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材 公开课教案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材 公开课教案

全册教材教学设计第一组教材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1、草原........................................................2课时2、丁香结......................................................2课时3、古诗词三首..................................................2课时4、花之歌......................................................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草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草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一篇课文。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结合画面去体会作者描写的草原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毯、陈”等生字。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5、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你们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草原图片】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课件出示草原组图】同学们,我国的草原是怎样分布的?【课件出示:草原分布图】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

同学们,很多年前,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课件出示:老舍照片】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并记录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课件出示:《草原》】。

齐读课题两遍。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一起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产生“走进”大草原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课件出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绿毯.( ) 陈.巴尔虎旗( ) 衣裳.( ) 彩虹.( ) 马蹄.( ) 豆腐.( ) 羞涩..( ) ( ) 微.笑( )】同学们,请自己读读词语,拼读加点字,然后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同学们,请自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同行xínɡ:一起行路。

同行hánɡ: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同学们,能给这些多音字组组词吗?谁来试试?同学们,生字关我们顺利闯过了,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顺畅多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草原的?【课件出示:景物美人情美】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作者参观访问的“行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也使下面的学习过程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同学们,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看这段话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边读边作批注,想好后可以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预设:【课件出示: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同学们,请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件出示:在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中,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美?请找出来,简要批注。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的学习成果?预设:【课件出示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太空很美)哪些词语告诉你的?【课件圈出:清鲜、明朗】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词换换,行吗?【课件出示: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课件出示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同学们,【课件出示:一碧千里】“一碧千里”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画面?【课件出示:“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图片】【课件出示:并不茫茫】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

【课件出示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同学们,这句话把草原比作什么?【课件出示:绿毯】把羊群比作什么?【课件出示:白色的大花】这一比喻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绣】同学们,展开想象,从这个“绣”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草原的动态美。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

【课件出示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圈出:渲染、勾勒】“渲染”与“勾勒”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课件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个比喻之妙,小丘之美。

【课件出示:翠色欲流】“翠色欲流”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同学们,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同学们,谁来读读?把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读出来。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怎么做?【课件出示一: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读出愉快和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这种境界”指的是怎样的境界?【课件出示: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同学们,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课件出示:既……又……】从这个词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激动之情。

)【课件出示:回味】“回味”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细细地回忆,品味。

】从“回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的美景。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同学们,请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小结: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同学们,带着你们队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景物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四、回顾总结,快乐作业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