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学名词

营养学名词

1动物营养学: 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的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初水: (自由水、游离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风干(半干)状态(基础):60~70℃
3吸附水:(结合水、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全干(绝干)状态(基础):100~105℃吸附水
4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盐类或者氧化物)。

5 粗蛋白质: 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6 粗脂肪: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7.粗纤维: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8.中性洗涤纤维(NDF)
9 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的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10 物理消化:指通过牙齿和消化道壁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将食物由大颗粒状态变成较小的颗粒。

11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12 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13 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14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15 抗营养因子ANFS :指饲料中本身含有的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饲料消化的微量成分。

16 蛋白质:protein ,是指由氨基酸(AA)组成的一类数量庞大的物质的总称。

17 粗蛋白质:protein ,是指由氨基酸(AA)组成的一类数量庞大的物质的总称。

18 热损害:美拉德反应(Mallard):肽链上游离的氨基,与还原糖(葡萄糖、乳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

19 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多余的NH3 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并在肝脏转成尿素。

所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过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次被瘤胃微生物分解产NH3 。

这种NH3 和尿素生成的不断循环,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20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这种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

21 蛋白质的质量:是饲料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满足动物维持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

22 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23 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特定条件下必需由饲料供给的AA.
24 非必需氨基酸(NEAA):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25 限制性氨基酸(LAA)::是指定饲料或饲粮中的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26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 BV):动物利用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

27 净蛋白利用率(NPU):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28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要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

29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酮或其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物质的化合物的总称,
30 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

31 纤维:视为不能被动物自身所分泌的消化酶消化的饲粮组成成分
32 脂类: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33 脂类的氧化酸败: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空气(氧气)的作用或者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形成醛、酮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这个过程称为脂肪的酸败作用。

34 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的过程。

35 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CHO和Pr,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HI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36 褐色脂肪:出生的哺乳动物(猪除外)如初生羔羊,犊牛人类婴儿等颈部,肩部腹部有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称为褐色脂肪
37 必需脂肪酸(EFA):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或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38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
不饱和脂肪酸。

39 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是动物的第一需要。

40 热増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的那部分热能
41 总能(GE):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

42 消化能(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43 粪能(energy in feces,FE):粪中所含的总能(不能消化的养分随粪便排出)。

44 代谢能(ME):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

45 尿能(energy in urine,UE):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

46 UeE:内源尿能,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所含的能量。

47 .净能(NE) 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48 淀粉价:1千克淀粉在阉公牛体内沉积248克体脂肪(9.858MJ NE)称为一个淀粉价。

49 能量总效率:指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摄入饲料的有效能之比
50 能量净效价:指产品能量与摄入饲料中扣除用于维持需要后的有效能的比值
51 化学分析法: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2 消化实验:用动物测定饲料养分经过其消化道后的消化率。

53 体外消化实验:是指模拟消化道,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

54 平衡实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称平衡实验。

55 生长实验:也常称饲养实验是通过饲给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对其增重、产蛋、产奶、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有时也包括缺乏症状出现的程度,来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

56 任食(ad libitum)指动物自由接触饲料,任意或自由采食。

57 限食(Controlled feeding)对动物的采食进行一定的限制
58 纯合饲粮:指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如合成氨基酸、纯化的淀粉等。

59 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 是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60 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是指动物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

61 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

62 随意采食量(V oluntary Feed Intake,VFI):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63 实际采食量: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64 规定采食量: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

65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66 饱(satiety):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67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

68适口性: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

69 维持:是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在此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相对恒定,体内分解和合成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70维持需要: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71 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
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72 绝食代谢:指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73随意运动:在绝食代谢基础上,动物为了维持生存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74内源尿氮(EUN)动物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75 代谢粪氮(MFN):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氮。

76 基础代谢=MFN+EUN+体表氮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