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煤粉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第三章 煤粉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图3—5某300MW锅炉同轴燃烧系统一、二次风喷口布置示意图
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 • • • • 一次风煤粉气流分成两股不同煤粉浓度气流 一部分燃料富燃料燃烧 一部分燃料富空气燃烧 直流燃烧器:水平浓淡燃烧、垂直浓淡燃烧 旋流燃烧器:径向浓淡燃烧
水平浓淡燃烧
• 浓相煤粉气流喷入向火侧,稀相气流喷入 背火侧 • 双重降低NOX:
低NOX燃烧器 调节风口 上部燃尽风 再燃喷口
前墙
后墙
图3—13 采用炉内再燃技术的喷口布置示意图
mg/m3 1600
无控制措施或简单措施
1400
1200 1000 先进的低NOX燃烧器 800 低NOX燃烧器 分级配风
600
400 200 0
再燃技术
1990年
1995年
0年
图3—14 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的炉内NOX水平(烟煤)
3、部分燃烧器运行方式
– 燃烧器区域实现富燃料燃烧, –上层送入的空气形成分级燃烧, –减少热力NOX和燃料型NOX的生成量。
(二)燃烧空气分级技术
1、空气分级技术分为
–燃烧器上的空气分级 –炉内空气分级
2、技术特点 • 最广泛、技术成熟的主流低NOX燃烧技术, 我国300MW以上锅炉均采用,效果良好 • 燃烧器设计中单独采用(低NOX燃烧器) • 整体炉膛配风(低NOX炉膛)
2、炉内燃料分级再燃与还原NOX的过程
• 将燃烧所需燃料的80%左右经主燃烧器送入燃烧器 区域 • 其余20%左右的燃料作为还原燃料送入炉膛上部区 域 • 上部再送入相应的空气作为燃尽风 • 三个区域: • 主燃烧区、再燃还原区和燃尽区 3、还原燃料 • 主要是气体燃料(天然气等) • 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同种或异种、超细)
–燃烧器出口组织浓淡燃烧,降低NOX –浓相气流形成内侧切圆富燃料燃烧,还原气氛, 降NOX排放量
• 改善着火条件,燃烧稳定,降低飞灰可燃 物含量,可维持水冷壁附近的氧化性气氛
浓相一次风
稀相一次风
图3—6 一次风水平浓淡燃烧示意图
垂直浓淡燃烧
• 垂直方向上形成浓淡燃烧 • 降低NOX生成 • 在燃烧器出口处设置不同形式的钝体结构, 形成稳定的回流区 • 回流区烟气使初始段浓淡气流分隔开 • 煤粉火焰在较宽负荷变化内维持稳定
内层二次风旋流器
点火用油燃烧器
一次风煤粉气流 外层二次风调节器 图3—9 双调风旋流式煤粉燃烧器的典型结构
(3)沿炉膛高度的空气分级
• 炉膛下部燃烧区欠氧燃烧,直流与旋流均可用 • 80%理论空气量从炉膛下部燃烧器送入 –送风量小于燃料完全燃烧空气量,富燃料燃烧 –空气不足,使燃料型NOX降低 –燃烧器区火焰峰值温度较低,局部氧浓度较低, 热力型NOX减少 • 20%空气燃尽风OFA(顶部风)送入,燃料燃尽 • 燃尽风可与主燃烧器一体布置,或与主燃烧器相 隔一定距离独立设置
一次风
二次风 ( a)
一次风 ( b)
二次风
图3—4 同轴燃烧系统一、二次风射流方向示意图 (a)一二次风同向;(b)一二次风反向
顶部风(OFA) 消旋二次风
一次风 反切二次风
一次风 反切二次风 一次风 反切二次风 一次风 反切二次风 一次风 直吹二次风 直吹二次 风 一次风 消旋二次 风 一次风 反切二次 ( b) 风
第四节 常规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改造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 组织低NOX燃烧的大部分技术措施均有饽于传统的 强化燃烧的概念 • 采用低NOX燃烧技术设计新的煤粉锅炉,或者在实 施控制NOX技术改造时会遇到问题: 1)牺牲燃烧效率(飞灰可燃物增加) 2)金属腐蚀 3)着火稳定性下降,低负荷燃烧稳定性下降 4)出口烟温偏高
燃料型NOx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①煤质因素: · 燃料中氮的含量; · 固态碳与挥发分的含量之比; · 煤的挥发分。 ②燃烧设备运行参数因素: · 过量空气系数; · 温度的影响。
3、快速型NOX
–燃料产生CH原子团撞击N2分子,生成CN类化合 物,进一步氧化成NO –对温度的依赖程度很弱 –生成量要少得多 –燃用不含氮的碳氢燃料时考虑
• 与空气不分级燃烧相比,减少20%~30%NOX
4、实施空气分级技术的主要影响
• 飞灰可燃物有可能增加,燃烧效率降低 • 燃烧器区富燃料造成的还原气氛有加剧水冷壁结 渣和金属高温腐蚀的可能 • 火焰变长可能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对过热汽温 和再热汽温特性带来影响
* 过量空气系数存在最佳值(小于1) * 挥发份高的煤降低NOX的效果比挥发份低的煤更明 显
0[反应物 1]m[反应物2]n exp Q RT
2、燃料型NOX
– 燃料中氮化合物在燃烧中热分解氧化生成, 同时存在NO的还原反应 – 煤燃烧产生NOX总量中70%~80%来自燃料型 – 与煤特性、煤中氮化合物存在的形态有关,两 种形态:挥发性氮、焦炭氮 – 与燃料中氮热解时在挥发份和焦炭中分配比 例和各自的成分有关 – 与氧浓度密切相关,燃烧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1、低过量空气系数运行
