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火力发电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介绍
235-295
91.20% 91.45% 750-800
190-255
表5-6 #3炉空预器出口氮氧化物含量
•2011.5.28 •测点
•#3炉301.72MW •空预器出口A侧 •空预器出口B侧
•NOx(mg/Nm3)
•240.64
•242.58
•NOx(mg/Nm3)
•241.61
通过现场考核试验结果为A侧空预器出口NOx排放浓度为240.64 mg/Nm3,B侧空预器出口NOx排放浓度为242.58 mg/Nm3,空预器出 口平均NOx排放浓度为241.61 mg/Nm3,NOx排放浓度低于300 mg/Nm3。
发份燃烧率;
2. 在燃烧的初始阶段除了提供适量的氧以供稳定燃烧所需 要以外,尽量维持一个较低氧量水平的区域,以最大限 度地减少NOx生成;
3. 优化燃料富集区域的温度和燃料在此区域的驻留时间,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NOx生成;
4. 增加煤焦粒子在燃料富集区域的驻留时间,以减少煤焦 粒子中氮氧化物释出形成NOx的可能;
032 057p
NOx排放改造目标
烟煤和褐煤 NOx排放值控制在 150~350
mg/Nm3
贫煤
NOx排放值控制在 350~500 mg/Nm3
无烟煤 NOx排放值控制在 700-800 mg/Nm3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比较好的烟煤如神华烟煤、 准东烟煤等煤种通过燃烧系统的低NOx改造,NOx排 放值即可控制在 200 mg/Nm3以下。
燃烧器改造范围
•主燃烧器更换为 区段控制低氮燃烧技 术的低NOx煤粉燃烧器; •增设燃尽风燃烧器; •增设燃尽风道、燃尽风箱、风箱挡板、 挡板执行机构、风量测量装置等; •设置燃尽风水冷壁喷口管屏; •配套平台扶梯的增加或改造; •其他配套设备;
改造施工周期
1、施工周期
停炉后电建介入,现场清理、搭设平台及炉顶吊
类型:燃料型NOx 、热力型NOx 、快速型NOx ,研究表 明,煤粉炉(低于2000K)主要是燃料型NOx ,约占总量75%80%,其余为热力型NOx 、快速型NOx(极少),挥发份生 成的约占燃料型NOx60%-80%,其余燃料型NOx焦炭中燃料 N经多相反应生成。
控制机理(双区两段):
双区--浓相富燃料燃烧,挥发分迅速析出气相反应(HCN、 NHi+O2→NOx)造成此区缺氧,使已形成的NOx与NHi反应 生成N2,并使NHi相互反应从而降低NOx生成;淡相富氧燃 烧,燃烧温度低抑制了NOx生成。
Principles of Air Staging
区A段xia控l air制sta低gin氮g 燃烧Rad技ial术air 模sta拟ging
over-
Superp
o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versuboverstoichiometric over-
substoichiometric
Cross section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锅炉技术特点
锅炉高度小;
燃尽高度太小,上层燃烧 器中心线至分隔屏底仅 7.62米,至末过屏底仅 16.45米;
由于上层前墙燃烧器至分 隔屏联箱距离太小,导致 燃尽风距上层燃烧器拉开 距离太小,还原段小,降 低NOx效果差;
低氮燃烧技术介绍
介绍提纲
NOx生成类型与控制机理 区段控制低氮燃烧技术 直流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 旋流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 技术经济比较
专题介绍: 1、控制飞灰含碳量的措施 2、对再热、过热汽温的影响 3、防止结焦与高温腐蚀的措施 4、控制空预器入口烟温的措施
不同时段NOx排放标准
NOx生成类型及控制机理
SOFA风道布置方案二
20.7.7
SOFA风道布置方案三
20.7.7
SOFA风道布置方案四
20.7.7
1、翼型导流浓淡燃烧技术—使燃烧器浓淡两相化学当 量比都处于低NOx区域; 2、组合型垂直浓淡低氮燃烧技术,即控制NOx排放又 提高燃烧效率; 3、SOFA高位偏置布置燃烧技术,实现双向分级燃烧; 4、主燃区燃烧器采用切圆燃烧方式、燃尽区采用对冲 燃烧方式; 5、水平和垂直偏置部分二次风燃烧技术,主要控制 NOx排放和烟温偏差; 6、偏置周界风燃烧技术,主要防止结焦和高温腐蚀; 7、降低主燃烧区域峰值温度的分段燃烧技术,即控制 NOx排放又防止结焦;
组合型垂直浓淡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 专利号------ZL2009 2 0293248.6
NO (PPM)
一次风/煤比 一次风/煤比对NO 生成量的影响
改造燃尽风设计理念
---增加高位燃尽风量 ---合理的SOFA与主燃烧器距离 ---具有足够的动量 ---可调节性
SOFA技术特点描述
