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滨海旅游业发展规划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嘉兴市旅游局嘉兴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五年五月第六章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22一、总体布局22目录 (1)第一章规划总则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期限 (3)三、规划依据 (3)四、规划原则 (4)第二章背景分析 (5)一、滨海旅游发展概述 (5)二、区域背景分析 (7)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2)一、旅游资源调查 (12)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4)三、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4)第四章嘉兴滨海旅游SWOT 分析 (16)一、优势 (16)二、劣势 (16)三、机遇 (17)四、挑战 (18)第五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19)一、总体定位 (19)二、设计理念 (19)三、发展战略 (19)四、形象定位 (20)二、分区规划221、钱塘1号滨海风情廊………2、九龙山滨海旅游区………3、乍浦文化旅游区………4、海盐湿地旅游区………5、南北湖休闲旅游区………6、尖山生态旅游区………7、海宁观潮旅游区………8、王盘山生态旅游岛………9、白塔山生态度假岛………第七章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一、旅游市场分析 (23) (25) (28) (33) (35) (41) (46) (46)4848二、旅游市场细分 (49)三、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50)四、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51)第八章旅游产品与营销策划 (52)一、旅游产品体系 (52)二、旅游线路设计 (53)三、旅游营销策划 (53)四、发展智慧旅游 (55)第九章旅游保障系统规划 (51)一、交通规划 (51)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1)三、环境保护 (59)第十章分期实施与投资估算 (55)一、分期实施 (55)二、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55)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57)一、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战略 (57)二、制定更加有利于滨海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 (57)三、完善滨海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58)四、加强滨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58)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嘉兴市平湖、海盐、海宁部分行政区域(杭浦高速公路至杭州湾沿海区域),重点为滨海新区,陆域面积约为227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155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 年,共16 年,分为两期,其中:近期:2015-2020 年,6 年;中远期:2021-2030 年,10年。
三、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 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务会,1998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 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务会,2007 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 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 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 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 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 年;11、《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 年。
(二)相关文件及规划1、《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年;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 年;3、《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4、《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2014);6、《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 年);7、《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8、《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嘉兴市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13);10、《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的实施意见》(2014);1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嘉兴市实施方案》;12、《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13、《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14、《嘉兴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15、《嘉兴市海岛保护规划》;16、《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17、《嘉兴市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18、《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
(三)技术规范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2、国家标准《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2003) ;3、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4、国家标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5、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全国汽车自驾游基地标准》。
四、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按照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格遵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区域旅游产业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多元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将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市场开拓、旅游教育培训等环节,努力实现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嘉兴滨海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2、创新发展原则顺应消费市场变化趋势,结合嘉兴沿海的滨海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结合全球化、同城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更新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创新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推动嘉兴滨海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3、差异化发展原则根据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和滨海新区不同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镇结构等特征,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开发、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方针,明确不同区域旅游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实现功能互补、特色各异、层级不同、错位发展。
4、国际化发展原则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制订规划、设计产品、打造项目和创新业态,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发国际化产品、实施国际化营销、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国际化服务、进行国际化管理,使嘉兴滨海旅游全方面与国际接轨,促进杭州湾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5、融合发展原则充分释放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功能,加快推动嘉兴滨海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发挥旅游业在实施产业替代、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休闲产品和休闲业态,全面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力和推动力。
第二章背景分析一、滨海旅游发展概述(一)国际滨海旅游发展概况1、国际滨海旅游发展趋势滨海旅游业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以大海、阳光、沙滩组合的“3S”滨海旅游蓬勃发展,国际旅游者的主要流向之一就是海滨及海岛旅游区。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当前滨海旅游业收入已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3 倍;全世界40 大旅游目的地有37 个是沿海国家和地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
当今世界滨海旅游主要有四大区域市场,一是地中海沿岸,二是加勒比海沿岸,三是大洋洲区岛屿,四是东南亚岛屿。
从发展趋势看,世界滨海旅游重心,呈现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态势。
滨海旅游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特种旅游蓬勃兴起。
如海上垂钓、海底潜游、海上高尔夫、游艇旅游、邮轮旅游、远洋探险、荒岛生存等。
二是文化与旅游结合更加突出。
注重海洋文化与本土历史文化的结合、海洋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合、海洋文化精髓与海洋生态资源的结合。
三是海洋生态旅游备受关注。
旅游热点从3S(阳光、海洋、沙滩)转到3N(自然、怀旧、天堂),并向低碳和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2、案例与借鉴(1)法国“ 蔚蓝海岸”景观路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滨度假胜地,18 世纪末专供贵族使用,目前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旅游胜地,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借鉴之处:• 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使历史古迹、文化艺术、阳光沙滩、帆船码头、休闲高尔夫、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美食等旅游资源,既能够使游人领略到自然风光享受休闲度假,又能使游人了解当地乃至整个法国的历史和文化。
• 注重借助本身特有优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重点开发游艇业,世界上的豪华游艇在服役过程中,至少访问过其游艇码头一次。
• 注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别具特色的餐馆旅店等使“蔚蓝海岸”的配套设施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景观。
(2)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旅游带形成于20 世纪30年代,位于维多利亚州的西南部沿岸,筑有全长350 公里的滨海公路,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海岸旅游带之一。
借鉴之处:• 以自然风光为重点,兼顾人文景观,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沿途的旅游资源。
• 注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并尤其注重配套设施建设人性化。
• 注重传统滨海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更侧重于交互式娱乐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结构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化过程。
(3)美国加州黄金海岸是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贯穿其中的加州一号公路始建于1919 年,全长1055 公里,途经加州太平洋西岸12 个县和200 多个景点。
借鉴之处:• 注重突出滨海旅游区的主题概念。
• 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建设完善的交通系统。
• 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发。
尤其注重对特定人群和消费群体的宣传,在旅游产品创意方面做文章。
(二)国内滨海旅游发展概况1、国内滨海旅游发展趋势进入20 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滨海旅游业迅速崛起,北起丹东、南到三亚,在黄金海岸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上,旅游开发浪潮叠起。
从北向南,我国已形成环渤海滨海旅游区、长三角滨海旅游区、泛珠三角滨海旅游区。
3 个海滨海旅游区,拥有53 个滨海旅游城市,其中18 个城市创造了80%的滨海旅游产业收入(包括嘉兴市),滨海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以20%~30%的速度递增。
滨海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除“ 观海景、戏海水、尝海鲜、买海货”等传统旅游项目外,还着力推出冲浪、帆板、水橇、游钓、海上快艇兜风、游艇、高空跳伞、沙滩球类等一批富有特色、新奇、刺激、参与性强的现代滨海旅游项目,使游人能够享受滨海旅游带来的无穷乐趣。
滨海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我国沿海及岛屿的开放与开发,并引起国外对中国滨海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批准的11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就有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上海横沙岛、福建湄州岛、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等6 个属于海洋、滨海风景区。
滨海旅游业还成为外商竞相投资开发的热点。
海南琼海万泉河经贸旅游区、秦皇岛海洋花园、大连金石滩海洋娱乐中心、珠海海上温泉旅游乐园、粤西金海湾旅游城、青岛水晶城等一大批投资数亿、几十亿元的与外商合资、独资旅游开发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正迎来全方位、大规模开发滨海旅游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