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农艺师工作总结【第一篇】:农艺师申报工作总结,申报农艺师工作总结人工作报告景阳农技服务中心向彪我叫向彪,今年42 岁,是湖北省建始县景阳农技用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人员。
我于 1988 年被聘为景阳区高燎乡农业技术员,1991 年年毕业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学专业,1993 年被建始县农业局聘为助理技师,1998 年恩施农校农学专业毕业。
二十多年来,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中心,全面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在政治上,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县委及上级党委保持一致。
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在工作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共产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农技推广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积极我县的农业农村农技工作献计献策。
并于 199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员和同事们的监督和帮助,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1 不足。
二、加强业务学习,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上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要求自己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吸取经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提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
近几年来,在多个岗位上学习各项管理知识,都是为我更好的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
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
农业技术培训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面向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1988-1995 年采用多种形式,其中集中培训 80 多期,培训技术骨干 4000 多人次;现场培训 400 多次,培训农民 20000 余人次;编印技术资料 1600 多份;广播讲座 32 期。
在八年多的推广过程中,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土学到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
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 1-2 项实用技术,8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 10-15%。
四、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杂交良种的推广:88 年至 95 年总推广大杂交玉米良种 150002 公斤,杂交水稻良种 1400 公斤。
2、新技术示范工作:88 年以来我重点抓了一是洋芋、油菜育苗移栽及玉米高产种植 100 亩的示范;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 50 亩,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 3-4 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 2 公斤,该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比对照亩增产 35-40 公斤。
3、玉米育苗移栽的推广普及88-95 年全乡推广玉米包衣技术面积 1.6 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统一供种,现场指导,分户播种指导措施,通过播前包衣一次用药,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控制在最低限度,较常规技术亩增产 30-50 公斤。
4、两段育秧和旱育早发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普及推广率 99% 以上。
5、洋芋的换种工作,每年从高山地区换种 12 万公斤以上,换种率 20%以上。
6、93 年 100 茶叶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
7、香菇种植技术的推广 8、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每年综治面积 8000 亩以上,农业增收 10%以上。
五、负责保温栽培配套物资的实施工作。
每年 3000 亩保温栽培配套的农膜、肥料、农药等,我作为乡农业技术员负责该项目的实施。
在区、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深入乡、村造册登记,做到户户不漏,通过走访,配套物资送到农民手中,每年受益农户 900 户,做到“一户都不能丢、一分钱都不能少、3 一天都不能耽误”,受到了农民的好评。
六、大力倡导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积极响应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大力倡导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户为依托,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上联生态养殖业下带绿色种植业,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参加工作以来,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紧密联合起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我县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2.7.204 5【第二篇】:助理农艺师个人工作总结,申报农艺师工作总结人工作总结助理农艺师个人工作总结我 1994 年毕业于张市农机学校机电专业,同年毕业分配到赤城县农业局工作。
先后在赤城县种子公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新能源工作办公室,良种服务中心工作。
1999 年 10 月聘为助理农艺师。
几年来,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2003-2005 年参加了赤城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项目。
2004-2006 年参加了赤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2005-2006 年完成全县优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 10 万亩,多次受到了市、县局的表彰,并在 2006 年《河北农业》上发表了《怎样识别化肥》专业性文章。
现将几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培训教育事业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
赤城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
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阵地,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培训中心的重要工作,根据中央、省、市的要求,我们面向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2001-2003 年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 4 万人次,以集中办班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其中集中办班 8 0 多期,培训农民8000 多人次,科技下乡 320 人次,科技赶集 120 多场,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百余次,编印技术资料 2 万多份。
发放明白纸 4 万多张,使农民素质有了普遍提高。
在两年多的培训过程中,我中心通过实施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方案,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学到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
发放录音、光盘资料千余盘,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 1-2 项实用技术,8 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 10-15%。
为我县的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
由于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组织上给予我很高荣誉,受到领导好评,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99 年以来我重点抓了春谷包衣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年全县推广春谷包衣技术面积 5 99 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集中包衣,统一供种,现场指导,分户播种指导措施,通过播前包衣一次用药,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控制在最低限度,将白发病控制在 1%以下。
实现全县谷子平均亩产达 250 公斤以上,较常规谷子亩增产 50 公斤。
同年还在全县东万口、茨营子、龙门所、样田、赤城镇、龙关、刁鄂、镇宁堡 8 个乡镇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及增产技术4 万亩。
平均亩产达 610 公斤,实现总产玉米 1640 万公斤。
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主要是在 2000-2001 年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1000 亩,选用优质良种“9409”、“313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坑田种植栽培技术,玉米平均亩产达 768 公斤。
比对照品种增产 150 公斤。
增产幅度达 12.8%。
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 200 亩。
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 3-4 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 2 公斤,该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平均亩产达 300 公斤以上,比对照亩增产 35-40 公斤。
三是杂交谷子新品种示范 200 亩。
品种为“张杂一号”。
该品种从长势看较当地普通品种粗壮,根系发达,抗病虫,抗倒伏,抗旱能力强。
平均亩产 300 公斤。
比对照品种亩增产达 50 公斤。
2、认真做好全县种植结构调查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为了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经济结构,是顺应市场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
进入 2002 年,我县开始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整。
我在主抓农民培训同时,肩负着全县种植调整的规划和落实工作,在全县各级领导对种植结构调整的高度重视下,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了省、市农业结构调整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适当压缩粮播面积,稳定油料面积,扩大蔬菜种植。
”这一主导思想,认真规划设计了 2002 年度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全县安排农作物总播面积 72.6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55.97 万亩,经济作物 20.25 万亩。
粮经比例由上年的 78:22 调整为 73:27。
在粮食作物中重点发展了玉米、马铃薯、优质谷子、豆类等作物。
在经济作物中着重发展了蔬菜,并把其列为种植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
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抓,特别是在蔬菜产业的品种结构上加大了力度,全县安排蔬菜基地面积 11.5 万亩,其中名优特菜达 2.2 万亩,细菜达 2.2 万亩;在其它经济作物中发展了油料,蓖麻和药材种植。
一年来,在各级涉农部门的配合下,切实保障了全县实现结构调整计划的顺利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全县实现了产量 5915 万公斤。
较去年产 4320 万公斤增加 1595 万公斤,油料产量 269 万公斤。
较去年 166 万公斤增加 103 万公斤。
蔬菜总产 2.18 亿公斤,较去年1.48 亿公斤增加 7000 万公斤。
为了能让各级领导对全县结构调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通过深入农村,得到大量一手资料,深刻撰写了《我县种植业经济结构怎样调整》长篇报告。
县领导并对农业局的种植结构调整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