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教学结题报告篇一:口风琴教学总结XX-XX学年第一学期口风琴校本课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的是36小学四年级四个班口风琴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口风琴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口风琴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独特功能。
它对于培育学生音乐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歌唱识谱能力,发展学生的欣赏和创造力均有必然的增进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不同性,不同教学的产生是必然的。
因此,往往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完成相同的内容。
这样既能让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以发挥,也能让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寻觅到自己在音乐教学课中的地位。
在口风琴课堂教学课中,这些不同性尤其明显。
一、从口风琴演奏的技术技能导入,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探索设计演奏指法、合奏配乐和最后的合作演出,不仅让口风琴演奏上有优势的学生自身取得了发展,而且让其担任小老师还帮忙了一批口风琴演奏上由困宝贵学生,使整体的演奏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合奏演出,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加了团队意识,和掌握好自己的节拍和其他的同窗同步;三、从基础训练、欣赏入手,从感知到技术技能的练习,一般用两个课时完成,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的乐曲,让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整体来看,男生对音乐的兴趣明显低于女生,在表现力、肢体协调能力方面都略逊一些。
但在口风琴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设计指法,有选择的进行演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乐句和方式进行演奏,让无论男生仍是女生都有了成绩感。
用颜色标出不同难度的小结和乐句,分句演奏的方式,师生彼此练习的方式等不同的教学手腕,让学生都能较好的演奏主题旋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有能力演奏的乐句,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所以在这一学期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弹奏四到五首歌曲,还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分声部弹奏。
五、此后还需改良的地方是:对学生的评价,当一首歌曲学生弹奏熟悉了我的标准是:能准确、流畅地演奏全曲达到优美、悦耳的程度。
后来我慢慢的熟悉到我这样对每一个学生都定为这样的评价标准是不行的。
既然学生之间存在不同,教师的评价也要有不同性,以便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一转变,突出了当前教学评价的新理念,鲜明地表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倍符合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特点。
因此,咱们要尊重学生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成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从而增进学生音乐素养与个性的不断发展。
我感觉在口风琴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能力不同,制订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口风琴演奏和音乐感受能力很强的学生,标准是能准确、流畅地演奏全曲达到优美、悦耳的程度;其余大部份具有必然音乐基础的学生,也能取得优秀而其标准是能准确地演奏全曲,允许偶尔出现一些小失误;部份口风琴能力一般的学生。
如能完整、正确地演奏主歌乐句,也可给予良好的品级和表扬;对于极个别音乐基础较弱口风琴演奏能力不够的学生,如能较完地演奏第一句。
也给予表扬和合格。
通过这些不同的评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部份学生自觉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发展自己吹口风琴的特长,还有部份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达标相对容易了,一样取得了成功,增强了信心。
篇二:口风琴兴趣小组培训总结口风琴兴趣小组培训总结本学期我口风琴教学的大体做法如下:一、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口风琴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进程中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学习中那种强烈地好奇心。
在口风琴教学前,可以动员学生把家中的乐器带到课堂上来演出,让学生亲眼目击各类各样的乐器,增强对乐器共性的了解,以此产生对乐器的兴趣;同时不会的学生充满羡慕之情,这时教师用口风琴演奏乐曲,让学生感觉学好了口风琴,他们也掌握了一种乐器。
另外,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兴许他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些方面要比他强。
特别是有些孩子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等,可以明确告知他,只要尽力,他在乐器演奏方面能够超过他人,鼓励他用其它形式表现音乐,给孩子增强勇气,战胜自卑。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连成一气展开口风琴教学。
(1)欣赏。
让学生听一听口风琴的音高、音质,达到初步感知乐器音响特征的目的。
(2)讲解。
让学生观看口风琴的形状,了解它的构造,掌握特征,激发求知欲望。
(3)试试。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即便未成曲调,已是声声入耳。
(4)练练。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口风琴演奏是一种技术,它的培育需要教师的“牵引”,更需要同窗们的反复练习。
(5)演奏。
在口风琴训练达到必然程度的时候,开展演奏活动,以此来推动和发展口风琴教学。
三、乐中学,动中练,踏踏实实培育学生良好的演奏习惯和所有技术一样,口风琴演奏技术的掌握必需通过一个相当长的实践阶段,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
具体地说,首先,必需了解演奏的大体知识与方式,形成对演奏姿势、动作等要领的初步熟悉,通过这个认知阶段,有利于成立起该项音乐技术的自我调控机制。
尔后就必需进入实践练习阶段,学习和掌握技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需要强调的是:口风琴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而且这种结合要在学习乐器的一开头,也就是说,不是先学习乐器的演奏技术,等到掌握技术以后再与其他领域相结合。
教学中,在学生学会演奏两三个音以后就与其他领域彼此结合,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以尽可能减少单纯的乐器技术练习。
教师应充分熟悉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鼓励为主,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知足感。
只有使学生感觉教师可亲可近,可以依赖,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知足,才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踊跃完成学习任务。
