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钢铁电商商务模式对比分析及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钢铁电商商务模式对比分析及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一、钢铁电商基本概念一、钢铁电商概念钢铁电子商务是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钢铁流通以及交易中的应用。

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钢铁流通从生产企业采购原材料、流通企业进行钢铁贸易、消费企业购买钢铁产品整个产业链都得以整合到平台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流通和交易的效率。

这种现代化的交易模式使流通业与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及时、经济、高效的交互式沟通手段和环境,推动了流通渠道的拓展和效率提高。

二、钢铁电商优势(一)压缩贸易环节,减少流通成本从流通环节功能看,钢厂垫资和终端个性化的产品配比、剪切配送需求仍然存在,作为垫资和配送主体的贸易商难以彻底被取代。

减少产业链层级最佳的切入点,是减少当地贸易商和部分终端贸易商环节。

通过物流园区的模式实现钢厂或大型贸易商对终端需求的直接覆盖。

作为电商平台而言有三点相对较为重要:(1)提升终端在平台的参与度;(2)提升对钢厂和大型贸易商等供货方资源的广度和质量;(3)提升对各地的物流园区或终端配送资源的掌控能力。

(二)提供增信服务,打开融资渠道2012年开始伴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钢贸行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钢材库存的重复质押和虚假仓单成为信用风险的源头,银行对钢贸商信贷大幅收缩,贸易商资金大面积断裂。

对此,钢铁电商的解决之道是:通过线下仓库监控和信息技术引入寄望对贸易商钢材提供增信服务,恢复银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已经成形的模式有宝钢动产质押平台,上海钢联的诚信仓储联盟等。

宝钢动产质押平台上线后次月就完成了首笔仓单质押融资。

(三)提升物流仓储效率,降低物流和仓储成本降低物流空车率: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空车率、汽车运输空车率都在40%以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电商平台通过对零散需求的汇总处理可以降低物流空车率。

降低流通库存水平,压缩运输、仓储以及财务费用:由于钢铁贸易涉及运输、仓储等多个环节,中间囤积了大量的常备库存,按照目前可统计口径,钢厂和贸易商库存合计约为3000万吨,资金占用约1000亿。

通过采购物流效率的提高和供需信息的及时反馈,帮助降低行业的最低安全库存,压缩运输仓储和财务成本。

二、钢铁电商市场规模2011年以来,国内钢铁电商数量“井喷”。

目前通过钢铁企业、钢贸企业以及第三方搭建的钢铁电商总数已超过200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中占27.6%。

其中,近两年新建的电商平台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呈现集中爆发态势。

2014年全国钢铁电商平台线上钢材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10%左右,2014年全国钢材交易量约为7.5亿吨,按10%折算相当于7500万吨钢材,也就是8000万吨粗钢的量,而2014年全国电商的线上总交易额更是突破2000亿元大关。

三、钢企争相布局电商平台2015年,钢铁行业需求下降、价格下降、环保加压、整体亏损。

2015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9.18亿元,同比下降14.48%;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9.87亿元,同比减亏70.46亿元,但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

在海鑫钢铁与川威钢铁相继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全行业都面临债务重压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裁员的当口,资本市场却对钢铁电商青睐有加,大型钢企和机构纷纷加码布局。

作为最早“触网”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2010年起便先后推出“东方钢铁在线”和“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平台。

2014年,宝钢电商平台线上销售451万吨,营业收入为151亿元,同比增长3.3倍。

2015年2月3日,宝钢集团又宣布携宝钢股份共同投资20亿元加码电商,分别持股49%和51%成立欧冶云商,力图打造成全行业、全产业链的生态型服务平台,内置电商、物流、金融、数据、材料五个子平台。

2015年5月7日,欧冶云商的子板块欧冶金融在上海与13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超过1600亿元授信。

2015年宝钢将重点发力钢铁电商,交易目标是1000万吨,再上一个新台阶。

而另一家巨头河北钢铁集团也正在发力抢占电商风口。

截至2015年3月,河钢集团的电商平台线上交易已突破1041.8万吨。

与钢铁市场的低迷相反,钢铁电商可谓遍地开花。

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580多家,其中涉及钢铁贸易的至少有178家,占比30%。

相比过去“傻大黑粗”的钢铁产业,钢铁电商具有鲜明的互联网优势,不仅可以帮助钢厂、钢贸商提高交易效率,增加销售渠道,还可以让每一单交易都在线透明,风险可控。

以前做单钢材交易,环节复杂,效率低下,还有很多钢贸托盘存在巨大风险。

现在的钢铁电商平台可以高效透明交易,在线交易的数据还能获取银行的信贷信心,还能结合互联网金融解决融资难题。

电商模式及依托其中的电商金融,让不少钢厂、钢贸商相信电商可以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后的重要商业模式。

