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五线谱)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百校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五线谱)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百校联赛”一等奖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是选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的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根据青海民歌“花儿”的曲调改编的管弦乐小品。

其情绪活跃,又寓意双关,多侧面地渲染了似花季节的绚烂多彩,带给听众西北高原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歌舞嬉戏的生动情景。

乐曲为羽调式,由引子、A、B 、A ’和尾声五部分组成。

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听辨出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节拍;哼唱并用腿和手
配奏主题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
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多版本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渗
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分辨乐曲的结构、背唱第一主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一组有关土楼、牦牛、青海湖等图片导入新课,介绍西北地区青海省的美景由此进入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风景优美地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受新课
(一)初听全曲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地、抒情地)
2.结合歌曲的标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标题中的“花儿”的
3.播放有关“花儿”的一小段视频,让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中人物的唱法、服装、音乐的特点来总结下“花儿”的音乐特征。

4.介绍“花儿”。

(二)分段欣赏(出示曲式结构图)
1.播放引子部分,提问用什么器乐演奏的(小提琴、钢琴)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欣赏A部分
提问:(1)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2)第一部分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它是用哪种乐器来表现这种欢快活泼的情绪的呢(导出乐器“双簧管”)
(3)介绍双簧管、音色。

(双簧管音色明亮、清脆,正是这种音色更能表现第一主题的情绪)
再次欣赏,思考:主题一的旋律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演奏的乐器都有哪些变化
3.欣赏B部分
(1)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抒情地、歌唱地、优美地)
(2)对比A部分,完成表格。

比较两部主题在速度、节奏、节拍、情绪上的不同。

4.欣赏A’加尾声
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在情绪上有变化吗
(三)完整欣赏
提问:完整欣赏全曲,说说用了哪些主奏乐器演绎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一种连续和完整性,分辨乐曲的主奏乐器)
(四)介绍作品
(五)跟着钢琴哼唱第一主题《四季调》旋律,感受青海民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让学生体验“花儿”的民歌韵味)
三.实践活动
用手和腿给主题一配上伴奏,增加乐曲的律动感和节奏感。

(设计意图:该作品虽采用器乐小合奏形式,但作品还很清晰地表现了原本的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因此音色的感受、节拍对比的体验尤为重要。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击身体来带领学生体验。


四.拓展欣赏
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花儿与少年》(设计意图:该曲表现方式多种,通过跨界音乐的代表“女子十二乐坊”演绎的该曲,给听众不一样的欣赏感受,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民歌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喜爱中国民歌。


五.课堂总结
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初听、复听,通过演唱主题旋律,用声势练习让学生真正体会、理解、表现音乐。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力求在每个环节突出音乐课的主动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表现音乐。

六.教学评价
附:板书设计
《花儿与少年》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对比欣赏:A段和B段的异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