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流露真情 真诚激励

3流露真情 真诚激励

真情流露真诚激励
——从“曹操三笑”看激励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生动地刻画了当年周公瑾指挥“赤壁之战”的场景。

艺术地载现了他风流俊雅、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稳操胜券,可谓“千古之绝唱”。

历史从不谴责胜利者,千百年来,人们茶余饭后闲谈无不对曹操狼狈逃窜的情形津津乐道,真有些大快人心、酣畅淋漓。

然而有多少人能体会曹操在失败后表现出的那种镇定自若、笑傲群雄的场面?也正是他在败北时的三次大笑,鼓舞起士气,将士们拼命厮杀,才顺利地逃回安全之地。

且说曹操兵败北退之时那三笑:
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看见这里地势险要,“乃于马上仰面大笑
不止”,手下闻笑问故,曹操说他笑诸
葛亮无智、周瑜少谋,如果是自己用兵,
一定会在此埋伏下一队人马。

结果,笑
声未了,就引来了常山赵子龙。

多亏徐
晃、张郃拼死拦住赵云,曹操才得以逃
脱。

当曹操逃到葫芦口时,再次仰天
大笑。

他手下如惊弓之鸟,说刚才丞相
一次大笑引来了赵子龙,折了好多人马,
现在怎么又笑起来?曹操回答说诸葛
亮、周瑜还是不行,如果在此预先埋伏
下一支人马,以逸待劳,我们就是逃了
性命,也免不了受重伤了。

话音未落,
又杀出一支人马,为首的是燕人张翼德。

在许褚、张辽、徐晃合力迎战,才使得
曹操又一次逃了出来。

当曹操走到华容道时,随行人马只
剩下300多人,还大多有伤。

此时曹操
却第三次仰天大笑,手下面面相觑,只
听曹操分析说:诸葛亮、周瑜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此埋伏下一队人马,我们只有束手就擒了。

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手提青龙刀,跨上赤兔马,截住去路。

曹军见了,无不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这一次是关云长义释曹操,否则,曹操必然亡命华容道。

多么乐观,遭遇如此惨败,尚能谈笑风生,实属难能可贵!
也许有人读到此处都会疑惑不解:都如此狼狈了,为什么大笑,而且每次大笑都会有大将出来冲杀,其实曹操的这三次大笑可谓精彩至极,在吸引观众、人物塑造、情节推动等各方面都居功甚伟。

首先,曹操刚打了败仗,但他每逃到一处地形显要处,都能冷静、理智地分
析这些地方的战略意义,并模拟对方兵力部署及我方可能的结局,显示出了军人的职业素质。

其次,曹操在狼狈败逃的过程中还能仰天大笑,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心理素质与视胜败兵家常事的襟怀。

第三,曹操的三次大笑对鼓舞士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显示出了主将控制局面的能力。

第三次大笑后引来关羽,面临着灭顶之灾的曹操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不死打硬拼,而是以情动人,最终说服关羽放了他,那更是常人不可及之处了。

纵观曹操这次失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丢人、最没面子的时候,一般的人这时应放声痛哭才对,而他偏偏放声大笑,其实这三笑是强颜欢笑,用意在于灭敌人的威风,壮自己的志气。

他笑敌人无能以显示自己的高明,是为将士们壮胆,鼓起他们的勇气,战胜敌人,渡过难关!
曹操三笑与其说是他的文韬武略,倒不如说是他的真情流露,是他的一种品质和修养,这种真情流露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唤起部下的士气,振奋将士的精神,使众人齐心协力地战胜困难。

由此可见,激励下属不一定使用物质手段,山穷水尽的危急时刻,用再多的物质奖励恐怕都无法鼓舞部下的勇气,而此时领导者感情上的自然流露,却能够给下属以信心,奇迹般地唤醒他们的斗志。

当然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激励才能够有正面的效果。

如果口是心非、轻描淡写、矫揉造作,只会使下属产生反感,丝毫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领导在用人时需知:
广纳贤良,虚心请教;
善于用人,审时度势;
遇事沉着,做事果断;
心切情真,流于自然;
豪爽大度,谈笑自若。

激励人才不一定靠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