觉生理的研究进展;2. 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3.Weber’s法则及其应用。
了解:1. 神经科学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目标;2.视知觉的经典研究方法、改良研究方法;3. 感觉光强度的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
[重点]1. 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2. 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
{难点]1. 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2. 视知觉常用的研究方法;3. Weber’s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心里物理学和视觉神经生物学的概念第二节视觉形成相关解剖详细讲解1.视网膜2.视路和视觉中枢第三节视觉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形态学方法2.生理学方法一般讲解3.分子生物学方法第四节视知觉方法1.经典的视知觉研究方法2.改良的视知觉研究方法3.信号监测理论重点讲解4.Weber法则5.感觉光强度的测量[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课堂讲授视知觉的经典研究方法、改良研究方法,感觉光强度的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
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Weber’s法则及其应用二、理论与实际图片联系(举例)第二章视觉的视网膜机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视网膜神经元的分类及各类的形态和功能特点;3. 视网膜的主要突触类型;4. 感受野的概念及不同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特点;5. 视网膜六种神经细胞的电反应特征及视网膜信息处理机制。
熟悉:1. 光感受器的光电转换机制;2. 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了解:1. 视网膜突触结构的基本特点。
[重点]1.视网膜神经元的分类及各类的形态和功能特点;2. 视网膜的主要突触类型;3. 感受野的概念及不同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特点;4. 视网膜六种神经细胞的电反应特征及视网膜信息处理机制。
[难点]1.视网膜六种神经细胞的电反应特征及视网膜信息处理机制;2. 光感受器的光电转换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细胞及其信号第二节第二节视网膜神经元及其突出的结构与功能1.视网膜的基本结构详细讲解2.视网膜的主要神经元类型3.视网膜的基本突触结构第三节光感受和光电转移1.光感受器及其光化学物质2.光感受器的光电转换机制第四节视网膜神经原的电反应1.水平细胞的电反应重点讲解2.双极细胞的电反应3.无长突细胞的电反应4.视神经节细胞的电反应第五节视网膜信号的传递和调控1.视网膜信号的电学传递2.视网膜信号的化学传递一般讲解3.视网膜信号的环路调控第六节色矩的视网膜机制[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应用图片课堂讲授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视网膜神经元的分类、各类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视网膜的主要突触类型;感受野的概念及不同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特点。
神经细胞的生理学特性,视网膜六种神经细胞的电反应特征及视网膜信息处理机制;光感受器的光电转换机制二、动画演示视网膜信号的传递和调控第三章视觉的中枢机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视觉中枢的组成;2.外侧膝状体及视皮层的组织结构;3. 视皮层的分区及高级、次级、初级视皮层的特点。
熟悉:1. 熟悉视觉中枢对视觉信息的加工;2. 熟悉视皮层各分区的功能。
了解: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
[重点]1.视觉中枢的组成;2. 外侧膝状体及视皮层的组织结构;3. 视皮层的分区及高级、次级、初级视皮层的特点。
[难点]1.视觉中枢对视觉信息的加工;2. 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中枢的组成1.视路的中枢部分详细讲解2.外侧膝状体的组织结构3.视皮层的分区和组织结构第二节视觉中枢对视觉信息的加工1.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重点讲解2.初级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加工3.其他视皮层区的功能第三节视觉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1.视觉系统中既平行又分级串行的信息处理机制2.运动觉处理通路一般讲解3.行觉和色觉处理通路[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课堂讲授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视觉中枢对视觉信息的加工;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二、通过图片讲解视觉中枢的组成;外侧膝状体及视皮层的组织结构。
视皮层的分区及高级、次级、初级视皮层的特点;视皮层各分区的功能三、动画演示视觉系统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第四章视觉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胚胎期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视网膜细胞分化的特点;2.婴儿期视锥细胞的分化过程和特点;3. 婴幼儿视动性眼震的特点和测量;4. 婴幼儿调节和聚散反应的特点;5. 婴儿和儿童屈光度发育的特点和正视化过程;6. 婴儿和儿童视力发育特点;7. 婴幼儿视力检查方法。
