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打印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打印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名师总结文言文实词、虚词,建议背诵学习)(绝对精品文档,对2019年高考很有帮助,价值很高)(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当之郡,道要昌邑。

(《四知》)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者⑴指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③余闻而愈悲。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6.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7.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而已)罢了。

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安⑴怎么,哪里。

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又安敢毒邪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⑶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尔⑴同“耳”,罢了。

例: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非死则徒尔。

⑵你的,你们的。

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⑶那。

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从那时以来。

)⑷作助词。

例:①始尔未为久②呼尔而与之⑸如此,这样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夫⑴丈夫。

例:①其夫呓语。

②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③夫妻隅。

⑵成年男子。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⑥吾,义夫也。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①夫战,勇气也。

②夫精念存想。

(4)这,那。

例: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④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器矣。

(夫:一说作助词。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夫婿)丈夫。

例: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盖⑴表推测,原来例:盖竹柏影也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④盖追先帝这殊遇。

⑷大概,大约。

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

②盖聪明蕴蓄者久矣《戴震难师》⑸发语词。

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⑤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故⑴原因,缘故。

例:①马无故亡而入故。

②问其故。

③楚王问其故④既克,公问其故。

⑥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⑦人问其故。

⑨何故而至此?⑵本来,原来。

例:①两狼并驱如故。

②宋将军故自负。

③此物故非西产。

⑶旧的。

例:温故而知新⑷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⑸所以,因此。

例: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

⑥故不为苟得也。

何⑵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⑷多么。

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⑸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⑹怎么。

例:徐公何能及君也?「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①今日之事何如?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尔何如?「何由」⑴如何。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乎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④然,胡不己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 (12)技盖至此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⑸同“于”。

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颓然乎其间。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或⑴有的人,有人。

例:①或以钱币乞之⑵有时。

例: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而或长烟一空。

⑤或遇其叱咄,色愈恭,⑷或许,也许。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⑹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

例: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既⑴已经:……以后。

例:①既克,公问其故。

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

⑵「既而」例:①既而儿醒,大啼。

莫⑴没有什么。

例: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⑶没有谁。

例: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⑨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⑷同“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

⑸不例:莫相知《黔之驴》乃⑴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⑵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⑸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且⑴将,将要。

例: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今且九十。

③久居,祸且及汝。

⑶而且,并且。

例:①余悲之,且曰。

⑷况且,再说。

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

)⑸尚且,还。

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然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康肃忿然曰。

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

④夫子喟然叹曰。

⑵然而,但是。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⑶如此,这样。

例: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④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⑸「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⑴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若⑴如果,假如。

例:①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⑧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⑵像,好像。

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貌若甚戚者。

⑩呆若木鸡。

(1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13)若是其甚与?⑶你(的),你们(的)。

例:①若毒之乎?③更若役,何富贵也。

虽⑴即使,纵然。

例: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⑵虽然。

例: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虽不谓吾言为是《与妻书》为⑴成为,变成。

例:①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⑵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

⑷是。

例:①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⑹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0)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焉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在其中)②不复出焉。

(焉:从这里。

)③永之人争奔走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