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和发展思路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营思路单一,以木养场,发展前途堪忧。
我县国有林场发展初衷是保生态、保水土,但木材成林了,县财政取消了拔款,林场基本是以砍木维持单位工员工资、运行和管护,而林场也没有做活林木综合开发文章,经营单一,特别在上世纪九十代末,错失良机,没有做好林木综合开发文章,除人员队伍壮大外,其它经营上的没有任何发展。
从而造成林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此下去,五个林场在8年之后,均将成为荒山秃岭,将是我县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
二是管理不规范,单位运行成本节节攀升。
我县林场发展历程长,但管理没有系统性、规范化。
主要是:单位性质。
1958年前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到1998年进行林场改革,定性为正科级生产性事业单位(隆发[1998]2号文件);到2008年定为副科级事业机构(隆编发[2008]3号文件)。
招工:1998年国有林场改革,在隆发[1998]2号文件规定:取消自然增长招工制度,对在本场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退休职工,可以按“退一补一”的原则。
这文件其它条款均没有执行,只有这“退一补一”政策一直在执行,造成林场人数突增。
2010年一年就增加人,现在五个林场不在岗人员达人,占总人数的 %。
而且进人条件基本要求,初中文化、农村户口、关系户均可以招工。
职工内退:2010年五个林场一年内退人员增加30人,基本是放水。
定员定岗:单位管理岗位、后勤岗位、护林岗位等没有统一管理办法,主观性很强,人为操作。
一方面是人浮如事,另一方面是一部分生产性工作均以对外承包。
增加单位运行成本。
如公路维护、造林、林木抚育等。
财务管理:五个林场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各自为政。
科目不准,票证不严。
各林场根据单位收入情况,确定职工收入水平。
不在岗人员工资发放:最高的每年发放3500元/人,而望云山林场没有发一分钱;保险费:有的个人负担的也由单位统一缴纳。
三、国家投资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林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本没有,林场主道均没有硬化,有的护林点房屋老化,成为了危房,有的护大点连房子都没有。
四、发展思路总体思路:以恢复林场生态功能为目标,以保障职工现有基本收入为前提,加强体制改革,科学规范管理,促进林场和谐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关于恢复生态功能。
建设林场的目标就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不流失。
当前要恢复林场的生态功能,出路只有一个,就是禁止林场再砍伐林木。
如林木到龄后,确要砍伐的,必须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
二是关于体制改革林场体制改革主要是单位性质、人员职数、岗位设置、财务等方面。
(一)单位性质:林场体制改革主要以现有政策为准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林场单位性质改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在岗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拔款,不在岗人员现有基本补贴纳入财政拔款。
(二)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根据隆编[2009]52号文件规定:林场设1正2副,工会主席1人,内设2股1室。
结合今后林场工作特点,结合现有在职在岗人数,以不增加就业岗位为前提,其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为:管理人员职数为:望云山林场和白马山林场定编9人,工勤定编1人,其它3个场管理人员定编7人,工勤定编1人。
岗位设置是:场部负责人为1正2副,工会主席由副职兼任,内设机构为1股1室。
办公室定编(其中工勤1人):3人,股室改为生产股,定编2-4人。
生产股下设:护林队,公路维护队和森林防火抚育队。
其岗位设置、职数等情况如下表:、5个林场岗位职数设置表森林防火队职责范围表(三)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改革主要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统一报账制。
财务统一由县林业局管理。
各场设报账员1名。
三、关于职工基本收入。
现在林场职工基本收入分在职在岗人员、内退人员、不在岗人员三种情况。
(一)现在职工收入情况1、在职在岗人员:基本工资、津补贴、各种福利费等,2010年在职在岗人数为148人;人平年收入为20136元。
2、内退人员:按照县人事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2010年内退人数为35;另重症病人6人参照内退人员执行。
其基本工资为42096元/月。
3、不在岗人员。
五个林场不在岗人员补贴标准不一,最高的3500元/年人,而望云山林场不在岗人员一向没有发放补贴。
建议按最高标准3500元/人/年的标准列入预算。