• • • • • 最简单、最基本技术措施,不需改造燃烧设备 有效降低燃料型NOX 燃烧过程的优化调整与燃烧器的优化运行 锅炉排烟损失相应减低 安全经济问题:受热面结渣、金属腐蚀、炉内 传热、汽温特性变化及飞灰可燃物增加
2、降低燃烧器区域的火焰峰值温度
(1)燃烧器区域的烟气再循环 –低温烟气(总烟气量10%)送入炉膛燃烧器区 域,降低火焰峰值温度,热力型NOX减少 –烟气稀释了燃烧氧气,降低局部氧浓度,燃料 型NOX降低 (2)降低预热空气温度(对燃气)
NOX
第二次生成的NOX 上部二次风SOFA 与主燃烧器一体的OFA 主燃烧器
NOX
NOX
NOX被还原
图3—10 燃烧器分级配风的喷口布置示意和NOX的还原过程
(三)利用再燃燃料还原NOX
1、基本原理 • 根据NOX的还原机理,利用某种合适的燃料 作为NOX的还原剂,喷入炉膛内的合适位置, 可还原一部分NOX • 作为锅炉的一部分燃料在炉内燃烧放热 • 减排NOX的效果明显 • 我国近期在大型电站锅炉示范推广
二、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
(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煤粉炉的特点(低NOx燃烧改进技术的意义): ·成熟性 ·经济性 ·可靠性 低NOx燃烧的特点:·初投资较低 ·运行费用低 ·排放幅度有一定限制
(2)脱除氮氧化物的烟气控制技术 ·初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
第二节 NOx的生成机理和降低NOx 的理论依据
燃尽风 再燃燃料
燃尽区 还原区
N2,NO
NON2
主燃烧器
主燃烧区
NO,CO2,H2O, O2,SO2,灰 NOX浓度
图3—11 再燃与还原NOX技术的示意
一次燃料
主燃烧区
一次风
80%入炉燃料
100%NOX
二次燃料
再燃还原区
20%入炉燃料
燃尽区
燃尽风
40%NOX 图3—12 炉膛内燃料分级燃烧过程
(二)NOX的类型
1. 热力型NOX(温度型NOX )
– 高温下,燃烧空气中的氮氧化生成
O2 M 2O M O N 2 NO N N O2 NO O2 N OH NO H
– 温度对NOX生成速率的影响呈指数函数关系, 1600℃时,NOX占炉内生成量25%~30% – 生成速率与氧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一、影响氮氧化物的因素
煤中氮化合物和空气中氮气与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燃烧 过程中生成
1. 2. 3. 4. 5.
锅炉的容量和结构 锅炉的燃烧设备 燃烧的煤种 炉内温度水平和氧浓度分布 锅炉的运行方式等
3000
液态排渣炉 低挥发份煤
NOX ,mg/m3
2000
1000
高挥发份煤 固态排渣炉
0 0 1 2 3 4 5
2、抑制燃料型NOx的基本策略:
(1)抑制NOx的生成(同上) (2)创造利于NOx还原的条件(富燃料)
3、利用再燃燃料还原NOx
第三节 燃煤粉电站锅炉降低NOX的燃烧技术措施
• 改进锅炉燃烧运行参数 • 燃烧空气分级技术 • 组织炉内燃料分级再燃还原NOX
(一)改进锅炉燃烧运行参数
• 对锅炉燃烧装置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合 理的调整和改进 • 应用于现有的锅炉设备、简单易行 • 降低NOX的幅度比较有限
3、基本原理
• 锅炉总体过量空气系数较低 • 主燃烧区域局部缺氧燃烧环境,抑制NOX生成和有 利于NOX还原
–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热力型NOX减少,含氮中间产物 HCN和NH3将部分NO还原成N2,抑制燃料型NOX
• 主燃烧区后富氧燃烧区,确保燃料燃尽
–残留的氮富氧下氧化成NOX,但火焰温度较低,NOX生 成量有限
5、燃烧器上的空气分级 ——各种类型的低NOX煤粉燃烧器已有十数种
(1)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
火焰充满好,火焰峰值温度较低,NOX排放少
同轴燃烧技术(CFS)或径向空气分级燃烧:
*二次风向外偏转一个角度,形成一个与一次风同轴但直径较大的切 圆 *二次风向外偏转后,在喷口出口处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的混合,一次风 切圆形成缺氧燃烧的火球 *偏转二次风切圆与一次风切圆旋转方向相同 *偏转二次风切圆与一次风切圆旋转方向相反 *偏转角大,NOX减排大,但飞灰可燃物增加,25度
常规燃煤粉火电厂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氮氧化物排放的现状
表 3—1 燃煤火力发电厂 NOX 的排放浓度范围 燃烧系统 NOX 排放值(mg/m3) 600~1200 固态排渣炉 600~1000 直流燃烧器 850~1200 旋流燃烧器 950~1800 液态排渣炉 900~1300 直流燃烧器 1300~2000 旋流燃烧器 500~680 褐煤炉 200~700 流化床锅炉 300~800 炉排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