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作家施耐庵及其《水浒》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能有声有色地讲解2-3个小故事。

3.通过个体阅读、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欣赏其艺术魅力。

4.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5.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1.创设情境,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2.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正确的是非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引领阅读,圈点笔记;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搭建舞台,展示交流;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指导预习1.课前阅读名著《水浒传》,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了解故事内容,做好复述准备。

2.指导几个学生准备2——3个《水浒》中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分析其中一个经典人物,形成书面材料。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教师补充。

(重点内容出示ppt)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三、走进作品《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

1. 回顾《水浒传》经典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鲁智深;风雪山神庙----林冲;醉打蒋门神、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武松;2.人物绰号知多少?①学生发言,共享所知。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等、菜园子张青等。

②总结归纳命名绰号的规律《水浒》中人物绰号有以长相命名的,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有以性格命名的,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等。

③为什么他们的绰号至今还会留传于世?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有创造性,显示人物的特征,不具有侮辱性。

四、分析人物形象回忆相关情节,比较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

武松、鲁智深、李逵1.武松(1)介绍武松(2)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xiū)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

(3)投影出示醉打蒋门神片段,师生共赏:施恩只得依了武松。

第二天,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却装成十分醉。

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在槐树下乘凉,猜想这就是蒋门神。

武松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嚷嚷着:"店家过来!"酒保跑过来,"客官有什么吩咐?"武松说:"我问你,你家主人姓什么?""姓蒋。

"武松说:"为何不姓李?"过了一会儿,武松说:"叫那妇人下来,伴我喝酒。

"酒保说:"那是老板娘。

"武松说:"就便是老板娘,陪我喝酒有什么关系?"柜台后面的老板娘火了,"你这该死的贼!"武松提起老板娘,扑通一声丢进大酒缸里。

几个酒保过来,也被武松扔进了酒缸里.一个酒保跑去叫来了蒋门神,蒋门神吃了一惊,大步赶过来。

武松迎上去,举起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转身就走。

蒋门神大怒,正要追赶,没提防武松回转身起左脚踢中蒋门神的小肚子,疼得蒋门神蹲下去,紧接着武松的右脚又起,踢在对方额角,蒋门神往后便倒。

这一招有讲究,叫"玉环步,鸳鸯脚"。

武松踩住蒋门神,一顿重拳,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文段,结合其他章节总结武松性格特征: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嫉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2.鲁智深(1)介绍鲁智深(2)外貌描写: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3)播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影视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158—166页《拳打镇关西》选段,画出描写鲁达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探究总结鲁达性格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嫉恶如仇、脾气暴躁、仗义疏财、粗中有细3.李逵(1)介绍李逵(2)外貌描写:黑熊般的一身粗皮,铁牛似得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可怕天蓬恶煞下云梯学生回顾书中关于李逵的章节: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假李逵剪道截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黑旋风扯召骂钦差(3)投影摘录的一些李逵的语言:宋江正看着李逵吃惊,那李逵也在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

若是闲人,我却拜甚!”“哥哥把老汉的女儿送还便罢不然我将你砍死然后再一死下去陪哥哥”娘的,你家皇上姓宋,俺家哥哥也姓宋,他做得皇上,俺家哥哥也可以做得!俺铁牛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杀官造反的事。

大哥若要造反,铁牛便头一个冲进那东京城内,把那皇帝老儿捉来砍了头下酒喝!然后大哥便做了皇帝,俺铁牛好歹也能做个威武大将军!“罢了!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赏析,分析李逵性格并总结:嫉恶如仇、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率真无心计、藐视权贵4.归纳人物性格异同: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但武松有勇有谋、胆大心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五、拓展延伸1.如何正确看待水浒英雄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那个时代,他们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鲜明的性格,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让我们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认识黑暗的封建社会。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他们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义气,独来独往的个人英雄主义应有正确的认识,不可以盲目搬用,要有法制观念,要依法办事。

2.正确解读《水浒传》读《水浒传》,尤其是青少年读《水浒传》,要对江湖义气进行理性地分析,不可以把其中的消极成份当成自己的处世信条。

另外,也不要用现代的道德观念衡量《水浒》人物,因为梁山好汉按现在的观点看,都是一伙强盗,不管有辜无辜,喜欢灭门。

比如民间很喜欢的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别人全家老幼,连奴婢仆人也没放过;宋江报黄文炳之仇,袭江州,同样灭了满门;李逵就更不用说了,杀人无数。

至于十字坡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那也是骇人听闻。

除去这些负面成分,梁山好汉更多的还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行侠仗义。

六、课堂小练习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___鲁达__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李逵__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人白虎堂”是名著_《水浒传》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林冲___ 。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吴用___,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智取生辰纲_ 。

4.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与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吗?请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__林冲_ 故事情节名称:__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___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这位英雄是__武松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武松打虎__。

七、作业:下面两题任选其一,写成不少于200字的文字,工整地写在作文本上。

1.在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形象?为什么?2.在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中,你最不喜欢哪一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八、板书设计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嫉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鲁智深嫉恶如仇、脾气暴躁、仗义疏财、粗中有细李逵嫉恶如仇、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率真无心计、藐视权贵教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复述的比较完整,介绍了主要故事情节。

但个别同学直接“百度”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复述时出现了雷同现象,原因是没有看完《水浒传》文本,为了应付差事,只好求助于电脑。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总结《水浒传》的人物性格,这对于初中生来说,确实很有难度。

所以我先让同学们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大屏幕出示。

一部文学经典名著,更应该传达给我们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正能量,让我们从中看到文学浸润心灵的非凡魅力。

《水浒传》让我们看到了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义气情结,这正和我们现在提倡的“见义勇为”精神相契合。

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见义勇为,不能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而触犯法律,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