截至2015年上半年,华东地区钢企和钢贸商中,电商模式覆盖率已达到了30%。

借着2015年电子商务的东风,全国钢铁电商的线上交易量有望突破5000万吨,若按2500元/吨的钢材均价计算,2015年全国钢铁电商的线上钢材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达到1250亿。

而其预计未来3到5年内,全国的线上交易量将达到3亿吨(2014年全国粗钢总产量为8.23亿吨)。

四、钢铁电商主要组织主体商务模式分析目前,国内从事与钢铁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资讯服务、钢铁资源搜索引擎运营、钢铁网上远期合约交易、钢铁网上仓单交易的企业有上百家,各种经营方式、交易模式竞相探索,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按照最常见的组织主体分类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由钢铁生产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平台。

由钢厂和大贸易商主导建设的平台,是以提升销售为主要目的所构建的,是内部销售管理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个平台的作用在于为企业提升了销售业务状况,同时为优化其产业链上下游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如宝钢的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武钢旗下的钢铁产品现货超市等。

二、由钢铁消费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平台。

是指由钢铁的买家主导进行网上交易的行为。

通常是钢铁消费企业通过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电子市场,邀请卖家来竞价销售产品,平台的主要作用是消费企业通过网络更加有效地协调和控制了采购活动。

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不是很常见,消费企业的采购招投标仍然习惯以组织招投标大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独立于上游生产者和下游消费者,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钢铁相关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供求信息发布与搜索、交易的确立、支付、物流服务等。

这一类型的企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而出现的。

它的作用是向行业主体提供各种电子商务服务,通过这些平台,钢铁企业可以了解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规律,并实现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按其主营业务又可细分为四类:(一)钢铁信息资讯平台。

提供与钢铁相关的宏观、产经等资讯等信息,定期出具统计数据、钢厂资讯和下游动态等相关的报告。

(二)钢铁网上中远期交易。

经营该种业务的钢铁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自己制定交易规则,为希望通过钢材中远期合约交易规避风险的企业提供了平台。

这些企业都各自制定了交易系统,使得交易双方在一个相对公开、透明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已经成为了钢材流通的一种新模式。

(三)钢铁网上现货交易。

从事钢铁现货交易的企业通过在网上公布不同品种、规格的钢材的供需信息,进行钢材及相关物资的现货交易,这些企业一般具有安全高效率的网上交易、支付结算和实物交收系统,同时也有提供融资及一站式物流等配套的服务。

(四)钢铁产品搜索引擎。

这类企业通过建立搜索引擎,使供需双方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的钢材价格行情、资讯和公司库(包括生产厂家、销售商、用钢企业)等信息。

钢铁电子商务企业的不同模式不仅体现了电子商务的专业细分化定位,也体现了钢铁电子商务的内在演进规律。

大部分钢铁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涵盖了多个方面的业务内容,包括远期合约与现货交易,以中远期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和交收为载体,向外延伸至与实体经济相关的信息咨询、质押融资、现货购销、货物串换、物流配送、加工仓储等业务流域。

五、中国钢铁电商运行模式对比分析钢铁电子商务模式与现货交易关系非常密切。

二者实际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即交易双方都是为了实行实物商品的最终交收,而且,电子商务模式是传统现货交易在应用了电子商务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

钢铁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钢铁流通模式,钢铁生产企业、消费企业、钢贸商、银行、流通加工、仓储、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者,都可以凭借网络交易平台这个中介机构完成钢铁产品交易的主要过程,而省略了传统的钢铁流通模式中的N级中间商,节约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的效率。

钢铁电子交易模式和传统现货交易二者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图表传统大宗商品流通模式资料来源:产研智库钢材期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的钢铁中远期交易市场,但是期货市场是不可能取代后者的。

在钢材交易初期,期货公司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电子交易市场的势力和所占市场份额,但期货和电子交易这两个市场应该是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与期货市场不同,电子交易市场主要针对行业内,参与主体也是业内企业,由于其专业性和区域性,相对于期货市场,其更容易解决钢材交易合约标准化难的问题,可以从事当前期货市场尚未推出的钢材品种的交易,为期货交易提供试验场所。

图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模式资料来源:产研智库图表钢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现货交易的对比资料来源:产研智库从最终的现货交收量来看,钢铁电子交易模式实物交收量达到持仓量的20%~30%,有的电子交易中心已经完全实现了现货交收,而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较强,目前的现货交收量不到5%。

这是因为,期货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从现货交易到远期交易,最后到期货交易的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人们在贸易过程中不断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的结果。

而我国期货市场直接搬用了国外的期货交易模式,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发出适应国情的交易品种,目前是直接由现货市场延伸至期货市场,这就使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与完善,未能达到预期的规避风险与价格发现的功能。

而目前国内不少类似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都设有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必要,是对现货市场的一个有益补充,在调节现货余缺、促进商品流通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图表钢铁电子交易模式与期货交易模式对比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