(二)今后职工基本收入预算情况因职工工资由财政拨款后,基本套改中高出30%保留部分,不能列入工资,总体工资要下浮25%,建议对在职在岗人员增加绩效工资。
其标准保持职工收入基本稳定或略有增长的前提下,预算其标准为。
在职在岗人员按600元/月.人预算,退休人员按300元/月.人的标准预算。
场长按照副科级标准执行。
根据2010年职工收入水平,在保持职工收入基本稳定或略有增长的前提下,五个林场职工工资人平1678元/月。
改革后,职工工资为1521元/月,其中:基本工资921元/月,绩效工作600元/月。
另外,39个管理人员保留有毒有害补贴60元/月.人,增加下乡费120元/月人。
2008-2010年林场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四是关于单位运行情况(一)单位收入来源林场现有基本收入项目主要是三个方面:1、政策性资金:税改税金、油料补贴、财政拔款、生态公益林补贴。
以2010年为基数,计算抵支收入。
2、争取的项目资金。
不定的项目资金不做为预算抵支收入。
只有抚林专项资金列入收入项目。
3、林木收入:主体收入主要出售林木材收入和其它经营收入,其它经营收入主要是自然灾害残林收入,以前三年平均数计算收入,按50%估算抵支收入,不预算成本支出,2010年库存林木收入按70%预算抵支收入,除大东山没有库存材需预算造林成本外,其它4个林场不预算2011年造林、林木销售成本。
经估算今天可抵支收入数为374万元。
见下表:我县国有林场收入来源及负债情况统计表(二)单位运行支出情况林场运行支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普遍性的运行支出,即商品和服务支出,其标准按照县财政现行预算标准执行,人员基数为在职在岗人员,不在职在岗人员按每人500元标准预算商品和服务支出。
二是林场生产性支出项目。
主要是森林的抚育、公路的维护、林道清理、高低压电线维护、森林防火的日常支出等项目。
其预算标准、依据和总体情况见下表。
2008-2010年林场特殊性支出统计表五是关于资金缺口。
因2010上年结转资金170万元,有库存木材预计收入315万元,但望云山林场已收木材款80万元开支,库存材按235万元估算,按70%计算抵支收入,估算为164万元,加2011年需缺口资金只有354万元。
2012年以后需缺口资金524万元。
需补充说明是:一是5个林场2010年还有部分育林基金没有上缴到省林业厅,没有列入预算,也没有可能向省争取的育林基金返回列入收入;二是白马山林场正申报森林公园,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没有预算,估算80万元;三是望云山林场向白马山林场借款20万元,要核减2010年结转资金20万元。
四是大东山林场没有库存材,估计今年造林支出12万元,现还没有验收,必须列入2011年预算。
五是森林抚育是林场的一项主要工作,林业部门有专项资金安排,年初有计划,2011年做了项目生产性支出44.4万元,也估算了项目资金收入13.8万元,两项相抵预算了26.8万元。
这一项基本可以不由县财政安排支出,只要一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就可。
加上这些情况2011年5个林场缺口实际为440万元。
六是关于债务问题林场的债务主要是事业单位保险、银行贷款,另外是望云山林场借白马山林场20万元,大东山林场因2010年木材没有库存,迹地更新支出没有列入2011年预算,有12万元应付款。
2010年底债务统计表林场间借款只做账务处理。
银行贷款除信用社贷款9万元,其它均为农业银行贷款,为国家速生丰产林政策性贷款。
四险资金欠款2010年以前欠款万元,2010年欠款万元。
七是关于规范管理问题林场规范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人事制度的管理,二是财务管理的规范。
(一)人事制度的规范管理人员变动管理:现在林场人员已严重超规模,缺小的专业人才,当前的第一要点,是必须禁止随意进人,过时的隆发[1998]2号文件要废除。
单位管理人员定编定岗后,不能随意增加,人员退休后,也只能公开招聘林业专业人才,并纳入县编委管理范围,不能从不在岗人员随意补充。
生产一线在职在岗人员的补充,只能采取公开竟争的方式确定。
岗位职责人员:林场实行改革后,管理人员工作量有不小变化,但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量不会有较大变动,特别林场实行棚户改造后,人员全部住在县城,人员管理更加难。
绩效考核:增设绩效工资后,一线人员增加了收入,必须制定岗位考核制度,不能搞平均化。
为规范人员管理,建议出台一个系统化林场人事管理规范性文件。
二是财务管理。
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林场与其它单位还有一定的区别,必须针对林场特性,制定一个规范性财务管理办法。
八、有关建议(一)加强林场管理人员交流。
林场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比较优秀,大学毕业后一向在林场工作,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建议恢复原来林场职工交流的制度。
二是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
根据近几年情况我县争取林业专项资金11项。
2010年达到89万元,其中有小部分是政策性,大部分是机动的。
为鼓励林场争取资金,建议向上争取的生产性机动资金只按80%计算抵支收入。
如救灾、防火、维收等项目,而争取的固定资产项目资金不要列抵支收入。
三是个别过于分散的林场点,如条件可行的,建议分开拍卖或划拨给当地乡镇。
减小林场管理经费。
如九龙山的七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