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网络团购服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2009年美国Groupon 企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
自2010 年1 月起,中国国内开始陆续出现一批模仿Groupon 模式的团购网站。
与之前的网络团购方式不同,Groupon 模式的网络团购具有四方面特点:首先,团购形式为每日一团,制造出商品稀缺的感觉,吸引有消费能力的、希望尝试新市场、寻求高性价比商品的用户参与;其次,团购商品以生活服务类商品为主,实物类商品较少;再次,团购活动的推广充分借助了IM、SNS、微博等网络社交化工具;最后,团购业务的开展,需要各地区的线下团队推进。
结合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及生活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化趋势,Groupon 模式成为国内人士的新创业机会,同时也成为电子商务网站、门户网站、垂直媒体、SNS 网站互联网企业的延伸原有业务的重要方式。
针对国内如火如荼的网络团购市场,本文期望对团购网站运营者、团购网站合作者及关注网络团购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团购网站的不断涌现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团购的关注和讨论。
面临中国飞速增加的网络团购网站,本文通过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现有网络团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团购发展的对策。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如下:
1. 网络团购概述
1.1网络团购的内涵
1.2网络团购特点
1.3网络团购的产生背景
2以Groupon为代表的网络团购商业模式分析
2.1 产品及服务
2.2 目标客户
2.2.1消费者类型及拓展方式
2.2.2商家类型及拓展方式
2.3生产方式
2.3.1网站自身资源配置
2.3.2外部合作伙伴
2.4 成本结构
2.5 盈利模式
2.6 小结
3中国团购市场现状
3.1中国网络环境整体有利于网络团购的发展
3.1.1网民基数大,且日渐依赖互联网获取生活服务信息
3.1.2网购市场发展,培养了具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及配套服务商3.1.3网络社区的发展,为团购网站的营销提供了社会化工具3.2中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状况
3.2.1中国网络团购用户规模
3.2.2中国团购网站数量情况
3.2.3.中国团购网站融资情况
3.3中国网络团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模式雷同,同质化严重
3.3.2 监管缺失,无序竞争加剧
3.3.3诚信缺失,网络团购陷阱多
3.3.4安全无法保证
3.3.5 售后无法保障、消费者维权难
3.3.6利润率低,难受资本青睐
3.4.中国网络团购市场走势
4 中国团购市场对策分析
4.1 网络团购服务的本土化创新
4.2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4.3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诚信建设
4.4. 建立预付款模式的担保机制,完善网上支付机制
4.5 建立行业维权机制
4.6 多元化盈利模式
5 案例宁波本地网络团购——萝卜团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通过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现有网络团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团购发展的对策。
2. 对团购网站运营者、团购网站合作者及关注网络团购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参考。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由前文所介绍的网络团购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的研究活动来看,网络团购涉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很多,以笔者当前的研究水平不大可能全面的分析团购活动的各个层面,然而选取其中一个片段来研究是可行的。
本文的研究思路从总体来说就是从现象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来说,本文从网络团购这一新兴事物的概念,特征出发,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以Groupon为例。
接着通过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现有网络团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再综合国外网络团购的研究成果分析可能影响网络团购成立和网络团购发展的因素并借鉴其经验。
然后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从几个重要的纬度来讨论当前比较适宜的网络团购模式。
随后给出优化了的网络团购模式分类,并用实际案例来佐证。
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9月22日—11月10日:确定选题并安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文献搜索,拟定论文框架,文献综述的撰写和开题报告的初拟。
11月10日—11月20日:文献综述修改和开题报告的修改。
11月20日—11月25日:开题论证。
11月25日—11月30日: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再次修改并确定。
12月1日—12月20日:递交论文详细写作提纲。
寒假结束前:提交毕业论文初稿。
2月26日—4月26日:论文修改
4月26日—5月6日:毕业论文定稿,装订成册。
5月6日—5月10日:毕业论文上交教务办。
5月10日—5月20日:毕业论文传阅。
5月21日—5月31日: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
6月1日—6月10日:第二轮答辩,院答辩委员会评定论文成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消费合作新形式:“火爆”的网络团购[J].中国合作经济,2008,(02).
[2]琚春华,王蓓.新型的网络团购模式:主动式网络团购[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09).
[3]钱大可.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 , 2007,(01).
[4]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2).
[5]石少菊.网络团购需要谨慎支持[J].现代家电,2007,(04).
[6]徐琳.新型消费合作:网络团购[J].商业研究,2006,(18).
[7]杨树岗,苗泽华,陈永斌,陈珍.团购业务运作模式的新探索[J].价格月刊 , 2008,(01).
[8]徐文超,胡佳敏.网络团购的出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6).
[9]Trendwatching.善用团购效应![J].经理人,2008,(02) .
[10]钱大可.浅议网络团购[J].商业时代,2006,(02).
[11]吴国庆.“团购”行为特点及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3,(23).
[12]徐文超,胡佳敏.网络团购的出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6).
[13]姚峰.团购现象的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
[14]李巾英.团购的发展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7,(04).
[15]宋家顺.大学生网络团购市场的分析与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3).
[16]钱大可.浅议网络团购[J].商业时代,2006,(02).
[17]窦庆峰.浅析C2C电子商务的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6,(07).
[18]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2).
[19]王静一.从淘宝网的竞争策略看C2C市场发展[J].商业时代,2006,(14).
[20]吴国庆.网络团购路在何方?[J].江苏商论,2005,(08).
[21]洪璧.我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22] Robert J. Kauffman;Hsiangchu Lai;Chao-Tsung Ho Incentive mechanisms, fairness and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group-buying auction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0, Vol.9, No.3
[23] Chuan-Hoo Tan, Khim-Yong Goh and Hock-Hai Teo An Investigation of
Online Group-Buying Institution and Buyer Behavior[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7, Vol.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