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幼儿中期已经()。

A、有初步的时间概念B、可以辨别昨天、今天、明天C、没有时间概念D、可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2、注意属于()。

A、认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特征D、心理过程3、()也称作轻微脑功能失调。

A、好动症B、多动症C、书写障碍D、行为障碍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一定关系D、完全无关5、“一心两用”,这是注意的()。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6、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A、知觉B、感觉C、色觉D、视觉7、马斯洛创立了()。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机能主义8、狼孩之所以心理上与正常儿童有本质区别,主要原因是()。

A、遗传因素B、缺乏营养C、受狼的影响D、脱离社会环境9、()被称为“生命中枢”。

A、延脑B、脑桥C、中脑D、间脑10、有预定目的而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11、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A、反应B、反映C、反射D、应答12、()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1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变化的特点C、新异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1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斯金纳C、冯特D、华生15、阿格诺索娃研究发现,五岁儿童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约为()。

A、6分8秒B、7分6秒C、8分4秒D、9分2秒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A、游戏B、学习C、劳动D、娱乐2、“一目十行”说明一个人注意的()非常好。

A、分配B、广度C、转移D、范围3、脊椎动物如()等也有简单的心理活动。

A、鱼类动物B、两栖类动物C、鸟类动物D、爬行类动物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B、抑制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5、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有()。

A、教育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6、六岁幼儿能辨别()等方位。

A、左、右B、上、下C、前、后D、内、外7、注意具有()和调节、监督功能。

A、指引B、选择C、保持D、激励8、个性是由()构成的。

A、个性动力系统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D、个性心理特征9、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的知觉组织原则有()。

A、相似原则B、封闭原则C、接近原则D、统一原则10、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

A、运动觉B、味觉C、嗅觉D、机体觉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你认为对的打“√”,认为错的打“×”,并改错。

)1、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

()2、幼儿已懂得透视原理,知道近物大远物小的道理。

()3、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分化是相对的。

()4、“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此话出自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5、幼儿分辨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叫视力。

()6、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活动又受到人的心理支配调节。

()7、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

()8、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这属于联觉现象。

()9、调查法是最具有心理特色的方法。

()10、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占优势。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知觉的基本特性如何?3、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5、简述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案例:王老师是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她最近很苦恼。

在组织班里活动时,她发现小朋友们很难集中注意,教室里一有响动,他们就会分心,无论是听故事、画画还是看图书,也只能专心几分钟。

这样一来,王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方案往往不能得以有效实施,为此,她很着急……请问:(1)根据注意理论,王老师需如何分析孩子注意分散的原因。

(2)结合本案例谈谈要提高幼儿教育效果,王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如何防止儿童分散?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D2.B3.B4.B5.C6.A7.A8.D9.A 10.C11.B 12.D 13.D 14.C 15.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2.BD3.ABCD4.AB5.ABC6.BC7.BC8.BD9.ABC 10.AD三、判别改错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改为: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改为:幼儿常常不懂得透视原理,不知道近物大远物小的道理。

3.√4.×改为:“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此话出自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

5.√6.√7.×改为: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8.×改为: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这属于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现象。

9.×改为:测验法是最具有心理特色的方法。

10.×改为: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因素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3)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

2.答: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1)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已具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3.答: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

进入幼儿期后,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中班幼儿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到十分钟左右。

在短时间内,他们还可以自觉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种并非十分吸引他们的活动上。

中班幼儿已能同时注意到几种对象,注意的分配能力有所提高。

大班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十至十五分钟。

就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来说,大班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的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

4.答: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理论的科学。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具体分为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实现目的而进行的选择方法、执行计划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5.答: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和其生活环境。

通常把动物心理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答:(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主要有:无关刺激过多;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2)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策略有: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灵活地交互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