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汇集复习讲义一、读文章,理解词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有________、,喻体是、。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第一课时(50分)一、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5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信。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答案略)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竞跃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3、朗读,划分节奏:(6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19分)(答案略)(1)答谢中书书________书______(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

(4)青林翠竹(5)四时______俱_____备。

(6)晓雾将歇______,(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9)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

(10)自康乐以来:(11)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二、整体感知:5分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1分)美3、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二、积累:读读背背——古诗词中的山和川(10分)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⑤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⑧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30分+15分)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指人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消散)2、、翻译句子:(8分)(答案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文本探究:(19分)1、课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3分)“欲界之仙都”2、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分)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__色彩配合_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6分)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姆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嵌(qíà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季)(3)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向西北、朝西北)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3、根据上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7分)(1)《答谢中书书》奇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潭西小丘记》奇状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4分)(2)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做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做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答案:1(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4)向西北,朝西北2、(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3、(1)奇奇状(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做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做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l2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2分)答案:(三)文言文阅读8.C9.(1)交相辉映(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4)忽然10.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11.清澈、透明、纯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