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份“7选3”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分析宁波市效实中学陈玉梅一、试卷总体分析此试卷满分100分,由选择题(56分)、非选择题(44分)组成。
其中非选择题题型涵盖生态系统、光合作用、遗传推断、预期杂交实验设计的结果、微生物实验操作、计数方法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胚胎工程、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
试卷较全面的考查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试题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广,同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具体如下:必修1占25分(其中,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占总分2%,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占总分4%,第三章细胞的代谢占总分13%,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占总分6%);必修2占27分(其中,第一章孟德尔定律占总分11%,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占总分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占总分8%,第四章生物的变异占总分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占总分2%,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占总分2%);必修3占24分(其中,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占总分2%,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占总分6%,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占总分2%,第四章种群占总分2%,第五章群落占总分3%,第六章生态系统占总分7%,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占总分2%);选修1占7分(占总分7%);选修3占7分(占总分7%);实验题占10分(占总分10%)。
二、评卷分析参与阅卷学校:宁波三中、宁波四中、李惠利中学、宁波外国语学校、惠贞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荣安实验中学、慈湖中学、四明中学、宁波至诚学校、宁波神舟学校、鄞州高级中学、姜山中学、正始中学、五乡中学、同济中学、咸祥中学、东海舰队子女学校、华光学校、城南中学,共计2642人。
整卷得分情况1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选择题的答题情况选择题满分56分,平均分35.5,难度系数为0.63。
其中学生得分率低于60%的是:第4题(得分率为45.9%)、第9题(得分率为54.2%)、第10题(得分率为59.8%)、第11题(得分率为56.9%)、第15题(得分率为56.9%)、第18题(得分率为52.8%)、第19题(得分率为52.5%)、第20题(得分率为51.7%)、第21题(得分率为49.5%)、第24题(得分率为49.4%)、第25题(得分率为29.1%)、第26题(得分率为48.8%)、第27题(得分率为42.4%)、第28题(得分率为29.6%),占选择题总数的50%。
学生的失分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不牢固,甚至混淆。
如内环境的概念、体温调节的过程、免疫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等。
②审题不仔细。
如第10题未根据所给的图准确找出核苷酸的种类。
③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薄弱。
如第15题、24题、26题。
④思考不够全面,知识的应用能力薄弱。
如第4题的实验设计、第25题分析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29.(6分)某湿地生态系统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共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
图1 图2(1)该湿地中由浅水区到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尽量以▲(填:甲、乙、丙、丁)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其原因是▲。
2(3)图2中从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图2中的初级消费者就是图1中的▲,第三个营养级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kJ。
题号满分值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难度29 6 3.97 6 0 0.66此题为容易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食物链、能量流动、群落结构等。
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 评分标准(1)水平(1分)(2)丁(1分)丁中的镉浓度最低,通过生物放大现象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小(1分)(3)14%(1分)乙(1分) 4.32×107(1分)2. 学生答题情况(1)第一小题正确答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错答:垂直结构。
错误原因:群落水平结构与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不清,概念理解不到位。
特别是水生生物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容易混淆。
(2)第三小题第一空,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14%,错答成18%或14.2%等。
第三小题第三空,第三营养级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32×107,错答为4.2×107或4.2×106。
错误原因:传递效率不会计算,体现在计算能力不强,其背后也显现出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比如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搞不灵清。
3. 今后的教学对策及建议①水生生物群落要进行详细分析和串讲。
具体从a影响因素;b垂直分层和水平分布;c生态系统成分的分布场所;d不同季节水中温度及溶解氧的变化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②理清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及流动情况,界定好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构建如下图示关系模式图:330.(7分)增施CO2是提高温室植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者以大豆植株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相关问题:(1)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循环。
