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 分)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分)D )。
A.0-1 岁B.0-3 岁C.0-5 岁D.0-6 岁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 想象B. 记忆C. 知觉D. 感觉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C )。
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深度知觉D. 方位知觉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D )。
A. 陈鹤琴B. 布鲁纳C. 皮亚杰D. 艾宾浩斯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A )。
A. 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C .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性攻击行为三、简答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分)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__ 的特点。
(1)幼儿攻击__ 频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4)幼儿的攻击__ 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 分,共20分)案例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
每次画画总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
拼图也是这样。
爸爸见此很不满意。
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兰兰不听,还是拿起笔来就画。
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此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
2 .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引导像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
1 、答: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趋势。
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不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来像什么就说是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
2 、答;不合理。
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我的建议是:1) 聆听孩子的表达孩子自己的想法是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的,仔细去聆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他的创意和发展。
(2)给予孩子以肯定的鼓励。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用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给予肯定的鼓励是对孩子发展最大的帮助。
(3)耐心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和习惯。
你的耐心引导会激发孩子学习和表达的激情。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xx-08-17 10:24:37)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心理2. 注意3. 形象记忆4. 再造想象5. 创造性思维二、填空: ( 每个空1分,共30分〉1. 1879 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 在( )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 ) 中分离出来。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 心理现象分为( ) 和( ) 两大类。
前者包括( ) 、〈〉和( ); 后者主要是从〈〉、( ) 和( - .) 等方面反映出来。
3.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 ) 、( ) 和( ) ,其中〈〉是主导活动。
4. 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 )自始至终都离不5. 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
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 ) 观察、( ) 检查、( .) 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 . )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 ),也是个体与( )保持平衡的保障。
7.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 ) 再( ) 然后是( ) 。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 示范。
8.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 、( ) 、( ) 三个基本环节。
9. 言语是(. . ) 借助( ) 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 ( 每小题2分,共10分〉1. 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2. 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 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了。
()3.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4. 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 强、平衡、灵活型”。
()5. 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感⋯⋯()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 分钟,中班幼儿可达到10 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
" 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2. ? 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 布卢姆以17 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 一岁,20%; 四岁,50%; 八岁,80%; 十二岁,92%; 十七岁,100%" 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五、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一共20分〉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 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六、论述题: (20 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学前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 注意: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 形象记忆: 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 再造想象: 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 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 每个空1 分,共30分〉1. 冯特、德国莱比锡、哲学2.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3. 游戏、学习、劳动、游戏4. 独立、心理过程5. 临床、神经系统、心理6. 感知觉、基础、环境7. 上下、前后、左右、" 镜面"8.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9. 个体、语言三、解释心理现象: (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2. 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 适应4. 气质的掩蔽现象5. 说明幼儿在能力的类别上存在差异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能说出小班15 分钟,中班20 分钟,大班25 至30 分钟,给3分: 能够举出一些实例或能从理论方面表述清楚即给2 分。
共5 分。
2. 能结合实际,说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可酌情给3-5 分。
五、简答题: ( 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2. 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说明儿童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可给2 分: 以下每条2分,没有举例的只给1分: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 树立良好榜样; (3) 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 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六、论述题:(20 分〉1.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并能从多个角度举出实例来论证( 15-20 分)2. 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也能结合部分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举例但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