•同时具有垂直与水平摆动功能 •垂直摆动角度±20° •水平摆动±12° •垂直摆动由摆动气缸驱动或手动
低氮燃烧和预热器脱硝改造部分业绩表
电厂名称 机组容量 改造时间 锅炉燃烧型式
改造内容
邹县3号锅炉 邹县4号锅炉 章丘3号锅炉 邹县6号锅炉
335MW
335MW
300MW
630MW
11.02.18 12.04.20 11.05.11 11.05.08
四角燃烧
四角燃烧
四角燃烧
对冲燃烧
低氮燃烧器
低氮燃烧器
翼型导流浓淡燃烧器: 一次风流经喷嘴体时,通过安装在喷嘴体
内部的翼型叶片分离装置,将一次风分成浓 淡两相,浓淡相风量基本相等,浓淡相煤粉 浓度可高达8:2。
浓相处于高温、高煤粉浓度、高还原性气 氛炉膛中心区向火侧,加之喷嘴出口设置稳 燃装置,利于煤粉的初期着火并抑制NOx的 生成。淡相煤粉相对较少为低温燃烧区域, 控制NOx排放,并可有效的控制水冷壁附近 氧化性气氛、减轻结焦,同时为煤粉的后续 燃烧提供充足的氧量,提高燃烧效率。
每一个燃尽风喷嘴通过一次风 挡板调整一、二次风比例。
燃尽风改造基本原则
1.综合比较燃烧器及风箱自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和实施的难易程度;
2.综合比较对刚性梁、校平装置、张力板、水冷 壁的影响(超临界);
3.综合比较对冷钢结构及周围汽水管道的影响; 4.考虑对吹灰器及平台的影响; 5.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 6.电厂的具体指标要求
SOFA燃烧器摆动装置
SOFA风室喷嘴可 作左右各12度、 上下各20度的摆 动。可视炉内燃 烧工况来调整喷 嘴的摆动角度, 来调节炉膛出口 的烟温偏差。
旋流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
旋流燃烧器工作原理图
三次风旋流器 二次风旋流器 一次风
中心风
喉口
三次风继续 混合 燃烧
燃料在出口进行 分级
挥发分燃烧 高温区
直流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
90年代600MW锅炉燃烧器布置 图
90年代600MW锅炉燃烧器布置 图
90年代末600MW锅炉燃烧器布置 图
90年代末600MW锅炉燃烧器布置 图
二十一世纪6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布置图
二十一世纪10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布 置图
SOFA风道布置方案一
20.7.7
低氮燃烧器
低氮燃烧器和预 热器脱硝
改造设计煤种 劣质烟煤
劣质烟煤
劣质烟煤
劣质烟煤
改造前锅炉效率 91.99%
改造后锅炉效率 92.99%
改造前NOX排放 浓度 mg/Nm3
600-700
改造后NOX排放 浓度 mg/Nm3
190-245
91.69% 600-700 130-160
91.29% 91.48% 750-850
1周
现场燃烧器、水冷壁、风道拆卸
2周
大件物品吊装
1周
燃烧器就位(包括SOFA燃烧器)
2周
风道、油枪安装
2周
火检、执行器等热工仪表
1周
考虑到交叉作业及不可预计因素,预计改造工期 6 周
2、施工方案
3、依据图纸、文件及标准
4、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
5、施工内容及程序
6、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
低氮改造部分业绩
还原燃烧器 λ=0.85~0.95
<高温>
Fuel N + O2 氧化
完全燃尽 NOx还原
高温还原 燃烧放热
5
影响NOx生成基本因 素
• 燃料比(C/Vr) • 燃料氮含量 • 主燃烧区氧浓度 • 火焰温度 • 还原区煤粉停留时间
低NOx燃烧器设计准 则 1. 增大挥发份从燃料中释放出来的速率,以获得最大的挥
2
8
8
RRLLNB旋流煤粉燃烧器数值模拟
烟煤新型
烟煤原型
喉口截面颗粒浓度
RRLLNB旋流煤粉燃烧器数值模拟
无浓缩装置
有浓缩装置
DMP concentration (kg/m^3)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0.75 0.8 0.85 0.9 0.95 1
5. 及时补充燃尽所需要的其余的风量,以确保充分燃尽。
区段控制低氮燃烧技术
区段控制低氮燃烧专利技术
区段控制燃烧技术具有良好的低氮排放、高效燃烧、防止结焦、低 负荷稳燃、较低的减温水量和较小的烟温偏差效果。 区段控制既双区两段燃烧技术: • 双区既煤粉浓淡两相区域、主燃烧区域与燃尽区域、炉膛中心区和近 壁区; • 两段既挥发份初期燃烧段与固定碳后期燃烧段; • 二次风混入前燃烧阶段与二次风混入后燃烧阶段、 • 燃烧器高度方向布置分两段或三段; • 制粉系统上游阶段和炉内燃烧下游阶段; • 煤粉细度、煤粉均匀性指数和煤粉管道浓度偏差三项指标; • 根据不同煤种控制不同煤粉浓淡比和一、二次风配比及混合点位置; • 根据挥发份和固定碳热值控制合理的一次风率与二次风率; • 锅炉安全、经济和环保的综合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