四、重视课后练习,打好演奏基础。
口风琴演奏的练习方式也有科学的规律,一是练习的时间宜分散、常常,忌集中、一暴十寒。
所以,不仅要多上综合性的音乐课,而且还要常常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尽可能做到“曲不离口,琴不离手”。
练习法是学习口风琴最根本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可以培育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音准能力、音乐感知能力,但还要提升到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上来。
比如学习打一条节拍后,让学生唱教师事前准备好的旋律与让学生在口风琴上用这条节拍编创一条旋律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升华。
在教学中,我不仅从以上四点重视对学生的培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当学生能够进行口风琴合奏歌(乐)曲后,利用一切机缘让他们进行特长展示,可以在校艺术节的器乐比赛中,也可以在班级联欢会上,将同窗们的才能展示给全校的师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口风琴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以上是本学期,我在口风琴教学中的一点体验和领悟。
篇三:艺术教育德育结题报告《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材》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大体情况新一轮的改革已经走进咱们的教育,各国都在进行研究,寻觅自己的教育方略,立足本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世界各国改革的一路目标。
面对新形势,机缘和挑战并存,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此,在坚持以科研兴校中,我校踊跃参与计划课题研究,承担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计划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对增进学生能力培育的研究》课题研究任务,通过思考与研究后肯定子课题为《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材》。
咱们以为:以艺术教育作为振兴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既能发展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又能以此作为基石尽力做勤学校的本职工作德育教育,提高咱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咱们的办学理想和学生培育目标。
在研究进程中,咱们肯定四个实验班,100余人参与实验,覆盖四个年级,课题研究从XX年初开始,历经10个月的时间,今年申请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美育的学说。
马克思以为,美育属于“最高的具有全人类的培育人的活动。
”“人也是依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培育学生有高贵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增进智力的开发,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因此,美育所追求的是教育理想的最高境界。
二、大成智慧学与大成美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学森同志提出了“大成智慧学教育”,他用宽泛的系统论的方式,研究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全数知识和智慧,取其精华,从头构建教和学的科学体系,这个新体系能给人以触类旁通、教一知十、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的智慧和本领,使本世纪的人比20世纪的人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但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大大增加,人的潜能的开发将大大超过20世纪的人。
中央教科所白天佑同志把大成智慧学用于空白多、难度大、活力强和生效快的美育,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成美育框架,并按照马克思揭露的“人也要依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和“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的原理为指导,力求教育既符合人自身内部发展的规律,又要令人的发展规律符合外部世界发展的规律,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完全的解放,也就是人的完美发展。
因此大成美育是最卓越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以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力,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
他主张学习主要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较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该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要挟、鄙弃的态度强迫学生进行学习。
(2)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即要发挥学生的踊跃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进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4、《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整体计划》指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切实增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增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素质教育的四大要素中,德育是灵魂、美育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
道德修养是成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
美育作为德育的必要前提,对德育的实施起着踊跃的增进作用,借助于审美情感体验的机制,可以令人从心里真诚地、自发地实现道德的善。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贵的情操、增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腕。
艺术教育它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方式,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熏陶,使学生在“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了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式、原则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继承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与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探讨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预期对指导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