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土地资源——教案

16土地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小设计师、小评论家、小推测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高楼多了、道路宽了、厂房多了等等,这些变化,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那么在同一块土地上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共同来探究土地资源。

我们先来看一首赞美土地的诗歌: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
这首诗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土地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土地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主题——小小规划师
1.提出任务: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小组合作设计一块
土地利用图(注意确定图中的图例、比例尺、方向)
2.小组合作讨论:…
3. 每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展示作品,讲解设计原因。

4.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刚才的设计中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描绘的,有的在土地上建设了房屋、
厂房、道路等;有的画上了山地,在山地上长满了树木;有的画上了农田,田地里长满了庄稼;也有的画出了草场,牛羊在草地上吃草…
(过渡)
同学们所画的这些图画,都反映出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那么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的呢?我们根据下面几幅图一起来讨论。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结合上图,说说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可以把土地分为哪些类型?
2.我们当地土地都有什么作用?
3.你还知道有哪些非农业用地?
4.荒漠、沼泽是不是土地资源?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根据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的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将土地划分为耕地、林地、
牧草地、建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不少同学会认为荒漠、沼泽目前人类不能大规模利用,所以不属于土地资源。

这里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土地不等同于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地,或者说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地;我们人类是靠土地而生存,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落脚的地方。

那些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物质或者能量的土地,就被称为土地资源。

荒漠和沼泽也是属于土地资源的,其实人们对荒漠和沼泽的利用早
就开始了,例如我们将沙漠作为卫星发射基地,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地,经开垦昔日的“北大荒”
变成了“北大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泽一定会得以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

(过渡)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状如何呢?假设你是“土地专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读上面两幅图,从有利和不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为勤劳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
源,并且土地类型也很齐全,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劣势:
我们来看这张柱状图,这张图说明的内容是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根据橘色的柱状标志读出各国的人均占有量:其中红线位置为世界平均水平,约0.2公顷;而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从图中图出,仅有约0.1公顷,远远小于跟我们一样的人口大国印度,或土地面积和我们差不多的美国。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存在人均严重不足的问题。

饼图中用所占圆的比例来表示各个土地类型的占有量。

可以看出,关于民生的耕地仅占13.5%、林地占16.6%,共占全部土地面积的30%,占有比例比较少;而难利用的土地就占了21.6%,再加上城市的扩张、城市交通用地等用地的扩大,不仅只占耕地、林地面积,也造成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使得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地突出。

5.展示资料:
(过渡)
我国土地资源除了类型比例不合理、人均不足的劣势外,还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图片一: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片二:我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图片三: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
(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填写下列表格: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未利用土地
(2)联系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讨论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原因;
(3)说说南方和北方的耕地类型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表格见板书)。

这种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地形特点造成的——我国地形山地
多,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2/3,山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平原区仅占1/3,且基本位于东部地区,所以这就限制了我国耕地的面积,再加上西部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而东部地区是位于季风气候区,使得我国大部分的耕地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带,如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虽然我国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带,但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耕地在类型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这些耕地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的面积占了60%,南方占40%,但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土地还需要大量的水,由于气侯的因素,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占了80%,而北方则干旱的多,仅有20%。

这种水资源的分配,就使得北方的耕地只能以发展旱地为主,而南方的耕地以发展水田为主。

(读图活动)
1.展示资料: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

每年流失表土约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土地荒漠化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

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多万平方千米。

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

➢乱占耕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

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挪用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超过30万公顷。

耕地减少加剧了我国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

2.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材料,说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还能说出哪些土地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4.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
护耕地尤为重要。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上课小结]
对照板书,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概念
2、分类
3、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季风区气候湿润平原及低缓的丘陵
草地非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 年降水量
不足400
高原、盆地林地季风区气候湿润山地
未利用土地非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高原、盆地
三、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目前在土地利用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等问题;
2、措施: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