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考试时间:2014.1.14 15:15-17:00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p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地理环境的作用 p95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且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3、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p40联系和发展(普遍性、多样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p45-46普遍性: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性:(非)根本矛盾主(次)要矛盾5、主观能动作用 p57-591目的性、计划性 2创造性 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6、经验论和唯理论 p69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且必须以其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7.新事物 p42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名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名群众的拥护。
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p95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11、质、量、度 p46质: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标识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12、量变和质变 p46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双方是互相渗透的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57-58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p3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p105-108经济基础A: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实质是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且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B: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A决定B、B对A有反作用力、AB相互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16、规律 p54规律是物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且是客观的。
17、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p126人与自认之间具有一体性,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8、唯物辩证法的方法矛盾分析法19、认识与实践关系 p64-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社会的基本矛盾 p112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其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p45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决定矛盾的性质)非主(次)要矛盾是出于服从地位的矛盾22、实践的观点 p63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9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4、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p4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25、否定之否定规律 p47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6、意识的本质 p30-31物质世界的直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p8-9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p99-10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p95又称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成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何人后因素。
30、群众观点 p132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31、辩证的否定观 p47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实质是“扬弃”3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p126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3、真理 p71-73是人们对于客观事务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
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3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23-124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社会生存力的构成要素和人们的劳动形式,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35、对立统一规律 p43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其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p58尊重客观规律37、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p66主(客)观唯心主义3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P147-148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9、先进文化 P99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生产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40、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41、质量互变规律P46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实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其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4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29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3、生产力发展水平P100是指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4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P4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
4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P45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是出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46、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P95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47、与时俱进P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8、唯物论与唯心论认识路线P66唯物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50、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P95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其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5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5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P69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其为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想认识。
两者互相渗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
53、实践的基本形式P35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践等。
5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149-150是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并且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6、物质和运动关系 P3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着。
57、意识的本质P30-31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8、人口因素 P95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59、内、外因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60、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P159-161获得超额剩余价值6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P154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其包括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6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P147-148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3、工资的本质P167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64、资本P158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资本)和可变资本(可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65、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P17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6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158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67、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P151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68、剩余价值P157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6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P157具有两重性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2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1、商品二重性P14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他们的矛盾统一体。
72、劳动生产率 P146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7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P154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