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探析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探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300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探析 李 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与计划生育政策配套实施的重要公共政策,其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包括子女的成本——效用分析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理论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0-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在我国经济尚有待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仍存有忧虑的状况下,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举的方式,倡导人民群众自觉进行计划生育,进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反哺效应 这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决策进行理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认为人们是否生育主要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用的比较。

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人们将选择生育下一个孩子,反之,则人们将不再生育孩子。

•孩子的成本。

哈佛学者哈威莱宾斯坦认为,父母将孩子生出并养育成人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所谓直接成本,是指从母亲怀孕到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需支付的一切费用和时间;间接成本,又称为机会成本,是指父母养育孩子而导致其自身蒙受的损失,如母亲怀孕期间收入的减少、父母为照料孩子而失去的工作培训机会、休闲时间等。

收入与孩子的成本、效用的关系。

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生养孩子的成本越大;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效用间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则孩子的效用越小。

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对农村家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村,生养孩子的边际收益远大于边际成本。

从孩子的成本来看,在农村抚养孩子的直接成本较明显,而间接成本则不甚明显。

当前,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作为巨大的吸引源,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农村居民,据统计,当前全国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亿,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却大多交由身在农村的父母抚养,他们只需将子女的抚养费用寄回农村即可。

与城镇孩子相比,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花费要小的多。

然而,农村孩子的效用却非常明显。

如子女能够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能够保障父母的老年生活等。

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家而言是出于对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计生家庭而言则是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自身的生育行为。

因此,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给予计生家庭一定的补偿,即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二、风险社会理论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防范效应 风险社会理论自上世纪以来就颇受学者们的关注。

在•众多研究此理论的学者中,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研究颇受推崇与认可。

1986年,在著作《风险社会:面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中,贝克第一次运用风险社会的概念并给予风险一词新的内涵。

他指出:“风险是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他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2]在贝克看来,社会可依据发展阶段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及风险社会,风险在不同社会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

前工业社会需要面临由自然界无可抵御的力量所引发的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工业社会需要面临诸如生产安全、关系生存及性命的意外伤害等风险,风险社会则主要面临由经济体系运行混乱、政治冲突日益国际化、现代高科技的负面效应等带来的金融风险、生态风险、核风险及技术风险等。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研究风险社会时,将风险发生的原因与人的关联作为依据,把风险分为非人为的外部风险和人为制造的社会风险。

其中非人为的外部风险是指由自然的固定性和不变性引发的风险,如洪灾、地震等等,人为制造的社会风险指由人类发展引发的,由人类不断掌握与发展的认知对世界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在人类没有多少经验的状况下产生的,如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及核泄露危机等。

与贝克不同,吉登斯主要通过制度视角探究风险社会,他认为当前的社会不仅仅是风险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信任机制发生重要转变的社会。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环境资源承受力制定的人口政策,毫无疑问,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国家通过将计划生育政策上升为国策,用人为的方式控制人们的生育行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进而产生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现实给独生子女家庭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险。

对独生子女而言,社会风险包括成才风险、成长风险、婚姻冲突风险和自身养老风险;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社会风险包括独生子女的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对独生子作者简介:李娜(1981- ),女,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4.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1加快发展新疆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思考张 涛(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对于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服务业;科学发展观;快速协调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1-2一、新疆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综合分析来看,新疆服务业的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稳定,而且规模也比较大;新兴服务业在新疆服务业中占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发展速度扶摇直上。

1、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仓储其年均增长值达8.12%,和同期服务业相比增速平均高1.86与2.42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发展平稳,是我区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

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稳定发展,是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

3、金融保险业发展迅猛,比重及对经济贡献率均有所上升。

金融保险业年均增长值达9.2%,比同期服务业和GDP 的增速高5.9和4.3个百分点。

4、房地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5、社会服务业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是整个服务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产业。

女社会而言,社会风险则包括发展风险、国防风险和责任风险(穆光宗,2009)。

这些社会风险一旦发生,势必构成对和谐社会的威胁与挑战。

为了防范社会风险的发生,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国家理所应当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三、社会交换理论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强化效应 社会交换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埃默森等。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在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下实施,因此,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视为一种交换,而人们在这些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可看作是一种交换关系。

为解释人类的基本行为,霍曼斯借助和改造其它学科的相关概念,构建了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它包括如下六个命题:一是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常常得到酬报,则该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

二是刺激命题:如果过去一个或一组特定刺激的出现常与给予某人行动奖赏相伴随,则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该人越可能采取该行为或相似行为。

价值命题:一种行动的结果对某人价值越大,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四是剥夺——满足命题:近期内某人越是常常得到某一特定报酬,该报酬的追加对这个人的价值就越少。

五是攻击——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动没有收到其期望的报偿,或得到他预料之外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可能采取攻击行为,此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了他想要的报偿,特别是比他预计的报偿还多,或者没有受到预料中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六是理性命题:在对行动进行取舍时,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认知,选择那种获利几率越大,行动结果总价值越大的行为。

从社会交换理论秉持的基本观点透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可以发现,政府和家庭作为拥有多元化需求的不同行为主体,二者之间存在如下交换关系:一方面,政府为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号召家庭牺牲部分家庭利益,少生育子女;另一方面,家庭因放弃生育行为导致其物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需要政府通过相关的政策让渡部分利益给家庭,从而补偿家庭受损的利益。

这一交换行为的结果就是家庭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奉献,计划生育政策也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而霍曼斯构建的人类行为一般命题系统通过分析外在刺激与人们的心理动机、行为的关系则很好地向我们预示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强化效应。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质上是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放弃生育行为的赞赏和鼓励,根据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和价值命题,对已获得报偿的计生家庭而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在于强化他们少生孩子的想法,而对尚未生育的家庭而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在于引导他们遵循计划生育政策,放弃计划外的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 Leibenstein.H.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Wiley,New York,1957. [2] 乌而里希、贝克等.自由与资本主义[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9.责任编辑:罗 红作者简介:张涛(1978- ),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