熟悉:1. 视觉发育异常的临床意义;2. 婴幼儿单眼注视、双眼注视、扫视、追踪等眼球运动的特点;3. 婴儿和儿童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和弱视。
了解:1. 了解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皮质的发育过程。
[重点]1.婴儿和儿童屈光度发育的特点和正视化过程;2. 胚胎期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视网膜细胞分化的特点;3. 婴儿期视锥细胞的分化过程和特点。
[难点]1.婴幼儿视动性眼震的特点和测量;2. 婴幼儿视力检查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和异常的视觉发育1.正常诗通路的发育详细讲解2.正常视功能的发育3.异常视觉发育和弱视第二节儿童屈光系统发育特点和正视化过程1.儿童屈光系统发育的特点及决定因素重点讲解2.正视化过程及其临床意义第三节婴儿视功能的评价方法1.婴儿视功能的客观评价方法一般讲解2.婴儿视功能的主观评价方法[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课堂讲授视觉发育异常的临床意义;婴幼儿单眼注视、双眼注视、扫视、追踪等眼球运动的特点。
婴幼儿调节和聚散反应的特点;婴幼儿视动性眼震的特点和测量;婴幼儿视力检查方法;婴儿和儿童屈光度发育的特点和正视化过程二、通过图片讲解胚胎期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视网膜细胞分化的特点;婴儿期视锥细胞的分化过程和特点;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皮质的发育过程第五章视觉的二元学说[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2.暗视和明视光谱敏感特性;3.视觉二元学说。
熟悉:1. 暗适应曲线及其特征;2. 光感受器解剖。
了解:1.Purkinje现象、光色间隔现象;2.影响视觉适应的视网膜疾病。
[重点]1.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2. 暗视和明视光谱敏感特性。
[难点]1.视觉二元说;2. 暗适应曲线及其特征;3. Purkinje现象、光色间隔现象。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二元学说重点讲解1.光感受器的解剖2.Purkinje的现象一般讲解3.光色间隔现象第二节暗适应于眀适应1.暗适应于明适应2.暗适应曲线详细讲解3.视觉适应4.影响视觉适应的视网膜疾病[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课堂讲授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概念;暗适应曲线及其特征;光感受器解剖。
视觉二元说和暗视和明视光谱敏感特性二、通过图片讲解Purkinje现象、光色间隔现象;影响视觉适应的视网膜疾病第六章颜色视觉[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颜色的概念、分类、属性;色觉混合和色觉拮抗。
熟悉:1. 颜色视觉学说理论;2. 常见色觉现象及影响因素;3. 色觉异常的分类;4. 常用的色觉检查方法。
了解:1.色度图和色度系统;2.色觉缺陷的机理。
[重点]1.颜色的概念、分类、属性;色觉混合和色觉拮抗。
[难点]1.颜色视觉学说理论;2. 常用的色觉检查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颜色视觉现象1.颜色的概念重点讲解2.颜色的分类和属性3.颜色混合与颜色拮抗第二节颜色系统1.Newton色环和立体橄榄色图2.CIE色度第三节颜色视觉理论一般讲解1.Young-Helmholtz学说2.Hering学说3.阶段学说第四节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1.环境亮度2.Bezonld-Brucke效应3.注视时间4.颜色视野5.颜色的连续比对详细讲解6.颜色的同时对比7.色光的相加混合和颜料的想减混合第五节色觉失常1.先天性色觉异常2.获得性色觉异常第六节色觉检查方法——详细讲解[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应用病例引入本章节的讲授二、应用图片课堂讲授颜色的概念、色觉的三变量性;色觉混合和色觉拮抗的现象及机理。
颜色视觉学说理论;常见色觉现象及影响因素;色觉异常的分类;常用的色觉检查方法。
色度图和色度系统;色觉缺陷的机理第七章视觉的空间和时间分辨[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视角的概念和视力的分类;2.影响视力的因素及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生理因素;3.对比敏感度相关概念。
熟悉:1. 常用的几种视力表;2. 对比敏感度曲线;3. 视觉系统的空间总合及感受野的概念;4. 视觉系统时间总合以及临界累积时间的概念;5. 闪烁融合频率的概念、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6. 时间对比敏感度曲线。
了解:1.对比敏感度检查的优缺点及常用对比敏感度检查法;2.视觉系统空间总合的相关法则:Ricco法则、Piper法则;3.视觉系统时间总合的相关法则。
[重点]1.视角的概念和视力的分类;2.影响视力的因素及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生理因素。
[难点]1.视觉系统时间总合的相关法则;2. 视觉系统空间总合的相关法则;3. 视觉系统时间总合以及临界累积时间的概念。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空间的时间分辨1.视角和视力重点讲解2.对比敏感度3.空间总合第二节视觉的时间分辨1.视觉调制对比度2.时间对比敏感度曲线详细讲解3.闪烁融合频率4.时间总合[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一、应用病例引入本章节的讲授二、课堂讲授视角的概念和视力的分类;视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的形式;对比敏感度相关概念;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生理因素。
视力的生理基础和影响视力的因素;视觉系统的空间总合及感受野的概念;视觉系统时间总合以及临界累积时间的概念;闪光融合频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视觉系统空间总合的相关法则:Ricco法则、Piper 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