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pptx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pptx
▪ (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
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预报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可能 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地质 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 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五项措施
一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立地质灾 害监测网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预报预警最基本的手段。
二是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县级年度地质 灾害防治方案主要是以重要地质隐患点的防治和减 灾措施为主。
三是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突发性地质 灾害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预防 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地 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 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 。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 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 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共七章四十九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三章 地质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防 第四章 地质灾害应急 第五章 地质灾害治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的技术人员;(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
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
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禁止性规定]禁止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
▪ 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 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 政府承担防治责任;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 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 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五项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 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陕西省国土资厅政策法规处 二○一二年九月
贾海燕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简介
▪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 理办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 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地质灾害治理工 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简介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简介
危险性评估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
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
书。
▪ 第三十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资质管理制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确定,应当与地质灾害 形成的原因、规模以及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相 适应。
四是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 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由政府领导负 责,有关部门组成,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
五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有关资
质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制度] 国家对从事地
(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评
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 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 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 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简要介绍 ▪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 ▪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五项制度 ▪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五项措施 ▪ 五、《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有关资质管理
的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简要介绍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2003年11月19日由 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11月24 日由温家宝总理签发国务院第394号令公布, 并于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
格,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
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一)有独立的法人
资格;(二)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
▪ (一)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条规定,国
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国务院国土资源 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 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 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 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 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 内的地质灾害调查。
承担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的 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 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 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 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活动,并承担相应的 责任: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一定数量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 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 行性研究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 告。
(四)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工程资质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凡是从事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 工及监理单位,都必须经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 门对其资质条件进行审查,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 ,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工作。
(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四)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