CO2进入该循环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其中大部分用于___▲___。
(2)由表可知,常温+CO2组在处理29天后,淀粉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
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由于淀粉积累过多,导致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以及___▲____等含氮化合物(答出两点即可)合成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通过本研究可知,增施CO2不一定能提高植物产量,Array增施CO2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和本题通过表格的方式主要考查了碳反应的过程和物质变化、形成的三碳糖的主要去向等知识点。
此外,重点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1. 评分标准(1)卡尔文(1分)三碳糖(三碳糖磷酸)(1分)再生成RuBP(1分)4(2)上升和下降(1分)ATP、NADPH等(1分)Array(3)适当缩短增施CO2的时间(或将时间控制在29天以内);(1分)增施CO2时适当提高温度(1分)2. 学生答题情况(1)第一小题第三空,RuBP的书写错误,主要问题是出现在小写u和大写P;表述不正确,答成“RuBP的还原”(2)第二小题第一空,审题欠仔细,把29天后的变化情况答成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光合速率下降”表述不正确,答成“光合速率减少”(3)第三小题没有充分提取题干所给的信息“通过本研究可知”,导致所给答案也与题目无关,例答成“要有充2足的水分”,“要有充足的光照”;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导致答案与题意相违背,答成“要保持常温”,“高温使酶失活”。
3. 今后的教学对策及建议(1)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表达要规范,对学生要求书写要规范.(2)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31.(7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基因控制高茎。
研究人员将高茎玉米植株与矮茎玉米植株杂交,F1都全为高茎玉米,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玉米与矮茎玉米的比例为3:1。
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玉米(突变体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的比例只占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下面两种假说。
假说一:突变体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假说二:突变体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 , 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B基因对A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___▲___;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中矮茎玉米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F1中所有的矮茎植株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5本题以玉米植株为材料,考察了基因突变、孟德尔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推断、杂交设计实验的预期结果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1. 评分标准(1)A和A+ 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1分)11/16(1分)(2)抑制A基因的表达(1分)AABB或AABb(1分)5/6(1分)(3)若F2代不出现高茎(1分)若F2代出现高茎(1分)2. 学生答题情况(1)多数能写出基因分离,错误答案有:只提出性状分离;只回答发生基因突变;多答了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将自由组合定律与配子的随机结合混淆其中。
第2空格答案为11/16 ,正确率较低。
(2)多数能写出抑制基因表达,错误的答案:“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部分文字表述不到位,如“使A基因表现为矮茎”,“B基因对A基因表现为显性”,混淆显性与基因上位的概念。
第二空答案“AABB或AABb” 正确率较低,或只写出一个基因型,或基因型错误。
第三空答案“5/6” 正确率尚可。
(3)第一空正确率一般,第二空很多学生写出了矮茎与高茎的表现型之比,但比率写错了,无分。
3. 今后的教学对策及建议(1)加强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文字表述能力,如“基因的表达”,不可用“基因的表现”、“基因的显性”等。
(2)加强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如对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辨析。
(3)加强遗传现象的分析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4)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学会适当放弃,但要有所努力,不可全放弃。
若卷面空白的学生认真做本题,应该还是有部分分数可得。
至少基因分离和抑制作用,这两空得分的概率还是高的。
32.【加试题】(14 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与微生物培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1)微生物培养中使用试管时,试管口通常用封口膜封口或塞有棉花塞,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
(2)同一种菌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同时计数,所得结果不一样,一般血球计数法要比平板计数法的数值___▲___,原因是___▲___。
6(3)下图是探究抗生素对某些试验菌的影响的实验,由该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这些试验菌中___▲___菌种对抗生素抗性最强。
一段时间后抑菌带内又长出少数菌落,其原因是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题号满分值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难度32(一)7 3.99 7 0 0.571. 评分标准(1)通气(1分)防止杂菌污染(1分)(2)大(1分)血球计数板计数无论死活都会被记录上,平板计数法只能计数活的(1分)(3)试验菌C(1分)该菌产生抗性突变,可以分解抑菌物质;落入了杂菌,抑菌物质不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抑菌物质失效(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