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技术管理,遏止和杜绝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的有关规定等要求,结合矿井地质灾害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二条:组织机构
1、成立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防治水科、生技科、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财务科、市场科等单位正职。
2、领导组下设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治水科。
主任:防治水科长
成员:调度室、生技科、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财务科、市场科等相关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
第三条: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矿井地质灾害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精神。
2、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
3、负责矿井重大水灾事故的抢险、指挥、协调。
第四条: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职责
1、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的日常管理,贯彻落实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的决定、决议,制定并落实《矿井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3、负责矿井水灾事故抢险时的技术工作。
第五条地质测量科职责
1、履行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职责,负责全矿的地质灾害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
每年初编制下发《年度矿井地质灾害工作计划》,修编完善《矿井地质灾害管理办法》等有关地质灾害规章制度。
2、负责日常地质灾害标准化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提供矿井地质灾害相关技术资料。
3、编制《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参与《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中灾害事故部分的修订工作,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协助制定抢险方案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4、负责编制综采工作面地质灾害方案,参与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工作。
5、掌握地质灾害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地质灾害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6、对探明的导水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65条的规定,设计防水煤柱或岩柱。
7、负责因受采动影响引起的地表裂隙、塌陷调查和治理工作。
8、负责开展地质灾害科技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井田地质构造导水规律,探讨、摸索、制定和落实矿井地质灾害的可行措施;(2)探讨各类地质灾害措施实施效果,包括探、放、疏、排、截措施实施效果;(3)研究总结矿井排水经验,对排水系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解决问题,达到设计最合理、选型最配套,从而优化矿井防排水系统;(4)针对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导水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赋水性,研究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措施;(5)探讨带压开采区地质灾害科技攻关工作。
第六条:调度室职责
1、负责地质灾害相关工作的协调、指挥。
2、每年雨季前编制、下发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并牵头落实。
3、负责在矿井发生突发性涌水事故或淹泵、淹巷、淹工作面事故时,统一组织协调抢险工作,保证抢险物资、人员等及时到位。
根据矿抢险救灾指挥指示启动《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抢险救灾。
4、根据地面防排水要求,协调落实防水、疏水和排水系统工程,确保地面防洪安全,防止地表水流入、渗入井下。
5、负责组织灾害事故抢险救灾队伍并进行抢险救灾演习。
6、负责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向矿山救护队申请救助。
7、负责在灾害事故中抢险救灾的其他协调工作。
第七条:生产技术科职责
1、负责采掘开工作面、安装或回收工作面、井底车场、大巷、盘区巷道等排水责任区的划分、移交、管理、考核工作。
2、负责井下各盘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并组织审批、实施和验收工作。
3、负责督促各施工队组制定本队组防排水措施,监督检查防排水情况及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纳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中。
4、负责安排施工队组在雨季前完成对中央水仓、采区水仓的清挖煤泥工作,负责安排施工队组根据实际情况对井底车场水沟、采区大巷水沟、综采工作面临时水仓定期进行煤泥清挖。
5、负责临时、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
第八条:安全科职责
1、负责参与、监督水灾事故抢救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组织和协调对事故的调查工作。
2、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3、负责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地质灾害措施执行情况。
第九条:机电设备科职责
1、负责督促、协调和落实各施工队组探放水、抢险救灾排水设备的储备和发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