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视倾听,学会倾听

重视倾听,学会倾听

重视倾听,学会倾听
摘要:有效的沟通对人际交往有着积极地影响,而倾听则是有效沟通环节当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巧,善于倾听,学会倾听可以使得沟通更为高效,为你的人际交往锦上添花。

本文将对沟通中的倾听这一重要环节,在深层次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于倾听中的困难进行多方面的谈论,同时提出一些改善倾听效果的建议和技巧。

关键词:倾听;心理;经济学;伦理道德
一、倾听的概念
倾听与听是两个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

听是人感觉器官对声音的接受和捕捉,是人对声音的生理反应,是人的本能,带有被动的特征。

而倾听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听,它必须是以听为基础。

第一,它是人主动参与的听。

人必须对声音有所反应,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这过程中,人必须思考、接收、理解,并作出必要的反馈。

第二,它必须是视觉器官参与的听。

没有视觉器官的参与,闭上眼睛地听,只有耳朵的听不能成为倾听。

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别人在语言之外的手势、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和感情的表达方式。

这样,我们可以把倾听理解为:在对方讲话的过程中,听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接受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及情感的过程。

二、倾听的作用及重要性
1.在心理学方面,倾听是对说话者一种最佳的赞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1]。

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实际表明,人们都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以,如果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愉悦感与满足感。

他们会把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归因于与你的谈话,从而产生对你的好感。

这种心理反应方式可以用海德的归因理论来解释。

卡耐基说:“一对敏感而善解人意的耳朵,比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更讨人喜欢。

”[2]据心理研究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心理医生的依赖,正是基于对于一个倾听者的,一个诉说者的需要。

一般心理医生会简单的提出几个问题,然后主要有你来讲述,在这里我们可以这么说,心理医生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问答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人们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人们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人们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2]。

其实,我们分析来看,苏格拉底在“问答法”中的角色也是定位于倾听者,只是由于其对于教授人们知识的需要,对一些问题多做了一些补充而已。

2.在经济学方面,倾听就好比是一种最优的投资决策,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

简单总结一下倾听在沟通中的意义:获得信息的有效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掩盖自己的弱点;建立信任,改善关系;防止主观误差,调动积极性等等。

有人说,一个随时都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人,可在闲谈之中成为一个信息的富翁,这可以说
是对古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一种新解释。

倾听所带给你的优势,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

它的成本就是你花一些时间去作为一个倾听者,你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最为一个听众,并适当的做出一些反馈就可以了。

而你的收益却相比较来说大得多,你可以得到一个喜欢你的朋友;得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帮助你获得成功;养成一个冷静思考的好习惯等。

这些收益都将会增加你未来成功的机会以及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3.在道德伦理方面,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修养。

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欲望,而倾听可以满足别人的被尊重的欲望。

约翰·洛克曾经说过,“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和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中最初可能不大引人注意,但是后可能是最受人们尊重的。

因为虚心,所以能为众人所喜悦;因为善于思考,所以能为众人所尊重。

三、做好倾听我们是可以的
积极地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它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

要能听出言外之意,一个聪明的倾听者总是能说话者耳朵言语中听出话中之话,从其语情语势,身体的动作中演绎出隐含的信息,把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在静心聆听中,要记忆谈话的内容,可以重复对方说话的某个部分,或者某个观点,这不仅证明你在注意他所讲的话,而且还可以表示你对他观点的重视程度。

注意在倾听中的反馈也是不好可缺少的。

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与必要的反馈,做
一个积极地“听话者”。

如果我们能坚持做一个积极地倾听者,注重强化规范我们在倾听中的行为,我们就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形成一个好的性格,提高沟通与交际能力,收获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米尔顿·赖特. 倾听和让人倾听[M]. 周智文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 孙建敏,吴铮. 会说会听会沟通[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