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树青同志拔尖人才事迹材料一、基本情况:常树青,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献县人。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首届河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担任高中历史课。
1963年6月5日出生。
1984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论文和实习均为全系第一名,四年全日制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沧州市一中任教至今。
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3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担任10年班主任,13年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2002年7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
2001年6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2年6月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报》特约编辑、驻沧州市记者站站长,2003年被聘为北京《发现杂志社》理事。
二、学历情况:常树青老师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全日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
三、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评审时间:常树青老师现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评审时间为2000年。
四、历年进修学习和培训情况:1、1998年8月——200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班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
2、1999年——2002年参加了“跨世纪园丁工程”首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05年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首届河北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3、2004年参加河北省新教材培训,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新教材培训高级专家。
4、2005年12月,在中共沧州市委党校参加中共沧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县级后备干部培训,成绩优秀。
5、一直坚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成绩优秀。
五、工作经历:1、198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分配到沧州市一中任教至今(共23年)。
2、23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担任10年班主任。
3、1990年和1991年担任两届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
4、1991年暑假受学校指派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沧州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
5、1994年2月至今担任13年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至今兼任学校行政党支部组织委员、纪检委员。
6、1998年12月任沧州市青年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2006年3月任沧州市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7、200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班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
8、2003年任沧州市政府督学。
9、2004年2月被聘为沧州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10、2004年7月被省教育厅聘为河北省历史新教材培训高级专家。
11、2005年12月被聘为首届沧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12、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
六、2002年以来完成教学情况:2002年初至同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一3班、4班、9班、10班历史教学。
主要进行,主要学习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12节,学年总学时数近450节,学生数240人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任我校下基层工作队队长(新华区鞠官屯中学支教一年)。
常树青老师作为下乡支教队长,带领支教队员一道帮助该校进行教学业务指导与培训,并亲自授课,举办教学讲座,组织课堂教学比赛,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校在当年的中高考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因效果显著,2003年7月,常树青被沧州市委评为干部下基层工作先进工作队员,职称考核优秀并荣立三等功。
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三3班历史教学。
主要高考复习,周学时数6节,学年总学时数140多节,学生数60人。
高考平均分为沧州市第一名。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一7班、8班、13班、18班历史教学。
主要学习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12节,学年总学时数近450节,学生数240人。
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常树青老师担任高二文科班3班的历史教学。
主要学习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周学时数6节,学年总学时数140多节,学生数60人。
常树青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成绩都有不同的进步和提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授课很受学生欢迎,取得突出教学效果。
七、获奖情况:1、2001年2月《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获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二等奖。
2、2001年7月沧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3、2001年5月首届“沧州市十佳(杰出)青年教师”并记三等功。
4、2002年职称考核优秀,记三等功。
5、2003年职称考核优秀,记三等功。
6、200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教委系统教育法制工作先进个人。
7、2003年6月被沧州市委命名为沧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8、2003年7月被沧州市委评为干部下基层工作先进工作队员。
9、2005年12月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首届高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八、公开教学情况:常树青老师自1993年开始执教市级大型观摩课(原高中历史世界史《美国内战》)以来,除每学期为本校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外,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为来自天津、张家口等地和沧州各县市的听课教师做观摩课。
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应《沧州晚报》邀请,为沧州的高三学生、学生家长现场答疑,解决孩子复习时在学习、心态方面及高考报志愿遇到的各种问题。
常树青老师年多次为沧州市高中历史教师举办大型公开课、讲座、新教材培训,并多次担任河北省、沧州市评优课、说课比赛评委,为省市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发展、创新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九、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情况:多年来,常树青老师经常带领历史组老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撰写历史小论文、沧州地方史研究等。
让学生开拓视野,得到锻炼。
作为河北省新教材培训专家,对8个县市试验区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培训,并结合实际在高一年级进行教研实验,编辑出版了学生个人成长史专辑《追寻梦中的太阳》一书。
2005、2006年,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组织的沧州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培训和高中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中,为受训教师上专题课和公开课,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广大教师好评。
十、论文论著:(一)论著:1、2003年6月,《当代教育教学论坛》(副主编),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国家级。
2、2004年3月,《名人名文名诗精粹》(主要撰稿人),新华出版社,国家级。
(二)论文:1、2001年1月5日,《教师应该偏爱后进生》,《河北科技报》,省级。
2、2001年2月16日,《怎样制作和使用学习卡片》,《河北科技报》,省级。
3、2001年3月5日,《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中学历史报》,省级。
4、2001年3月16日,《关于2001年历史高考命题趋势的几点思考》,《河北科技报》,省级。
5、2001年3月20日,《学雷锋关键是抓住实质》,《北京青年报》,省级。
6、2001年4月25日,《五四巾帼英雄邓颖超》,《中学历史报》,省级。
7、2001年4月,《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中国教育创新论坛》第二卷,新华出版社,国家级。
8、2001年6月12日,《2001年历史高考复习应对策略》,《沧州晚报》,市级。
9、2001年7月,《开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河北教育管理》第二期,省级。
10、2001年9月7日,《注重历史教学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河北科技报》,省级。
11、2002年1月,《关于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第一期,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学报,省级。
12、2003年6日,《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创新意识深化研究,(探究)性学习模式改革》,《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国家级。
13、2005年1月25日,《寒假,我们如何学习》,《沧州晚报》,市级。
14、2005年2月27日,《给高三、初三同学的几点建议》,《沧州日报》,市级。
15、2005年3月15日,《研读考纲,夯实基础,适量做题,查漏补缺——给2005年高考考生的几点建议》,《沧州晚报》,市级。
16、2005年4月14日,《高三“模考”后如何做好试卷分析》,《沧州晚报》,市级。
17、2006年2月19日,《立足学科,适当综合,梯度训练,培养能力——2006年高考文综复习技巧》,《中学历史报》,陕西师范大学,省级。
18、2006年3月9日,《文综复习:梯度训练,培养能力》,《沧州日报》,市级。
十一、承担研究课题情况:常树青老师在参与高中历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培养和带动本组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很大进步,近几年,历史组有他指导的多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种评优课中获奖。
1、“九五”期间参与了学校教科室主持的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中学生学习策略分析”(已结题)。
2、“十五”期间,参加了河北省重点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本课题2006年已结题。
3、1996年3月份,成为“中学历史思维方法指导与训练”沧州市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思维和高度概括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反应这种方法较好。
4、自选教改课题——历史列表与专题归纳法。
在20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自选教改课题——中学历史结构教改实验。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宏观上让同学们掌握教材的结构网络,把教材内容纳入教材结构体系,指导原则是“宏观把握、微观入手”,使同学们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既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6、自选教改课题——中学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研究性课程及校本课程的探索。
常树青老师对历史目标教学法、历史列表与专题归纳法、历史知识结构教学法、历史思维方法进行长期研究与探索,并取得重要成果。
撰写了5部国家级专著:任副主编编写《高中历史知识结构》(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高中历史分类复习与测试》(海洋出版社出版);编著《五四爱国运动》(入编《爱国主义教育文库·近代风云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编著《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任副主编,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编著《名人名文名诗精粹》(主要撰稿人,新华出版社)。
发表《提高科研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50多篇论文2000年7月撰写的《中学开设历史选修课、活动课的基本构想》获河北省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该文2001年2月获《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的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二等奖。
2000年9月撰写的《提高教育科研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关于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研究与思考》获河北省第七届优秀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2003年6月撰写的《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创新意识,深化研究(探究)性学习模式改革》发表在《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