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哲学人生课程重点内容

最新哲学人生课程重点内容

最新哲学人生课程重点内容
《哲学与人生》
导论大学生与人生哲学
1、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设计就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规划。

2、对“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人生观,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就是人生哲学。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的优秀理论。

4、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尤其是哲学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章哲学与人生哲学
1、哲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世界。

对自然和绝对真理的研究。

人生,对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研究。

2、哲学对死亡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理智的态度来接受死亡。

这是大多数哲学家的态度。

如儒家。

用审美的态度来超越死亡。

如庄子和尼采。

3、宗教解决死亡问题的两条思路
基督教的思路。

灵魂是不死的,死亡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存在。

佛教的思路。

生与死都是虚无,因缘散尽,人生结束。

基本的观点是无我,佛教让人涅槃,否定生命。

4、思考死亡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严肃的责任心;使我们对人生更加超脱,不让自己局限在一种外在的生活里面。

5、人是有灵魂生活的
人不光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人的精神生活为人的生存提供意义,寻找意义的过程本身,恰恰给人提供了意义。

6.人生的意义分为两个方面
世俗的意义。

用幸福来表达,也就是生活质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

神圣的意义。

用德行或信仰来代表,也就是人生境界,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7、怎样才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和自己的灵魂呆在一起。

阅读,读好书,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沟通。

8、诚实守信的含义
就是我和你打交道的时候,我告诉你,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这就是诚实;然后我告诉你我一定会对它负责任的,这就是守信。

诚信需要打交道的双方以人是有尊严的意识为基础。

9、对哲学概念的理解
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爱是温和而理性的友爱,智慧代表完整和根本。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的系统的反思。

10、生命出现困境时的应对方法
时间,需要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下来;空间,换一个空间;阅读,开阔视野,思考生命。

11、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说它有什么意义或者是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是这个意义、那个意义,而是你面对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活下去的过程,你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就有觉悟,其实这就达到了你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1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不断地引领我们走向释然,不断地引领我们走向个人心灵解放的一种过程。

哲学是智慧之学,哲学是引领我们可以走上人生更高境界的学问。

第二章儒家哲学与现代人生
1、儒家思想的核心
人文主义。

任何一个人古今中外,只要能够真诚,就会发现内心有一种力量,由内而发,让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让每个人都自觉按照内心要求去做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人文主义。

2、“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克己复礼为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你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

你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你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

3、儒家“善”的三个要点
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显现。

需要考虑以下三点: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

4、文化的三个层次
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

5、宗教的四项条件
教义、仪式、规范、合理。

6、孔子与耶稣相一致的根本关怀
他们分别相信自己是某一文化传统或信仰传统的特定人选。

他们都肯定自己与超越界之间有特殊的互知关系。

他们在生命面临界限状况时,都有类似的呼求。

7、四端
四种善端,也叫良能、良知。

指人皆有仁、义、礼、智。

人生来就具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之心。

8、儒家对君子的规定君子就是那种把仁义道德化为个体自觉地内在欲求,并能从人生的各个角度,真正把它作为行为准则去实行的人。

君子是对仁和礼发自内心地向往的人,是智、仁、勇三者具备的人,是重节操、有骨气的人,是胸怀坦荡、乐观的人,是乐于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人,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是有所作为的人。

9、内圣外王
这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具有很高的内在道德修养,并把自己的修养所得推之于外,施之于经世济民。

10、三纲八目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章道家哲学与现代人生
1、乘物以游心
物代表外部的各种条件。

指外在不管怎么样,我都能够顺势而行,
不会跟你当面冲突,直接对撞。

游心就是让我的心灵可以根据这种条件了解不受到它限制,就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我照样可以过得很自在。

2、不得已
不是说很无奈、很委屈、被迫,庄子的不得已是当各种条件成熟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

表面上不得已,事实上顺其自然,反而是非常的流畅,没有任何勉强的地方。

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知道一件事情或者是我的遭遇是我无可奈何不能改变的,我就安心接受它,当做我的命运,这样就好了,与其跟命运抗争,不如去了解它、顺从它,在这个里面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四章易经智慧与现代人生
1、学习易经的理由
能够了解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

能够了解人生的走向。

个人怎么安顿自己。

2、如何把握命运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命运就是遭遇,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前提和基础,这是每个人所不能改变的。

另外,还要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加以修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生命的主动性。

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

3、厚德载物
你要敦厚自己的品德,像大地一样承载外物。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天增进一点德行,目标是将来能够承载万物,这就是所谓的君子。

4、八卦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卦,象征水;离卦,象征火;艮卦,象征山;兑卦,象征泽。

5、四象
老阳、少阴、少阳、老阴。

6、五行
金、木、水、火、土。

7、《周易》文化的精髓
做人的标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

谋事讲究“战略选择”。

做事讲究“诚信”。

成事讲究“和谐”。

8、周易文化精髓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
一阴一阳,阴阳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是企业发展之源。

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文武并用,因人而异,是企业用人之道。

一张一弛,亦张亦弛,恩威兼施,讲求艺术,是企业领导方略。

第五章佛教人生哲学
1、佛教人生观的核心
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阐述人生之苦的具体内容。

集谛是追溯人生之苦的因由。

灭谛是佛教构想的人生解脱的理想归宿。

道谛是指引向灭除痛苦证得涅槃的正道。

2、六度
超度彼岸世界的六种修行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3、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欲界、色界、无色界、佛国世界。

4、佛教的缘起论
所谓缘起,是指人和世界所赖以生起的因缘,宇宙万物都由有情识的生物业因感召而生成,善恶业力被认为是众生和佛及其所居所的生因和根源。

5、三法印说
诸行无常,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处在生生不息的因果变化中,是永恒流动的存在。

诸法无我,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相对存在。

涅槃寂静,一切都挣脱了因果轮回的循环链条,归于永恒的寂然长住。

6、对佛教人生观的评价
佛教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本来是根源于现实人生痛苦的体验和认识,它已经意识到了人自身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意识到了主体与客
体、人与现实的矛盾对立,而且要求并试图解决这种矛盾对立,即解除人生痛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标志着主体意识的觉醒。

但是,佛教对人的本质及其生存价值作了过于悲观的判断,把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完全归结为苦,把人生价值追求指向虚幻的佛国世界,以禁欲主义的克己修行来改造自我屈从现实,这既压抑了人的自由本性,削弱以至否定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完全放弃了对社会丑恶的批判抗争,容忍了对自我生存的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看又恰恰意味着主体意识的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