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B、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C、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曲线图,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有晶体析出,都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但由于在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而通过观察,丙在t3℃时的溶解度要小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故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 g。即:在20℃时在100 g水中溶解28.6 g甲可达到饱和,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 g,选项C不正确;
D.因为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因为溶解度减小而使甲无法完全溶解,都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故选D。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解答;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故选C。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相同
C.30℃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
D.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答案】A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D
【解析】A、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可通过比较甲、乙两物质在t2℃和t3℃时溶解度的差的大小作出判断,差值大析出晶体多。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析出甲的质量大,正确;B、据溶解度曲线知,t2℃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由于饱和溶液中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t3℃时甲、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3℃时相等,而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D、饱和溶液中 知。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 <40%,错误。故选D。
C、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故正确。
故选B。
7.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较大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A。
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成为t2℃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为t2℃的不饱和溶液,与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在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在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故A正确;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故C正确;
11.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5.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B.200gC.300gD.40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B溶液已经饱和。则食盐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g。物质的溶解度应带有单位,错误;
B、由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故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A>B,错误;
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试管中是乙的溶液,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1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9%,故B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