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二〇一五年七月编制单位: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刘新胜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邢乐杰中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王小红孙巧峰田国庆邢乐杰刘会平杜幼生目录1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项目地块林地概况 (2)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3)2调查工作概况 (6)2.1 调查依据 (6)2.2 调查范围和内容 (6)2.3 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 (7)2.4 主要技术标准 (10)3使用林地现状调查结果 (13)3.1拟使用林地位置 (13)3.2项目使用林地情况 (14)3.3 其它情况 (15)4森林植被恢复费 (16)4.1测算依据 (16)4.2测算标准 (16)4.3测算结果 (17)5综合评价及结论 (17)5.1项目使用林地的建设条件 (17)5.2拟建项目选址与林业的关系 (18)5.3 相关建议 (18)附表:表1、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表2、项目拟使用林地按现状地类面积蓄积统计表表3、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森林类别面积蓄积统计表表4、项目拟使用林地按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表5、项目拟使用重点生态区域林地面积统计表表6、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计算表表7、项目拟使用林地小班因子调查表附图:图1、项目位置图图2、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1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1.1.2实施单位武汉白浒山碧云寺1.1.3 业主性质有限责任公司1.1.4 法人代表杜幼生1.1.5 项目负责人杜幼生1.1.6 项目批准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1.7 项目实施地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白浒村1.1.8 项目建设内容宗教文化旅游建设1.1.9 拟用地规模项目地块总面积5.1329hm²。
1.2 项目地块林地概况1.2.1 项目地块林地的空间位置项目地块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的洪山区花山镇东港村及白浒村,涉及420111006003003013、420111006001001017、420111006001001008、420111006001001018、420111006001001021等5个小班(林地落界小班号)。
1.2.2 项目拟使用林地类型情况项目使用林地类型情况:防护林地面积1.9239hm²,用材林地面积0.0635hm²,经济林地面积1.0634hm²,其他林地0.1971 hm²。
1.2.3 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项目地块使用林地面积3.2479hm²,其中:乔木林面积1.9874hm²,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林地面积1.0634hm²,其他林地0.1971 hm²。
项目地块涉及林木蓄积:122.31m³,均为乔木林地蓄积。
1.2.4 项目地块涉及使用公益林情况该项目涉及使用国家三级公益林3.0118公顷,其中花山街东岗村0.12公顷,花山街白浒村2.8918公顷,已按相关规定办理公益林调减手续。
1.2.5 项目拟使用林地保护规划等级该项目涉及使用拟使用林地保护等级Ⅱ级林地3.0118公顷;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外,其他保护等级林地0.2361公顷。
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1.3.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改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公布);(3)《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2015年3月31日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4)《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5)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3]139号);(6)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11]98号);(7) 《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全绿字第7号,1996年4月1日);(8) 《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6号,2010年5月31日);(9) 《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关于执行<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林业局文件财综发[2003]33号);(10)《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11)《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林办天[2013]30号);(12) 《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占用征收林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林资[2011]32号)。
1.3.2 技术规范(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2]237号);(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年颁发);(3)《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7年4月);(4)《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的通知》(湖北省林业局文件,鄂林资[2007]64号);(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颁发);(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由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
1.3.3项目相关文件(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关于白浒山碧云寺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立项的批复(武新管社字[2014]79号);(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关于《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听证纪要(武土规新字[2014]24号);(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4)《湖北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5)《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6)《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规划设计》;(7)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山体保护规划》(2014年9月);(9)湖北省林业厅关于调减东湖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的批复(鄂林生办[2013]3号)。
1.3.4其他资料(1)武汉市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湖北省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1年统计年鉴;(4)武汉市2012年林地落界成果。
2调查工作概况2.1 调查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比例尺1:2000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项目用地红线图;(3)项目初步设计图;(4)武汉市洪山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2年);(5)武汉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6)武汉市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7)武汉市市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8)武汉市有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国有林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等规划材料;(9)武汉市古树名木及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相关资料;2.2 调查范围和内容2.2.1 托管区土地权属说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9~2010年进行了6次托管。
2010年5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建制托管了洪山区花山街。
本报告涉及土地权属仍为洪山区花山街所有。
2.2.2 调查范围以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比例尺1:2000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作为外业调查用图纸,调查范围为红线内永久性用地。
2.2.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使用林地类别、林木权属、林地权属、林地类型、林种、起源、年龄、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林业工程类别;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珍稀动植物、林业管理及技术状况、古树名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等内容。
2.3 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2.3.1 基本情况调查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采用资料查阅收集的方式。
各调查组到相关单位查阅收集所调查县(市、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资源情况。
内容包括:县(市、区)人口、经济收入、各类土地面积、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等的建设现状和森林资源现状。
2.3.2 林地面积调绘⑴小班区划依据使用林地的行政村界、地类、起源、林种、林地权属、树种、龄组等因子划分小班。
⑵小班面积调绘以本项目业主提供的占地红线图为依据,按小班划分的标准进行小班勾绘,图纸上准确标注小班界线。
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导致实地与图纸界线不明显的,采用GPS定位确定小班界线。
⑶小班编号外业调查时,小班以乡镇为单位编号。
2.3.3 小班调查⑴样地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地,样地大小分别为10m×10m的方形样地或半径为5.65m的圆形样地。
⑵样地个数小班面积在1000m²以内(含1000m²)的设1个样地,小班面积在1000~5000m²的设2个样地,小班面积大于5000m²的设3个样地。
⑶蓄积量调查对有林地、疏林地样地内林木每木检尺,按径阶分类登记,测量各径阶平均树高。
查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样地蓄积量,推算小班蓄积量和小班胸径5cm以上(含5cm)的林木株数。
设置样地调查时,在样地四周设置明显的临时标记,用于质量检查。
散生木查数株数,实测胸径和树高,利用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单株蓄积量。
⑷经济林调查主要调查树种、起源、年龄等,现场确定产期,即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及衰退期。
⑸无测树内容的林地调查胸径5cm以下乔木林和竹林:通过设立10m×10m样地或半径为3.26m样圆调查株数,以确定优势树种。
未成林造林地:调查造林树种、林种、造林密度、造林时间、面积、权属等内容。
苗圃地:主要调查面积、土地权属等内容。
宜林荒山荒地:调查面积、权属等内容。
灌木林地:调查面积、林种、灌木种类、覆盖度及权属等内容。
上述地类中,如有达到检尺标准的林木,应按实际情况调查林木蓄积。
2.3.4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大珍稀树木调查⑴野生动植物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
野生植物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
野生动物采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
⑵古大珍稀树木调查。
对项目地块及周边50m范围内的古大珍稀树木,调查树木名称、坐标位置、小地名、土壤、树龄、树高、胸径、冠幅、保护等级、权属等内容。
2.3.5 内业整理汇总按照《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操作细则(第二版)》要求对外业调查卡片进行分类汇总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