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课堂巩固跟踪检测(45分钟100分)[基础巩固组]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零售业用地B.办公用地C.生产用地D.居住用地2.该边缘城市核心区()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B.交通通达度高C.昼夜人口流动量大D.建筑物高大稠密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形成边缘城市。
城际高铁站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地租水平较高,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是零售业用地。
第2题,边缘城市核心区一般是由交通条件改善形成的,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适宜布局商业区。
昼夜人口流动量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
答案:1.A 2.B(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我国某高档商场建于1990年,自2005年后,商场客流量明显减少。
调查研究显示,该商场客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2010年,该商场拆除部分店面,对地上和地下进行改建,此后客流量明显增加。
读图,完成3~4题。
3.2010年后,该商场改建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为()A.商场停车场B.地铁站出口C.公交枢纽站D.绿地和草坪4.商场改建后,为弥补店面减少的房租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是() A.美化楼体B.另开分店C.户外设摊D.加盖楼层解析:第3题,某高档商场建于1990年,那时候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还很低,所以商场的停车位不多。
自2005年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大量增加,该商场由于停车不方便,所以商场客流量明显减少。
2010年,该商场拆除部分店面,改建了停车场,客流量明显增加。
第4题,商场改建后,加盖楼层可以增加店面,从而弥补因拆除部分店面改建停车场造成的房租损失。
答案:3.A 4.D(2020·广东省惠州市模拟)下图为我国某中型平原水网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型图。
该城市兴起于运河旁,后沿多条轴线向外拓展。
据此完成5~7题。
5.最符合该模型的城市是()A.苏州B.扬州C.北京D.武汉6.据此模型,住宅区应集中在()A.簇核区B.基质区C.边缘区D.绿地、水域7.该城市沿各轴线拓展速度不同,原因可能是()A.地形阻挡B.河流改道C.交通方式改变D.环境污染集中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城市有运河流经,可排除D项;由材料可知,该城市属于中型平原水网城市,北京城市规模太大,扬州城市规模较小,只有苏州符合要求。
第6题,读图可知,基质区位于簇核区的外围,占地面积较大,应为住宅区;簇核区为城市核心区,应为商业区;边缘区位于城市外围,应为工业区;水域及绿地为生态区。
第7题,该城市兴起于运河旁,但是运河沿线城市拓展速度缓慢。
原因是运河淤塞,运量减少以及铁路等现代交通方式发展,铁路及公路沿线地区发展速度变快。
答案:5.A 6.B7.C8.如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土地利用情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铁路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乙、丙两区域土地利用方式都为商业用地,由位置差异推测其经营活动方式的差异。
(2)举例说明甲区域适合的工业类型,并说出原因。
(3)简述铁路线对该城市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商业网点布局有两个原则,即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乙地位于市中心,地租高,适宜布局零售业;丙地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商业活动应以批发为主。
第(2)题,甲区域位于住宅区,且靠近市中心,在甲区域内布局的工业,首先要对城市环境污染小,其次是利润高,占地少,否则地租高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第(3)题,铁路线穿过市区,干扰市区交通,并带来噪声等污染,对铁路两侧城市发展有阻隔作用。
答案:(1)乙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市内交通通达度高,人流量大,商业活动以零售为主;丙区域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2)服装、鞋帽等基本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位于居民区,能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节省工人上下班时间,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对城市环境污染小。
或小型汽修厂。
占地少,靠近市场,居民修车方便,利润较高,对城市干扰和污染小。
或高新技术产业。
占地少,对城市干扰少,利润高。
(其他答案叙述合理即可)(3)铁路线穿过市区,严重干扰市区交通;交通噪声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生活;铁路线对其两侧城市发展有明显阻隔作用。
[能力提升组](2019·河南名校联考)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
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
下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居民生活环境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财政收入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解析:第1题,菜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居民,以接近居民区布局最为理想,原大菜市场或7个标准化菜市场周围都有诸多小区,所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居住用地。
第2题,原大菜市场是按照1991年的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简陋,且批零同售,管理粗放,环境脏乱,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故原大菜市场关闭。
结合材料可知,原大菜市场批零同售,价格优惠,销售量较大,竞争力较强,并没有亏损;建设标准化菜市场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第3题,据图可知,7个标准化菜市场更接近居民小区,故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更接近消费者。
与之前只需要将蔬菜等运送到原大菜市场相比,现在需将蔬菜等分送到7个标准化菜市场,会增加运输成本;因标准化菜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成本较高,可能会使商品价格提高;根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标准化菜市场的销售收入是否增加。
答案:1.B 2.B 3.A(2020·山东济南一模)某高度繁荣的大都市,区域管辖陆地总面积1 106.3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 648.69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下表为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
据此完成4~5题。
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4.()A.甲B.乙C.丙D.丁5.该城市的地铁站多分为上中下多层,像个地下城市。
这样规划建设的根本原因是()A.资金充足,技术先进B.为方便乘客换乘、出入C.人多地少,用地紧张D.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解析:第4题,图为该城市局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制衣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宜靠近低级住宅区布局,方便工人上下班。
印刷、出版行业需要靠近市场,但印刷行业污染较多。
综合考虑应集中分布在丁地,D对。
第5题,该城市的地铁站多分为上中下多层,像个地下城市。
这样规划建设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多地少,用地紧张,C对。
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是多层建设的保障,A错。
单层亦能满足乘客换乘、出入的需求,B错。
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与地铁站多层无直接关系,D错。
答案:4.D 5.C图1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见图2、图3)。
读图,完成6~7题。
6.图1所示区域最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公交枢纽7.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M、N方向皆近郊外B.M、N方向皆近商业区C.M方向近市中心D.N方向近旅游区解析:第6题,图中两站台都是7:00上车人数多、下车人数少,17:00上车人数少、下车人数多,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多数早出晚归,符合住宅区的特点。
第7题,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据图可知,上车(出行)人数最多的是M方向,N方向出行人数少,说明M方向近市中心。
答案:6.B7.C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历史上北运河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
今天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通州区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将建成“一城、一河、两组团”的空间布局。
“一城”即通州新城,“一河”指北运河,“两组团”指台湖—马驹桥组团和于家务——永乐店组团,前者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区域,建设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
后者则是与武清、廊坊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1)说出通州古城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北运河功能的变化。
(2)依据图2和文字材料,概括通州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主要职能。
(3)你认为在台湖—马驹桥组团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规划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因此水运是其兴盛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中提到“今天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运河从开始的水运功能转为了今天的湿地。
第(2)题,材料中“通州区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体现了其行政、管理职能;图2中的“商务园金融服务区、北苑商业区、运河北京新商务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医疗康体功能区”等体现了其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
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若认为合理,则从该地适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有利条件分析;若认为不合理,则从发展该类产业的不利条件分析。
答案:(1)原因:通州位于大运河的北起点,交通位置重要,古城因水运而兴。
北运河功能的变化:以前以水运为主,今天主要是湿地。
(2)行政、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经济职能。
(3)合理。
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工业用地充足,地价低廉。
不合理:距北京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较远;相关产业基础薄弱;靠近亦庄工业园,与其相比竞争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